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5篇
  4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好发于胸部,尤其是脏层胸膜.查阅文献,本病影像学报道病例甚少.由于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加之既往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术前CT诊断正确率较低.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SFT胸部MSCT表现,发现一些有价值的CT征象,特进行报道,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水平.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重症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防治经皮肾镜手术后的重症感染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4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分别对患者是否有梗阻、手术时间、术前是否合并尿路感染,结石大小、年龄结构以及术中灌注液压力等情况与术后并发重症感染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发热(大于38℃)67例,占15.2%,脓毒败血症2例.有急性梗阻、术前已有尿路感染、手术时间长、灌注压力高、结石大、感染性结石的患者术后并发重症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并发重症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比较常见,有可能并发重症感染,术前应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术中规范操作,尽可能低灌注压灌洗,控制手术时间,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等是预防术后发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疾病的构成和发生状况,为疾病的控制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标准编码(ICD-10)统计分析2013年兰州市疾病的构成、发生情况和就医情况。结果 2013年门诊前五位的疾病排序及构成是:上呼吸道感染(4.25%)、女性不育不孕症(3.52%)、乳房疾患(3.44%)、糖尿病(3.10%)、腹痛(2.20%);住院疾病是:糖尿病(2.37%)、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01%)、脑动脉供血不足(1.37%)、冠状动脉狭窄(1.30%)、高血压(1.13%)。结论病例就诊分布中省级以上医院门诊、住院医疗工作量过大,区级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工作量不足;多发病、常见病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不合理。  相似文献   
54.
本文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重建中,CD226分子在CD56bright和CD56dimNK细胞亚群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中,于干细胞回输第12天,CD56 N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为26.6%,其中CD56bright亚群,占CD56 NK细胞87.3%;CD56 CD226 细胞占CD56 NK细胞92.1%,CD56brightCD226 细胞占CD56 CD226 细胞89.9%.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中,CD56bright亚群是NK细胞造血重建最早出现并占优势的一个亚群, CD226分子可能作为一种分化标记主要表达在CD56bright亚群上.  相似文献   
55.
淋巴器官中成纤维细胞可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文摘)[英/ThomasM.Kunding…//Science1995;268:1343]通常抗原提呈细胞是指造血系统起源的,能够诱导T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APC细胞。本文作者通过研究指出,成纤维细胞在淋巴器官内...  相似文献   
56.
目的:表达和纯化CD112 胞膜外区重组蛋白, 制备针对CD112胞膜外区的单克隆抗体(mAb), 并且研究CD112的分布.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在真核系统表达CD112-Fc融合蛋白, 亲和层析法进行蛋白纯化;纯化的CD112-Fc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 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CD112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 间接ELISA、 Western blot及FCM鉴定mAb 的特异性.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 CD112 的细胞系分布.结果:构建了高效真核表达载体pIg3C-CD112, 表达并纯化了CD112-Fc融合蛋白, 其纯度大于 90%.以纯化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共制备9株分泌抗CD112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FMU-CD112.1 ~FMU-CD112.9), 制备腹水并纯化 mAb.FMU-CD112.1、 3、 6和8能用于Western blot, FMU-CD112.1、 4、 6和8可用于 FCM.CD112细胞分布检测显示该分子主要分布在正常上皮及内皮细胞系、巨核细胞谱系和部分T细胞系, 并高表达于上皮及内皮来源的肿瘤、胶质瘤等细胞系.结论:成功地表达纯化了CD112-Fc融合蛋白并建立了稳定分泌CD112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 为CD112的功能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7.
IL-2、IL-15对NK细胞亚群表型和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IL-2和IL-15对NK细胞亚群表型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比较IL-2和IL-15对新鲜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NK细胞及经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活化的NK细胞表型的调节作用;用4h ^51Cr释放实验检测IL-2和IL-15对NK细胞杀伤水平的影响。结果 在PBMC培养中,当IL-2或IL-15最终为50U/mL时,能明显上调PBMC中CD56^ NK细胞的比例,且IL-15对CD56^bright亚群增殖的促进作用强于IL-2;在MLC中,当IL-2或IL-15为50U/mL时,能够促进MLC活化的NK细胞比率的增加,NK细胞亚群由CD56^dim为主转变成CD56^bright为主,此诱导作用IL-2强于IL-15。IL-2和IL-15都能上调PBMC和MLC中NK细胞杀伤水平,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在PBMC中,当IL-15为50U/mL时,IL-15对NK细胞杀伤水平的促进作用强于IL-2;而在MLC中当IL-2为50U/mL时,对NK细胞杀伤水平的促进作用高于IL-15。在PBMC中,同时加入50U/mL的IL-15和IL-2,NK细胞杀伤率高于单独加入IL-15或IL-2。结论 IL-15促进PBMC中NK细胞向CD56^bright亚群分化和杀伤水平强于IL-2,而IL-2促进同种异体抗原诱导的活化NK细胞向CD56^bright亚群分化和杀伤水平则高于IL-15。这种反应格局的差别,可能与不同条件下NK细胞IL-2或/和IL-15细胞因子受体表达不同以及同时有其他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蒲黄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方法:通过对蒲黄药材及饮片的现行法定标准检验和探索性研究检验,综合评价其质量状况。结果:按现行法定标准检验蒲黄及其饮片134批次,不合格率为25.4%;通过探索性研究检验,发现染色、增重和掺假为影响本品质量的主要问题,且有用多种染色剂进行非法染色的情况。结论:蒲黄药材及饮片总体质量可通过法定检验和探索性研究检验予以监测,但其质量问题来源复杂,须从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加强监督管理,综合进行质量控制以保障民众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59.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有慢性阻塞性肺、肺部真菌感染病史。因反复咳痰喘10余年、加重8d于2015年4月8日入院。查体:两肺呼吸音低,呼吸相延长,可闻及散在湿啰音。辅助检查:血常规(2015-04-08)提示:白细胞12.39×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78.0%↑。胸部CT(2015-04-09)示:右上肺动脉血栓形成,右上肺空洞性病变,右肺门结节,右下  相似文献   
60.
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人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人肺癌中nm 2 3 H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6 9例人肺癌组织中nm2 3 H1基因表达产物NDPK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人肺癌组织中nm2 3 H1的表达水平与其性别、年龄、PTNM分期、组织类型无明显关系 ,而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肺癌组织中的nm2 3 H1表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原发灶中nm 2 3 H1的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原发灶 (P <0 .0 5 ) ,肺癌转移灶 (淋巴结 )中的nm2 3 H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肺癌原发灶 (P <0 .0 1) ,分化差的肺癌中的nm 2 3 H1表达水平低于分化较好的肺癌 (P <0 .0 5P <0 .0 0 5 )。结论 nm 2 3 H1基因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并可能参与肺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调节并起转移抑制基因的作用 ,nm2 3 H1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预示肺癌的转移和预后不良。nm2 3 H1基因可能是监测肺癌患者病情发展及评估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