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0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多种病因所致的一种病理过程和临床综合征。早期血液为高凝状态,微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聚形成弥漫性微血管内栓塞;此后因多种血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不断消耗导致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临床表现为栓塞、休克、出血及溶血。DIC亦为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因妊娠期  相似文献   
42.
全身骨髓γ照相在血液病诊断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200例全身骨髓γ照相受检者(186例各类血液病患者和14例正常对照者)的检查结果,对各类血液病特别是再障和白血病患者的活性骨髓分布及其功能状态作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全身骨髓γ照相能显示全身各部位功能性骨髓分布和功能状态的改变,为贫血性疾病的诊断和各种血液病的随访提供了有效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本文还对全身骨髓γ照相术的方法学作了对比研究,表明所使用的方法是成熟的。  相似文献   
43.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激活因子浓度及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庄虔利*张茂宏*徐从高*郭农建*马端△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在脑血管疾病中也有重要地位[1],但国内这方面的报道尚少。...  相似文献   
44.
在读完上期刊登的病例讨论第一次病例之后,会觉得诊断起来比较困难,因为病人的病程长,所表现的病状及体征主要的只有腹胀、腹泻、腹痛及发热,在化验方面阳性发现也不多。先由病史上分析,主要的病状有:先为腹胀腹泻,直到三个月之前,才有严重的腹痛,因之我们首先应想到是个慢性的胃肠系疾病,可以不考虑急性腹痛病,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肠套叠、胆道蛔虫等。另一重要的病状,就是长期发热。病人最初的病状是腹胀,这个病状是无特殊性的,很难分析出是什么病,不过他的腹胀是比较严重,呕吐后才比较舒适,在诊断方面不应认为是官能性的,而应考虑到为胃  相似文献   
4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误诊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5岁,已婚。因乏力贫血伴发热一月余,按M、D、S收入我院。患者曾在本地医院行正规抗贫血治疗无效,继之体温37.5~38.5℃,活动后感胸闷痛。我院作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  相似文献   
46.
用鼠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获得3株分泌抗人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为SMU_1、SMU_2、SMU_3,为IgG_1类,不与补体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法表明,SMU_1、SMU_3分别与50.3±6.42%和51.5±6.37%的周血单个核细胞反应,SMU_2与68.89±9.92%的周血半个核细胞及74.68±8.08%的成熟粒细胞反应,3株单抗的分子量为54~62kD(未还原)。调变试验及竞争抑制试验表明SMU_1、SMU_3与WuT_3识别相同的抗原分子,但为不同的表位。SMU_2为一非系限性单抗。本组单抗对研究T淋巴细胞分化及临床白血病免疫分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7.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herapy-related Leukemia,TRL)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最初,在1970年由Allan首先报道,以后就有大量病例及研究报道。它是在多种疾病中长期化疗和/或放疗以后发生的一种继发性白血病。虽亦有发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报道,但绝大多数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TRL和一般人群发生的ANLL相比,似有本质不同:(1)它有其原发病,经化疗和/或放疗以后发生的;(2)其治疗缓解率很低,仅6.5%(般人群的ANLL缓解率可高达83%);(3)其染色体异常高达94%(一般人群的ANLL染色体异常为30~50%);(4)常常表现为全骨髓增生。  相似文献   
48.
检测原发性肺癌48例的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a_2巨球蛋白(α_2-MG)、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血浆纤溶激活活性(FAA).血浆纤溶激活抑制活性(FI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结果表明,肺癌患者抗凝活性较正常人显著降低而纤溶活性增强,血液抗凝与纤溶状态异常与肿瘤期别有关,α_2-巨球蛋白有突出的变化。  相似文献   
49.
本文报告了5例造血组织增生异常症,并指出该症缺乏胸骨压痛点及肝脾肿大,易误诊为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讨论了其演变过程及可能病因等。  相似文献   
50.
吡哌酸(Pipemidic Acid,简称PPA)是近来国外新合成的抗菌药物,化学名称为:8-乙基-5,8-二氢-5氧-2(1-哌嗪)吡啶〔2,3-d〕嘧啶-6-羧酸。国外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抗感染新药,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此药目前已由中国医科院抗菌素研究所及山东新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