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糖尿病心肌病心室重塑及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心脏病中的一种特异性疾病,其主要机制是心肌细胞的凋亡及纤维化。而心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是高糖血症及其引起的心脏微小血管病变;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心肌胶原网络重构是糖尿病心肌病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糖尿病心肌病心室重塑及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兔窦房结组织,特别是对起搏细胞和过渡细胞结构的影响。 方法 兔20只,分为对照组和高脂组两组。高脂组饲高脂饮食,对照组饲普通饮食。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窦房结组织及其细胞、间质的结构变化。 结果 高脂组心肌组织中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间质内有大量脂质沉积、浸润。透射电镜下,高脂组起搏细胞和过渡细胞内有大量脂滴,且成纤维细胞、心肌细胞、间质内及髓样结构周围均有脂滴的存在。 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窦房结组织脂肪沉积,结内各种细胞脂质化,可能是影响窦房结起搏冲动的产生、发放和传递,导致其电生理活动异常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83.
目的构建侧方静态应力作用下骨盆骨的尸体模型,运用生物力学试验技术在垂直应力试验机上对单纯侧方受力导致的旋转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取正常成人骨盆试验标本12具,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7.32岁。分为2组,每组6具。构建侧方撞击的生物力学模型,测量单纯静态侧方应力作用于髂嵴或股骨大粗隆时,不同工况下骶髂关节、髋臼、耻骨支等骨盆常见骨折部位的受力状况,用应变仪获得各试验点的主应变、主方向、垂直位移,以及测量静态应力下骨盆骨折阈值,并构建应变-时间曲线。结果①500 N静态侧方应力作用于髂嵴时,骨盆环结构中固定侧髂骨翼,对侧耻骨上支承载压(397±43)、拉应变(113.2±11.4)最大,受力侧坐骨支应变最小(23±7);髂骨翼位移最大(4.6 mm),髂嵴在静态侧方应力作用下的极限载荷(3 752±425)N;②股骨大粗隆在500 N静态侧方应力作用下,在骨盆环结构中,对侧耻骨上支承载压(277±31)、拉应变(401±53)最大,受力侧髂骨应变值最小(35±11);左耻骨支位移最大(2.3 mm)。股骨大粗隆在侧方应力作用下的极限载荷(4 207±617)N;③静态侧方应力作用于股骨大粗隆时产生的骨盆各点位移均小于作用于骨盆髂嵴时产生的位移。结论①耻骨支及耻骨联合等骨盆前环结构对于维持侧方应力下骨盆环旋转稳定性至关重要。②生物力学试验能较好地反映静态侧方应力撞击下骨盆骨的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84.
采用生物力学实验的方法研究骨盆骨的轴向刚度、不同部位骨盆骨的压缩及拉伸弹性模量以及强度,从而为骨盆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12具防腐骨盆骨,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量不同载荷下骨盆骨的位移,计算其轴向刚度;之后截取耻骨、坐骨、髋臼骨前柱及后柱、以及骶髂关节两侧骨,制成10 mm×5mm×10mm大小试件,分成12组,利用杠杆引伸仪、万能材料试验机、电阻应变仪上分别进行压缩及拉伸弹性模量以及强度的测定.在静态载荷状态下,500 N的生理载荷时,骨盆刚度值为181.28±21.4 N.mm-1,1500N时,刚度值增加到352.32 N.mm-1;耻骨、坐骨、髂骨、髋臼前、后柱以及骶髂关节两侧骨质的压缩弹性模量依次为26.7、18.4、31.7、21.3、23.1、31.7、29.6 GPa;压缩强度均值依次为64.27、124.26、91.73、94.22、50.39、107.37、84.23 GPa;拉伸弹性模量依次为29.3、20.4、25.4、23.3、21.2、19.3、17.6 GPa;拉伸强度均值依次为132.53、93.26、95.72、74.22、40.39、84.23、64.27 GPa.静态载荷状态下,刚度值随着载荷的增加逐渐加大;坐骨的抗压缩强度最大,而耻骨的抗拉伸强度最大,髋臼前柱抗压缩及拉伸的强度(94.22、74.22)均明显高于髋臼后柱.  相似文献   
85.
