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构建表达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突变体mlt63的乳酸菌工程菌株,为黏膜免疫佐剂研究建立重要基础。方法从前期构建的质粒p BV-mlt63中经PCR扩增mlt63基因,经双酶切将mlt63与质粒载体p NZ8110连接。用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MC1061菌株,从重组菌株中提取p NZ8110-mlt63,用于电转化Lactococcus lactis NZ3900菌株;经质粒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菌株L.lactis NZ3900/p NZ8110-mlt63。采用nisin诱导重组乳酸菌表达m LT63,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mlt63 PCR扩增产物长度与预期相符;重组菌株鉴定结果显示L.lactis NZ3900/p NZ8110-mlt63构建正确;Western blot分析在重组菌株中检出2条mlt63表达的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10 k D和40 k D。结论本研究首次将mlt63基因克隆至乳酸乳球菌中,并表达出具有抗原活性的蛋白,鉴于目前亟需安全有效的黏膜免疫佐剂,本研究发现将对该领域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对胃肠感染性疾病口服疫苗研究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2.
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收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分析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PEL)抗原以寻找更有效的旋毛虫病诊断方法,本实验国内首次对PEL的收集方法进行了研究。在贝氏法原理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了160目、200目、240目和280目4种分样筛以及布袋收集PEL,并观测了PEL的数量和纯度。结果表明:在4种分样筛和各种收集时间中,用240目分样筛收集3h为比较理想的实验条件,在此条件下能够得到大量纯度较高的PEL虫体;另外,用棉布袋比用分样筛的收集效果更好。在收集2.5h时用240目分样筛得到的虫体数量比用棉布袋多(p<0.05),但纯度较低;在收集3h以后,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虫体数量相近(P>0.05),而用布袋法得到的虫体纯度更高  相似文献   
33.
幽门螺杆菌1pp2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及表达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lpp20基因,为探索高效的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疫苗抗原和诊断抗原奠定基础。方法 用PCR方法从幽门螺杆菌的染色体DNA上扩增出lpp20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插入的表达载体pMAL-C2X中,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 TB1),并在E.coli TB1中进行表达。用SDS-PAGE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 用PCR方法扩增的lpp20基因长度约为540bp;经酶切、PCR和测序分析,插入到载体的基因片段与文献报道的基因序列一致;SDS-PAGE的结果显示,目的基因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kDa,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全菌总蛋白的34%。结论 本研究中构建的pAML-C2X与lpp20基因重组质粒在E.coli TB1中能够高效表达目的基因。该重组子的构建为幽门螺杆菌lpp20基因的研究建立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肠道永疗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结肠水疗加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肠道水疗能显著提高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中华按蚊自然状态下的动态变化。方法:于1994年~1995年在郑州地区,对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第5、6、7、8世代的生命表进行了研究。结果:共建立了8个生命表,从中可以看出:进入雨季后,死亡关键因素K值中,K5最高,K9次之。用Valey的图解分析法和Podoler的回归分析法进行了关键因素分析。根据1995a的生命表资料绘制了当年5~8代的存活曲线。种群趋势指数I值均大于1,第5代的I值最高。结论:中华按蚊自然种群死亡的第1关键因素是大暴雨引起1~2龄幼虫的死亡,第2关键因素是捕食引起的3~4龄幼虫的死亡。最高死亡率出现在1~2龄幼虫阶段。存活曲线均属于SlobodkinⅣ型。在郑州地区6、7、8月份内,中华按蚊自然种群数量均是增加的,第5代增加的最高(I=34.454 8)。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对尘螨过敏人群呼吸道上皮细胞基因芯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尘螨过敏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平台(GEO)下载GSE9150mRNA基因芯片数据集,对呼吸道上皮细胞样本进行分析。样本来源包括过敏人群上皮细胞10例(5例暴露于尘螨,5例暴露于生理盐水)和健康人群上皮细胞10例(5例暴露于尘螨,5例暴露于生理盐水)。采用R语言“limma”函数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设定阈值logFC绝对值≥1且P<0.05。用DAVID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及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再以Cytoscape对模块中的基因共表达关系进行可视化并筛选关键基因。结果 暴露于尘螨的健康组和过敏组共筛选出1 247个DEGs, GO分析显示DEGs生物学功能主要涉及炎症细胞活化、细胞交流和糖基化等。KEGG信号通路分析表明: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h1和Th2细胞分化有关。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RSAD2/ISG15/IFIT1/OASL/MX1/IFIT3/OAS3/IFIH1/IFI44/DDX58。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发现了有关尘螨过敏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DEGs,并通过PPI网络获得10个hub基因,为尘螨过敏机制与防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7.
陈彩云  尹兆光  张荣光 《新医学》2006,37(11):708-708
患者女,19岁.因间断出现精神症状1年,反复出现皮损6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无诱因出现淡漠、胡言乱语等精神症状,即到当地医院查脑电图呈轻度异常,疑诊为病毒性脑炎,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具体不详).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抗原(PELA) 17 000组分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和转印技术分离PELA 17 000蛋白组分,用ELISA检测实验感染旋毛虫的Wistar大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抗体,并以PELA和成囊期幼虫抗原(ELA)为对照.结果对于感染旋毛虫的大鼠,17 000组分和PELA的首次血清阳性反应出现在感染后第10 d,而ELA则在感染后第14 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8份旋毛虫病患者血清,17 000抗原的阳性率为95.8%, PELA和ELA的阳性率均为100%,3种抗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7 000抗原与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无反应,而PELA和ELA均与肺吸虫病、鞭虫病患者血清有反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ELA和ELA相比,PELA 17 000组分对旋毛虫病的早期诊断具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UreB)在食品级乳酸乳球菌NZ3900菌株中的优化表达条件。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乳酸乳球菌NZ3900(pNZ8110/ureB);采用L25(56)正交表设计,选定诱导剂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时间3个因素各5个水平;采用乳酸链球菌素诱导表达后,检测不同组合的UreB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凝胶扫描后用Genetools分析软件进行目的蛋白占细菌总蛋白比例分析;应用极差分析法比较影响蛋白表达的因素主次关系及目的蛋白优化表达条件;应用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乳酸乳球菌重组子NZ3900(pNZ8110/ureB)表达的可溶性UreB蛋白最高可达27.26μg/mL,占上清总蛋白比例最高可达20.19%;3个因素对UreB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诱导时间、诱导时机和诱导剂浓度,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诱导时间对UreB蛋白表达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正交试验法获得UreB蛋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优化表达条件,为进一步评价免疫预防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0.
幽门螺杆菌(Hp)外膜(outer membrane)是革兰阴性细菌表面的一种连续性结构,其作为免疫攻击的潜在靶标在人体保护性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