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65篇
药学   52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与视功能密切相关。大多致盲性眼病如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均存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及其轴突的损害。神经节细胞主要存在于黄斑区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结构中,此3层结构统称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其厚度变化可用于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状况。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损会出现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变薄,因此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变化对诊断相关眼病、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检测在多种眼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眼病的早期诊断、防治及判断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激活素及激活素相互作用蛋白5(ActRIP5)在刀豆蛋白A(ConA)诱导动物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进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C57BL/6 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15 mg/kg),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段分批次检测模型动物血清酶学改变、肝脏脾脏形态及指数变化、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激活素及ActRIP 5 的表达变化。结果 ConA 诱导的肝损伤模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酶转氨酶(AST)在给药后4 h 开始升高,给药后24 h 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96 h 仍未达到正常水平;小鼠脾脏指数自给药后2 h 开始增加,24 h 达到峰值,48 h 开始下降,96 h 恢复正常水平;肝脏指数自给药后24 h 开始增加,48 h 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96 h 仍未恢复正常。形态学及病理学检测显示给药后4 h 开始出现肝脏损伤,24 ~ 48 h 损伤最严重,48 h 后损伤开始修复,96 h 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qRT-PCR 结果显示激活素在给药后2 h 开始升高,8 h 达峰值后开始下降,96 h 降至正常水平;ActRIP5 给药后4 h 开始上升,8 h 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96 h 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ConA 可诱导急性肝损伤,激活素及ActRIP 5 的表达于肝损伤进展期异常升高,肝损伤恢复期下降并恢复至正常,提示激活素可能通过其肝内特异信号传导ActPIR5 参与了ConA 诱导的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血清胰蛋白酶原激活肽( trypsinogen activation peptide , TAP)和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 CRP)在大鼠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 ,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96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AP组,每组48只。假手术组仅打开腹腔翻动胰腺数次后关腹,AP组建立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两组在造模后3、6、12、24 h四个时点分批处死。每只大鼠处死前腹主动脉采血5 ml,取胰腺组织进行HE染色并做病理评分。应用ELISA法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AP和CRP的含量。结果(1)AP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随造模时间延长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假手术组与AP组造模后同时点比较,TA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各时点间比较,TAP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P组造模后3 h(1.41±0.19)、6 h(2.09±0.33)、12 h(3.16±0.23)、24 h(4.53±0.28)四个时点比较,TAP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AP组造模后各时点间比较,CRP 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血清TAP(r=0.942)、CRP(r=0.926)含量均与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7,P<0.05)。结论血清TAP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可靠指标;对TAP和CRP动态检测可判断AP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4.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围手术期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33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CSII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II组),分别对术前、术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CSII组达到目标血糖所用的时间明显少于MSII组(2.9比7.2天)(P〈0.05),血糖达标率优于MSII组(93.9%比77.1%)(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9.1%比34.3%)(P〈0.01)。待手术时间(4.2比9.4天)和住院时间(16比24天)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住院总费用无差异(P〉0.05)。结论:CSII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优于MSII。  相似文献   
75.
高营养治疗所用的高营养液是高渗液体,对血管刺激性大,输入时多采用深静脉置管。此方法对穿刺技术要求高,易发生并发症。我们从1998年12月至2000年1月用静脉留置针代替深静脉置管,用于3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4例中男30例,女4例,年龄52~78岁。采用周围静脉留置针,对术前5例、术后18  相似文献   
76.
我院于1999~2005年对19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采用CT定位,局麻下行颅骨钻孔,尿激酶注入引流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18~59岁,平均33.4岁。1·2临床表现有一过性昏迷的6例,无昏迷的13例,头痛19例,伴有恶心呕吐的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24小时者3例,24~72小时者9例,3~7天者7例。GCS评分8~15分,其中8~10分6例,10~13分9例,13~15分4例。有颅盖骨骨折15例,中颅窝骨折4例。19例患者术前均经CT检查,血肿量计算公式T=1/2×L(长轴)×S(短轴)×Slice(层面厚度)计算,血肿量在20~30m …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2006-2010年盐城市恙虫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点,探讨防制对策。方法系统收集恙虫病疫情,检测病人血液中恙虫病东方体及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开展人群及动物恙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盐城市2006-2010年共报告399例恙虫病病例,各县(市)均有疫情发生。每年疫情始于10月,11月为高峰,终于12月。病人以中老年为主。从1例病人血液中分离出恙虫病东方体,经分子技术测定及目的基因同源性比较,基因型别属Kawasaki。15岁以上人群血清抗恙虫病东方体IgG阳性率为1.85%,牛的血清阳线率为3.40%。结论盐城市各县(市)均发现恙虫病疫源地,疫情将持续流行,病原体基因型别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8.
颈动脉窦高敏所致窦性静止临床上较少发现,现报告一例经长期动态观察证实为颈动脉窦特高敏感所致一过性窦房阻滞。病材及心电图分析:男,54岁,常有心慌,气短症状已30余年。曾在外院确诊为窦房阻滞(病理性),拟安装人工起搏器。但患者自觉心悸气短似与头位有关,拒绝安装。B 超,未见心脏异常。在安静仰卧状态下连续观察描记心电图(Ⅱ导联)见附图及说明。图1、PⅡ直立,形态相同,示正常心电图。  相似文献   
79.
本文报道64例地方性克汀病的骨骼X线表现,其主要特点是:1.骨龄延迟。2.骨骺发育不全愈合延迟。3.四肢关节粗大,骨质稀疏,生长障碍线出现。4.蝶鞍面积各型均可见到增大、正常及变小,其中增大者以粘肿型为著且92%伴TSH增高。骨龄平均延迟6.4岁,骨龄延迟与年龄呈正相关、与TSH呈正相关、与蝶鞍面积增大呈正相关、与T4呈负相关。文内对地方性克汀病病因进行讨论,认为本病可能是一种缺碘一遗传的多基因疾病。  相似文献   
80.
腹腔镜胆道探查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手术后不放置T管(胆道)引流的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05年11月我院治疗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25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分为两组,观察组未放置T管,共15例;对照组放置T管,共10例。结果: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1~5月,观察组未发现结石复发或其它并发症,对照组1例残余结石,1例胆道下端狭窄,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两组结石残留率、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是较成熟的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放置T管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