兔不同血管段内皮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兔不同血管段内皮细胞(EC)的形态特征,为兔血管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动物灌注固定,取出相应血管,扫描电镜观察。结果:EC一般呈梭形,核区较隆起,长轴与血流的方向一致。在腹主动脉相邻细胞之间有纵行的沟,细胞连接处有较矮的嵴。在肺动脉有较丰富粗短的微绒毛和长短不一的桥样结构。在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细胞呈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微绒毛较矮,密度不均。在主动脉弓细胞形态多样。在下腔静脉,细胞呈窄长的梭形。结论:EC的形态、排列、微绒毛的长度和密度,桥样结构的多少等均随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切应力可能是造成这些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
对我中心血站流动采血车ABO血型鉴定错误32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中心血站2000-01~2003-07流动采血车共采集无偿献血者末梢全血标本45 233人份,献血者年龄18~55岁,除ALT、HCV、HIV和梅毒因条件限制不能当场检验外,其他查体和流行病学史均符合G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使用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生产单克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经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批检定合格,效价≥128、亲和力<10 s.按照使用说明书提供的平板法(玻片法),采集献血者的末梢全血,在流动采血现场进行ABO血型的初步鉴定.血液采集并运回血站后,按规程[1]重新进行ABO血型的正反定型,及RH血型的鉴定,发现有疑问时,待检库中调出该份血液重新取样进行正反定型实验,必要时用试管法或凝聚胺法.经统计流动采血车在现场鉴定45 233人次ABO血型,发生错误32例,详细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87.
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发现双侧肺八叶一例,为丰富解剖学资料,现介绍如下:男童尸,身高约80cm,所有内脏的位置和形态均未见异常,但左、右肺均为四叶.  相似文献   
88.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基本能量。其内膜上的呼吸链酶传递氢和电子到ATP酶复合体,用于合成能量及维持跨内膜氢离子梯度循环。细胞生存所需能量的95%由线粒体呼吸链提供,主要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5个复合体(Ⅰ、Ⅱ、Ⅲ、Ⅳ、Ⅴ)组成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完成,即NADPH-泛醌、琥珀酸-泛醌还原酶、泛醌-Cytc还原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ATP合成酶。本文对线粒体呼吸链Ⅰ/Ⅱ/Ⅲ/Ⅳ/Ⅴ的分子结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9.
背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偏心位固定的钢板类和中心位固定的髓内钉类。由于两者生物力学特性的差异,在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也不同。目的:对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两种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对比,探讨两种固定器固定股骨髁上骨折时的应力分布差异,从而为临床选择理想的内固定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2套成人尸体股骨,将股骨髁上横行锯断,制作股骨髁上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解剖复位后,按照手术操作方法用微创内固定系统和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在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共粘贴6个电阻应变片,然后将骨折模型分别置于Zwick Z100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及扭转试验机(RNJ-500)上,以线性载荷0-400 N、扭转载荷0-20 N·m加载,分析局部应力,测量两种固定器在相同载荷条件下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特点。结果与结论:在实验载荷条件下,逆行交锁髓内钉组和LISS钢板组骨折断端和钉道周围应力均随着轴向载荷和扭转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轴向载荷下,逆行交锁髓内钉组较LISS钢板组在6个测试应变点应变值大(P<0.01);在同一扭转载荷下,LISS钢板组较逆行交锁髓内钉组在6个测试应变点应变值大(P<0.01)。结果显示,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髁上骨折中可明显降低应力遮挡,从而利于应力传导,并具有良好的抗扭转能力,从生物力学角度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通过在实体胫骨上对两种不同弹性模量的外固定材料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探讨两种不同弹性模量的外固定材料对胫骨骨折应力及其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套成人尸体胫骨,将胫骨中段横行锯断,制作胫骨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解剖复位后分别以铝合金材料外固定支架(高弹性模量,弹性模量为110 GPa)和PEEK、碳纤维树脂材料外固定支架(低弹性模量,弹性模量为7.0 GPa及11.4 GPa)固定。在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共粘贴13个电阻应变片,然后将模型分别置于Zwick Z100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及扭转试验机(RNJ-500)上,以线性载荷0 ~ 600 N、扭转载荷0 ~ 2.5 N?m加载,分析局部应力,测量两种不同材料外固定系统在相同载荷条件下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特点。结果 在实验载荷条件下,传统外固定支架和高分子外固定支架骨折断端和钉道周围应力均随着轴向载荷或扭转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线性载荷或扭转载荷下,高分子外固定支架组较传统外固定支架组在13个测试应变点应变值应力分布更均匀,应变值大,其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高分子材料外固定器治疗骨折中可明显降低应力遮挡,从而利于应力传导,从生物力学角度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