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60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91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44篇
综合类   375篇
预防医学   210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24篇
  3篇
中国医学   129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miR-204、miR-205相关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筛选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m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iRNA,构建miR-204、miR-205相关ceRNA网络,并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生存分析,利用GO、KEGG和PPI进一步分相关lncRNA的功能。结果以log FC2且P0.05为标准,筛选出和miR-204、miR-205相关差异表达mRNA 13个,lncRNA 38个,并构建了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LINC00504、FER1L6-AS1与亚洲人ESCC患者生存相关。GO、KEGG和PPI分析显示:7个同时调节miR-204、miR-205的lncRNA可能参与ESCC的形成和进展。结论通过分析ESCC转录组测序数据,预测出以miR-204和miR-205为节点的调控网络,可能是ESCC重要的调控机制和诊疗靶点。  相似文献   
52.
八正散是治疗热淋的代表方剂,具有清热泄火,利水通淋之功。我们应用于其他病症,亦取得满意效果。现举例报道如下。1口腔溃疡单某,男,42岁,1999年12月8日初诊,患者因外感而致发热恶寒3 d,应用头孢菌素,激素等发热不退,继之出现口腔及舌尖糜烂,上覆黄褐皮痂,灼热剧痛,口渴口臭,大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何首乌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THSG)对去卵巢肾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及旁分泌细胞因子mRNA的影响。方法 切除SD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复制肾虚大鼠模型,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各组大鼠MSCs进行体外培养,观察THSG对大鼠第3代MSCs增殖及旁分泌细胞因子mRNA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第3代MSCs增殖的OD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 < 0.05,P < 0.01),THSG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5)。模型组MSCs表达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骨形成蛋白-2(BMP-2)mRNA明显低于正常组(P < 0.05);THSG组MSCs表达G-CSF mRNA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5)。结论 与正常大鼠比较,去卵巢大鼠MSCs增殖能力减弱,可能与其MSCs旁分泌GM-CSF、LIF、G-CSF、BMP-2 mRNA减少有关。THSG改善去卵巢肾虚大鼠MSCs增殖能力,可能与其促进MSCs表达G-CSF mRNA有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叉头框蛋白Q1(FOXQ1)与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174份研究样本,包括内镜电切的结直肠腺瘤(CRA)5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CRC)76例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距癌旁≥8 cm)48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的FOXQ1表达.以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检测其中23例CRC、22例CRA和18例正常结直肠黏膜样本中的FOXQ1基因突变.结果 FOXQ1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中无表达,在CRC和CRA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76.3%比0.0%,26.0%比0.0%,P<0.01);在CRC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CRA(76.3%比26.0%,P<0.01).FOXQ1除在CRC的肿瘤细胞胞核中有阳性表达外,在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亦有阳性表达.FOXQ1在CRC基质的表达阳性率在Dukes C或D期显著高于Dukes A和Dukes B(61.5%比3.3%,61.5%比5.0%,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1.5%比4.0%,P<0.01).23例CRC中发现1例FOXQ1基因突变;22例CRA和18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未检测出突变.结论 FOXQ1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在CR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可能参与了CRC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FOXQ1基因突变可能不是FOXQ1在CRC异常表达的主要原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association of FOXQ1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 (CRC) and colorectal adenoma (CRA). Colorectal mucosa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between Jane 2007 and June 2009 in the First hospital of Yunnan prorince, and consisted of CRC (n=76), CRA (n=50) and normal (n=48,≥8 cm apart from cancer) tissues.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FOXQ1 in colorectal mucosa with was detect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SP method). PCR amplification and direct DNA sequencing were used to identify FOXQ1 gene mutations in 23 CRC, 22 CRA and 18 normal specimens. Results There was no expression of FOXQ1 in normal specimens. Aberrant expression of FOXQ1 in either CRC or CRA specime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normal colorectal mucosa tissue (76.3% vs 0.0%, 26.0% vs 0.0% respectively, P<0.01).Aberrant expression rates of FOXQ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RC than that in CRA (76.3% vs 26.0%, P<0.01). Expression level of FOXQ1 was increase gradually along with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colorectal adenoma-carcinoma sequence. In CRC, the aberrant expression of FOXQ1 was not only distributed in nuclear of the tumor cells, but also found in the cytoplasm and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For CRC patients, the aberrant expression rates of FOXQ1 in extracellular matrix in Dukes C/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Dukes A/B (61.5% vs 3.3%, 61.5% vs 5.0% respectively,P<0.01);The aberrant expression of FOXQ1 in extracellular matrix in patient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61.5 % vs 4.0 %, P<0.01). FOXQ1 gene mutation was only identified in one out of 23 CRC specimens, but not found in 22CRA nor 18 normal colorectal mucosa samples. Conclusions Aberrant expression of FOXQ1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arcinogenesis of CRC and FOXQ1 gene may be involved in the cancer eros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FOXQ1 mutation is not the primary cause of aberrant FOXQ1 expression in CRC.  相似文献   
55.
