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血栓剥除术治疗环状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9例环状嵌顿痔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行PPH+血栓剥除术(A组)与分段外剥内扎术(B组),并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的VAS评分、术后并发症(肛缘水肿、肛门狭窄)、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后2组...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期间患有直肠癌并使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全部使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后,死亡人数为3例,失访概率达到了2.9%,存活的人数为96例,另有11例患者在手术后转移和复发,复发概率为10.7%,91例患者在手术过后的性生活过程中没有明显障碍,有92例患者的泌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利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和癌细胞转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生存时间,值得在临床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初步探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和实时步态行为学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3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16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和石杉碱甲片组,正常对照组选用同龄C57/BL6J小鼠14只。连续治疗150 d,Morris水迷宫(MWM)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大小鼠步态分析仪(GAS-2)检测实时步态行为,并比较两种行为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模型组小鼠有学习记忆能力的显著降低,逃避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5),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游泳路程显著降低(P0.05),第一次穿越平台的时间显著延长(P0.05),穿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在步态行为实验中,模型组小鼠平均步行速度显著降低(P0.05),平均步行周期、绝对值平均体转角和侧向移动均显著升高(P0.05),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左后足(left foot,LF)、右后足(right foot,RF)支撑时相显著延长(P0.05),摆动时相显著缩短(P0.05),左前足(left hand,LH)、右前足(right hand,RH)、右后足推进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制动指数显著降低(P0.05)。石杉碱甲片能显著改善认知功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步态行为的变化。比较两种行为学的相关性,得出学习记忆能力与双前足的制动指数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0.379,P值分别为0.039、0.079),其他方面的相关性不大。结论 APP/PS1转基因小鼠在8月龄时有显著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和步态行为的改变,并且两种行为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44例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72例,脱落3例,剔除1例)和假埋线组(72例,脱落6例,剔除3例)。两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前提下,穴位埋线组于天枢、中脘、肝俞、水道等穴采用PGLA线进行埋线;假埋线组,取穴及操作同穴位埋线组,但不埋入线体。两组均2周1次,连续治疗12周,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前后和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肥胖程度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和脂肪百分率(F%)];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肪细胞因子指标[脂联素、瘦素(LP)、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除假埋线组WC、WHR外,两组BMI、WC、WHR和F%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穴位埋线组均低于假埋线组(P<0.01)。治疗后,除假埋线组FBG、LP和Vaspin外,两组FBG、FINS、HOMA-IR、LP和Vaspin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脂联素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且穴位埋线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假埋线组(P<0.01)。治疗后,穴位埋线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较治疗前及假埋线组降低(P<0.01)。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9.7%(61/68),高于假埋线组的19.0%(12/63,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PGLA线穴位埋线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可减轻患者肥胖程度,调节糖代谢和脂肪细胞因子,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促炎性因子表达,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自动套扎术(RPH)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RPH治疗60例混合痔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9.2±5.2)min,创口愈合时间(5.3±2.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5/60)。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60)。术后随访6~12个月,其间未出现肛门失禁、肛门狭窄、再出血等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 RPH治疗混合痔,总有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肛门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6.
张东岳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威  张宇翔 《光明中医》2009,24(5):813-815
张东岳教授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院肛肠病诊疗中心名誉主任,从事肛肠病研究40余载,学验俱丰,临证疗效卓著,现将张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7.
李晓洁  张胜威  王华胜  王东 《新中医》2024,56(11):49-53
目的:观察疏肝润肠方治疗肝郁气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肝郁气 滞型便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比沙可啶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疏肝润肠方口 服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便秘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 量量表(PAC-QOL) 评分及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胃泌素(GAS)、5-羟 色胺(5-HT) 水平,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 75.00%(P<0.05)。治疗后,2组便秘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PA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 于对照组(P<0.05);2组CSBM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CSB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5-HT、 SP、MTL、GAS水平较较治疗前升高,VI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5-HT、SP、MTL、GAS水 平高于对照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润肠方可有效改善肝郁气滞证便秘患者的便秘症 状和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机体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DL-4-氯苯基丙氨酸(4-Chloro-DL-phenylalanine,PCPA)致失眠大鼠的步态行为变化。方法采用每天一次连续两天腹腔注射PCPA(300ms/kg)建立失眠大鼠模型,检测模型动物行为学变化,并记录其步态行为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动物比较,第三天,PCPA致失眠大鼠自主活动明显升高(P〈0.001),第六天无明显差异(P〉0.05);第三、第六两天步速明显降低、步行周期明显升高、步幅明显下降、步宽明显减少(P〈0.05,P〈0.01,P〈0.001)。结论PCPA致失眠大鼠模型,自主活动明显增加,步态行为学出现异常,主要体现在步速、步行周期、步幅、步宽、侧向移动标准偏差等指标上,可为评价失眠动物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酸枣仁汤抗焦虑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高架十字迷宫大鼠焦虑模型,观察酸枣仁汤对焦虑大鼠行为的影响,Elisa法检测其脑内海马五羟色胺(5-HT)、五羟吲哚乙酸(5-HIAA)、伽马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去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各给药组开放臂进入次数与进入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各给药组进臂总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酸枣仁汤高、低剂量组5-HT、5-HIAA、GABA、GLU、NE的含量均有一定变化。结论:酸枣仁汤低剂量组可以明显改善高架十字迷宫所致焦虑对大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鼠开放臂进入次数与进入时间的增加,以及GABA/GLU的值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改良碘化钠(NaI)法,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从人微量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采用经典NaI法和改良NaI法分别从人微量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常规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比较两种方法DNA提取的效果。结果采用改良NaI法从人外周全血中提取的DNA浓度和纯度与经典NaI法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满意的常规和荧光定量PCR结果,且耗时较短。结论改良NaI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提取人微量全血基因组DNA的方法,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