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0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最近,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可吸入胰岛素在美国上市。这一新药上市为惧怕打针的糖尿病患提供了新的选择。该吸入式胰岛素“Exubera”以干粉末形式贮存在独立的包装内,置入喷雾器内,经启动后,胰岛素粉末就会在压缩空气推动下,呈雾状喷出,使用经鼻或口腔吸入。经2500例糖尿病患临床验证,对口服降糖药无效的1、2型糖尿病,均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餐前吸入。“Exubera”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咳嗽、呼吸急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青春期Turn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现状。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诊断的年龄11至18岁青春期Turn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现状。结果 1.22例患儿均以性腺不发育或无月经初潮为主诉而就诊,而就诊时已有8至14年生长迟缓或停滞病史均未引起家长重视。2.染色体X单体11例(50%),嵌合体6例(27.3%),等臂体5例(23.7%)。3.性激素水平只有1例E2、FSH、LH均降低外,其余21例为E2降低,而FSH LH明显升高。4.骨龄全部落后。5.B超盆腔1例轻度发育呈青春早期外,21例子宫卵巢均发育不良。6.14例骨龄小于12岁的患儿2例接受短期生长激素治疗,8例骨龄大于12岁患儿,1例接受短期性激素替代治疗。结论 Turn-er综合征青春期儿童以性腺不发育或无月经初潮为主要症状,无青春期生长加速;染色体检查有诊断意义,核型分型与其他年龄组一致;性激素水平、骨龄、B超盆腔有重要诊断价值,治疗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3.
家长在“性早熟奶粉”事件中的心理状态与应激反应有:对相关事物怀疑扩大化与缺乏信任度,极度的担心、恐慌、焦虑、紧张,对医生的诊疗工作提出过高要求。通过分析,提出有效干预措施及实施方法:重视医惠沟通,理解、同情家长的负性心理状态,举办健康讲座,更大范围、更高效的进行沟通,与媒体积极合作,客观真实地报道事件经过,正确引导舆论方向等。从而缓解家长的负性情绪,避免事件扩大,将对儿童的身心损害及社会不稳定因素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4.
目的 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探索1型糖尿病(T1DM)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特征,并比较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的差异,为临床应用益生菌进行TIDM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住院并初诊为T1DM的5~14岁儿童18例,同时选取19例性别、年龄相近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儿童粪便标本后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实验,并采用QIIME 2分析流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 1)利用QIIME2软件将相似度100%的序列聚类分析后共获得3 248个Feature数;2)经物种鉴定及注释,绝大部分菌群都分类到属级和种级;3)Alpha多样性分析说明本次研究测序深度充分,并且T1DM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较健康儿童降低 (P<0.05);4)Beta多样性分析中,PCoA图说明T1DM儿童和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5)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分析中,在门水平上,T1DM儿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丰度显著增高,而变形菌门、杆菌门的丰度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T1DM儿童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较健康儿童增高,而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杆菌、肠球菌属、Blautia菌属丰度降低(P<0.05)。结论 T1DM儿童存在肠道菌群生态失衡,并且菌群物种的丰富度及多样性降低。此外,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5.
成年杂种狗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E组)和内毒素加SRI 63-441(ES组)。测定给药前后血清和肺匀浆的丙二醛(MDA)含量、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活力和肺血管外水量的变化。结果:E组注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 观察藤莓汤(Tengmei Decoction, TMD)联合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DMARDs)治疗中/高活动度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98例中/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97例,口服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联合治疗;治疗组101例,口服TMD、MTX、LEF联合治疗,干预时间12周。观察治疗前后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RA活动度、28个关节压痛数(TJC28)、28个关节肿胀数(SJC28)、患者对疾病的整体评估(PGA),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RP、PLT情况,同时观察WBC、ALT、AST、BUN、SCr水平。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AS28、TJC28、SJC28、PGA降低(P<0.01),对照组CRP、ESR、RF以及治疗组CRP、ESR、RF、PLT水平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DAS28、TJC28、SJC28、PGA、CRP及ESR水平降低(P<0.05, 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高疾病活动度者比例降低,临床缓解及低疾病活动度者比例升高,两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8,P=0.02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7% (3/101)]较对照组低[9.28% (9/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D联合cDMARDs改善中/高活动度RA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cDMARDs治疗。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RICU患者83例。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症状分为ICU组(28例),即发生ICU综合征,无ICU组(55例),为未发生ICU综合征的患者。记录两组基线资料和院内治疗的临床特征;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U综合征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83例RICU患者中ICU综合征发生率为33.73%(28/83);ICU组患者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Ⅰ)评分、伴有高血压或脑梗死及使用器械通气人数比例明显高于非ICU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立危险因素,与APACHEⅡ评分≥40分、伴有脑梗死有关(P<0.05)。结论 RICU患者发生ICU的独立危险因素是APACHEⅡ评分及伴有高血压或脑梗死者。  相似文献   
49.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子复杂疾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调控骨量的重要遗传因素,但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多态性与北京地区部分汉族男性骨密度的关系,以探求北京地区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试验,在2004-09/2007-12在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和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共同完成。 对象:筛选2004-09/2006-12长期居住北京地区无血缘关系的20~80岁健康汉族男性230人。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基因型,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随机抽取的100例受试者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 主要观察指标:①受试者年龄、身高、体质量。②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基因型。③受试者L2~4椎体、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 结果: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的分布为FF 36.96%,Ff 46.96%,ff 16.08%,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校正年龄、体质量、身高和体质量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后,40~59岁年龄段男性ff基因型组骨密度较FF,Ff基因型低(P=0.037)。其余各年龄段、各部位ff基因型组骨密度大多低于FF,Ff基因型,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北京地区汉族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Ⅰ多态性分型与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联,该项检测对筛查男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意义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1临床资料患儿,男,9岁9月。因"行动笨拙、学习困难9年"就诊。患儿自1岁左右出现发育行为较同龄儿落后,1岁7月走稳,动作不灵活,常摔跤。语言少,可以与人交流,但反应迟钝。上学后成绩差,握笔姿势笨拙,写字慢,字体别扭,学习困难。平时饮食一般,睡眠可。患儿系农村家庭,家中土法接生,自然足月分娩,出生时无窒息史。父母非近亲婚配,有一姐一妹,均无异常。查体:体重22.0kg(-s),身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