目的 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Bardet-Biedl综合征(Bardet-Biedl syndrome,BB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差异基因表达谱.方法 抽取3例BBS先证者及4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并进行扩增和标记,然后与Affymetrix U133 Plus 2.0芯片进行杂交,扫描芯片并将图像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GCOS1.4软件读取、处理数据.将患者与正常对照基因表达谱进行比较,最后以表达差异≥2倍(P<0.05)为标准来确定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BBS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有30个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包括15个上调基因及15个下调基因.通过GO分析,有12个基因与信号传导及细胞周期有关.结论 筛选到的差异基因与纤毛的功能或结构相关性及在BBS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寻找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质,以期为进一步探讨颞叶癫痫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研发新的治疗手段奠定基础。方法:运用cDNA微阵列、二维电泳和MALDI-TOF-MS技术,分析氯化锂-匹罗卡品(LiCl-PILO)致痫大鼠模型海马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质表达谱,并对发现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和。结论:发现LiCl-PILO致痫大鼠海马组织中192个基因差异表达,159条可在GenBank中登陆,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84条,表达下调的基因75条;筛选到78个差异表达蛋白质斑点,其中31个在癫痫组表达下调,47个在癫痫组表达上调。有5个蛋白质最终鉴定确认。本研究结果为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寻找癫痫治疗新靶点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motorneuron,SMN)拷贝数定量分析在提高Ⅲ型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的基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SMN拷贝数定量分析,对8例Ⅲ型SMA患者及5例正常人的SMN基因7号外显子的拷贝数定量。结果:8例Ⅲ型SMA患者中发现1例患者的SMN-T拷贝数为0,为纯合缺失,3例患者SMN-T拷贝数为1,为杂合缺失,总缺失诊断率为50%(4/8);所有正常人SMN-T拷贝数均为2。结论:SMN拷贝数定量分析可提高Ⅲ型SMA患者的基因诊断率。  相似文献   
59.
【病例】 男 ,2 0岁。 10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左侧颈部疼痛 ,无咳嗽、咳痰 ,门诊静脉滴注磷霉素钠无好转 ,收入院。 2个月前曾出现过颈部疼痛 ,无发热 ,口服抗生素 2周后症状消失。查体 :体温 3 8 5℃ ,脉搏 13 0 min。咽部充血 ,左侧甲状腺Ⅱ度肿大 ,质中等硬 ,有触痛 ,无血管杂音。心率 13 0 min ,律齐 ,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 5 6× 10 9 L ,中性粒细胞 0 79,淋巴细胞 0 2 1,血红蛋白 15 3g L ,红细胞沉降率 5 6mm h。诊断 :亚急性甲状腺炎。给予头孢唑啉钠及甲泼尼龙静脉滴注 3天 ,体温有所下降 ,改用泼尼松及吲哚美…  相似文献   
60.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小儿支气管炎哮喘与变应性鼻炎是有很大的相关性。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解剖学研究证明,上、下呼吸道之间确实存在相互联系。而且,两者具有相似的免疫学机制。因此治疗方法上也是息息相关的。在此通过对小儿哮喘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以供临床诊断、治疗等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