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和心理干预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效果。[方法]将80例PS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则增加穴位贴敷和早期心理干预,4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辅助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穴位贴敷和早期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PSD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神经机能康复,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2.
赵红黎  张美花 《内科》2013,(5):550-550,552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输液静脉选择对静脉炎及静脉渗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患侧肢体输液组和健侧肢体输液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的输液药物基本相同。患侧肢体输液组患者选择偏瘫侧静脉进行输液治疗,健侧肢体输液组患者选择健侧静脉进行输液治疗,两组均采用上肢大静脉输液。每例患者每天穿刺1次,均连续穿刺静脉输液治疗14d。结果患侧肢体输液组患者静脉渗漏及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6.7%和30.0%,健侧肢体输液组分别为10.0%和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静脉输液应尽量选用健侧静脉,有利于减少静脉渗漏与静脉炎的发生以及对患侧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输液反应时潜在性的心肌损害。[方法 ]对 5 6例老年人输液反应者于发病 2 h内采静脉血检测、采血后立即查心电图。 [结果 ]血清 AST,CPK,L DH,α- HBDH,CK- MB输液反应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5 6例心电图中 ,2 2例轻度心肌缺血 (占 39.3% ) ,2例急性心梗。所有 2 4例心肌酶谱均有 3项以上指标增高。 [结论 ]老年患者输液反应时有潜在性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54.
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在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吕艳  张美花  谭柳纯  黄雪霞 《护理研究》2004,18(15):1377-1378
浅静脉穿刺是临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确保病人治疗乃至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管充盈度差的浅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对静脉血管充盈度差者采用常规止血带结扎法,静脉血管充盈度往往不理想。因此,我们自2 0 0 3年6月始对60 0例次输液者采取两种不同止血带结扎法,并观察静脉血管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3年6月—2 0 0 4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且血管充盈度差的病…  相似文献   
55.
芦荟预防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花 《河南中医》2003,23(6):63-64
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它不仅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也可保护穿刺的静脉 ,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措施。但在使用的同时 ,套管针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率在 30 %左右[1] ,一般在置留 6~ 7d[2 ] 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临床研究表明 ,主要影响留置套管针输液留置时间的是并发静脉炎。为防止置管并发静脉炎的发生 ,自 2 0 0 0年始 ,采用芦荟外敷预防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郊区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和体格检查的方法调查上海郊区松江区永丰街道60~98岁老年人共3 343人,同时与上海城区相比较.结果 老年人男女膝关节OA临床诊断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人膝关节OA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1).临床诊断与X线诊断OA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郊区与城区老年人膝关节OA临床诊断患病率及X线诊断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人膝关节OA患病率郊区高于城区,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对OA要早干预,尤其是郊区女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经皮胆囊造口术(PC)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病例选择和临床经验报告。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诊断为急性胆囊炎(A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13年东京共识指南(TG13),筛选出严重程度为Ⅱ级(中度)和Ⅲ级(重度)AC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包括临床特征、治疗、住院时间、结果、发病率和30天死亡情况。结果 共134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年龄63.5岁,其中41例接受PC(PC组),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0分18例(43.9%)、1分11例(26.8%)、≥2分12例(29.3%)。77例保守治疗(保守组),CCI:0分31例(40.2%)、1分18例(23.4%)、≥2分28例(36.4%)。26例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组),CCI:0分17(65.4)、1分5(19.2)、≥2分4(15.4)。随访60天,12例失访。三个不同处理组中,与保守组比较,PC组显示更快速的WBC降低、更少的抗生素用药时间、更短住院时间;但与胆囊切除组比较,在住院时间和抗生素用药时间没有优势。PC组:胆汁引流后第一天WBC明显下降,与入院时比较,P<0.001;使用抗生素时间平均(11.4±2.6)天;25例(25/38)执行延迟LC,主要并发症为引流管脱位3例,1例患者PC术后第2天因脓毒性休克、心衰死亡。保守组:主要采取抗生素治疗和营养支持,入院后3天WBC明显下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抗生素时间为(12.9±3.1)天;43例(43/65)患者执行LC;有4例患者死亡,分别为入院后4天、7天、15天和24天,死亡原因包括严重感染、MODS、肺栓塞和脑出血;4例(6.2%,4/65)术后60天内复发。胆囊切除组:腹腔镜手术方式14例,开腹胆囊切除术12例,一例患者术后17天因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结论 对于中重度AC患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PC是不适合手术的中重度AC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建议早期使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调查和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延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遗漏或错失。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方法,选择需要卧床的老年住院患者8例、出院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程序不同将患者分为专业护理(住院期间接受的护理,n=8),社区护理(出院患者接受的门诊社区护理,n=7例)以及自助护理(家庭护理,n=7),观察时间10天。观察和记录康复过程中的治疗与护理遗漏,并发症发生。结果在设定的10天观察期间,专业组、社区组和家庭组共记录到护理项目1926、1601和1346个,专业组共发现护理差错86人次(4.4%),包括遗漏和护理延迟43人次(2.2%)和43人次(2.2%);社区组发现护理差错183人次(11.5%),分别遗漏102人次(6.4%)和护理延迟81人次(5.1%);家庭组发现护理差错251人次(18.7%),遗漏130人次(9.7%)和护理延迟121人次(9.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组共发生重要护理疏漏15项,社区组有80项重要护理遗漏,家庭组中133项疏漏。结论缺乏常规训练的家庭护理发生遗漏的比例很高,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比例增加,针对发生频度较高的护理项目进行监控和及时纠正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及康复。  相似文献   
60.
放射治疗是当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放疗在抑制或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同样有毒害作用,给患者增加了痛苦,降低了生存质量。周维顺教授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诊疗中心副主任,他潜心于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放疗毒副反应的研究已有多年,疗效满意。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