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4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脑溢安颗粒剂(中药组)和西药(西药组)治疗,观察血液流变学与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前全血比粘度的高切、低切;全血还原粘度的高切;血浆比粘度以及RCD均较正常人对照组高(均P<0.01)。治疗后,中药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西药组较治前稍有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1)。提示中药脑溢安颗粒剂对降低血液粘度,提高RCD,改善脑组织血液灌流,防止脑组织缺血缺氧继发性损伤,保护脑组织,提高疗效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62.
月经前后用药治疗女性色素沉着斑30例/张花…//辽宁中医杂志.-1994,21(8).-363经前服温经活血汤:当归15g,川芎6g,赤芍15g,香附12g,泽兰、牛膝、五灵脂各15g,吴茱萸10g,肉桂5g,降香12g,西首10g,白芷12g,红6...  相似文献   
63.
目的从神经元线粒体能量代谢角度探讨中医的风、火、痰、瘀同治法及其代表方———平肝熄风汤对大鼠脑出血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 ,以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灰度值半定量测定细胞色素C氧化酶 (cytochromecoxidase,CCO)活性 ,配合Nissl’s染色组织学观察锥体细胞密度和细胞计数。结果造模 1 2h,脑出血大鼠海马CA1区CCO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 (P <0 .0 1 ) ,随后呈进行性加重 ;2d出现锥体细胞明显缺失。用风、火、痰、瘀同治方药 (平肝熄风汤 )治疗后可维持其CCO活性 ,减少细胞缺失 ,维持锥体细胞密度。结论脑出血神经元损伤与神经元CCO活性降低有关。风、火、痰、瘀同治对脑出血继发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能维持CCO活性、改善细胞有氧代谢、维持锥体细胞密度、保护线粒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4.
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国家三类新药-脑溢安颗粒(NYA)对脑出血大鼠脑出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从而为治疗脑出血,促进 神经功能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并进行行为学计分,免疫组化、Northern blot4及吸光度扫描。结果:模型组的行为学计分在术后24h时开始降低,7d时逐渐减弱,脑溢安组在各个时间的表达均强于模型组,结论:脑溢安治疗脑出血有增强bFGF的表达,从而使行为学得到改善,这可能是脑溢安促进神经功能修复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情况及血肿变化,并评估平肝熄风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在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进行。用Ⅶ胶原酶脑内立体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血肿周围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同时用量度尺测量大鼠血肿的最大直径。结果:Ⅶ胶原酶造模后模型组血肿周围于6h出现阳性表达细胞,1d阳性细胞计数达高峰,3d出现轻度下降,5d明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P&;lt;0.01)。平肝熄风汤组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6h计数无明显差异,1,3,5d均存在明显差别(P&;lt;0.01)。造模后血肿于1d达到最大,3d有所变小,5d变小明显;治疗组在1d时与模型组比较血肿缩小明显(P&;lt;0.05),3,5d缩小更明显(P&;lt;0.01)。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明显活化,平肝熄风汤能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化,阻止神经元的凋亡,同时促进血肿吸收。  相似文献   
66.
黄清松  张花  于小飞  朱云  张晶云 《癌症进展》2016,14(12):1252-1254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辅助静脉复合麻醉在胃窦癌行三腔胃肠管留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毕式管状吻合器吻合加三腔胃肠管留置术的胃窦癌患者120例,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静脉麻醉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血清应激指标和麻醉效果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2 h和术后4 h,复合麻醉组患者的胰岛素、皮质醇、IL-6、TNF-α、MAP、HR波动较静脉麻醉组小(P﹤0.05),两组患者的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术后4 h、12 h和24 h的VAS得分均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t=5.898、7.794、19.887,P﹤0.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辅助静脉复合麻醉在胃窦癌行三腔胃肠管留置术中的应用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且麻醉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中药脑溢安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元有氧代谢的药效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观察脑出血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中药脑溢安的影响,探讨脑出血的机制和中药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00只动物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25只)、手术组(75只)。其中手术组造模后又随机分入模型组、脑溢安治疗组、AG治疗组,每组25只。采用胶原酶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以免疫荧光双标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观察脑出血后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脑出血后,模型组大鼠表达iNOS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主要是分布在基底核血肿上部周边;蛋白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基底核区iNOS从12h,1d阳性信号逐渐增强(t=15.3,P<0.01),4d达峰值(t=36.4,P<0.01),7d信号稍弱(t=27.73,P<0.01);脑溢安组和氨基胍组的阳性信号较前者弱。结论脑出血后,患侧基底核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中的iNOS表达增强;脑溢安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中的iNOS表达,实现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红芪多糖(HPS)对db/db小鼠糖尿病心肌病(DCM)心肌组织中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db/db小鼠分为5组(每组12只):模型组、对照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实验组。正常组为同月龄同背景非转基因db/m小鼠(12只)。于7周龄对小鼠灌胃给药,1次/天,连续灌胃8周。高、中、低3个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HPS 200,100,50 mg·kg^(-1)灌胃(质量浓度为20 mg·m L^(-1));对照组灌胃4 mg·kg^(-1)罗格列酮70μg·m L^(-1);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等量0.9%Na Cl 0.2 m L·d^(-1)。连续干预8周。用生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用蛋白印迹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小鼠心肌组织核因子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及还原性辅酶/醌氧化还原酶(NQO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给药8周后,正常组、模型组和中、高2个剂量实验组的Nrf2蛋白表达分别为1.33±0.07,0.19±0.06,0.66±0.06,1.12±0.06;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2个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正常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的MDA含量分别为(4.74±0.36),(7.20±0.49),(7.08±0.57),(6.62±0.67),(5.80±0.52)nmol·mg^(-1),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2个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RNA表达与其相应的蛋白表达趋势一致。结论 HPS可能通过调控Keap1-Nrf 2信号通路改善db/db小鼠DCM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及炔雌醇环丙孕酮(达英-35)综合疗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肝郁痰湿型患者月经及排卵情况等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先口服西药炔雌醇环丙孕酮3个月,之后治疗组加用中药和穴位埋线法治疗;对照组加用氯米芬口服,并肌注促性腺激素(HMG)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内分泌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雌二醇(E2)、泌乳素(PRL)水平,观察临床疗效,并随访停药3个月后的月经(周期、量)、优势卵泡生长数、排卵率、卵泡刺激综合征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LH、LH/FSH水平,对照组LH、LH/FSH、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后两组月经情况及两组优势卵泡数、排卵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问治疗后比较,LH、LH/FS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705);停药3个月后,月经情况、排卯率、卵泡刺激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卯泡生长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及炔雌醇环丙孕酮综合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月经情况,提高排卵率,下调LH、LH/FSH水平,且不易引起卵泡刺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70.
针刺配合耳穴压丸治疗视疲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穴压丸法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耳针组和眼药组,每组40例。针刺配合耳针组采用针刺承泣、四白、阳白、风池、足三里等穴配合耳穴压丸法治疗,眼药组予局部滴萘敏维滴眼液。治疗20天后,从视疲劳的评分变化等方面比较2组疗效。结果针刺配合耳针组和眼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视疲劳评分均减少,针刺配合耳针组好于眼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耳穴压丸是一种治疗视疲劳的有效方法,且安全、快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