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581篇
  免费   6355篇
  国内免费   4267篇
耳鼻咽喉   796篇
儿科学   1372篇
妇产科学   846篇
基础医学   5541篇
口腔科学   1493篇
临床医学   17002篇
内科学   9895篇
皮肤病学   1446篇
神经病学   2362篇
特种医学   508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1篇
外科学   9379篇
综合类   36975篇
预防医学   13591篇
眼科学   1493篇
药学   14514篇
  138篇
中国医学   15142篇
肿瘤学   3971篇
  2024年   740篇
  2023年   2531篇
  2022年   2454篇
  2021年   2253篇
  2020年   2330篇
  2019年   2582篇
  2018年   2608篇
  2017年   1658篇
  2016年   2095篇
  2015年   2318篇
  2014年   6481篇
  2013年   4630篇
  2012年   5348篇
  2011年   5957篇
  2010年   5692篇
  2009年   5609篇
  2008年   5557篇
  2007年   5863篇
  2006年   5562篇
  2005年   5996篇
  2004年   5277篇
  2003年   4888篇
  2002年   4096篇
  2001年   3996篇
  2000年   4463篇
  1999年   4393篇
  1998年   4068篇
  1997年   4197篇
  1996年   4103篇
  1995年   3562篇
  1994年   3275篇
  1993年   2455篇
  1992年   2342篇
  1991年   2142篇
  1990年   1709篇
  1989年   1582篇
  1988年   1015篇
  1987年   818篇
  1986年   723篇
  1985年   692篇
  1984年   531篇
  1983年   465篇
  1982年   471篇
  1981年   399篇
  1980年   300篇
  1979年   201篇
  1978年   139篇
  1977年   67篇
  1965年   77篇
  1964年   6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0 毫秒
3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评价其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中的意义。方法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施以糖尿病健康教育,适量运动、合理控制饮食、戒烟限酒、控制血糖、保持心情愉悦等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白藜芦醇,每日600 mg,连服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结束后次日检测2组患者血糖、血脂4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结果治疗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TG、LDL-C、HDL-C、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均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上述各指标均较干预前无明显改善(P均0.05);2组患者干预后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白藜芦醇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显著改善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从而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89例,按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45例,采用微创切口入路;B组44例,采用传统延长"L"形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B?hler角、 Gissane角、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组间比较,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踝关节AOFAS评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12个月(平均9.6个月)复查X线片,两组患者跟骨长、宽、高、B?hler角、 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且可坚强固定跟骨骨折,改善足踝部功能。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实施母乳喂养集束化管理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庐江县人民医院产科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前100例设为对照组,后1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母乳喂养的常规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母乳喂养集束化管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3个月及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比较两组产妇出院前1天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结果 观察组在分娩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3个月及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为(86.67±5.16)分,高于对照组的(78.38±4.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母乳喂养集束化管理能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并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探究黄石、荆门地区产后妇女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母乳喂养率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7年12月—2018年3月在湖北省黄石市、荆门市的三所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产妇社会人口特征、孕产相关资料、母乳喂养相关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1 023名产妇纳入分析,平均年龄(29.0±5.7)岁。已婚占98.3%,初产占54.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3.9%。研究对象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45.5±12.3)分。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当前不存在乳腺问题(B=2.08,P=0.036)、有母乳喂养经历(B=3.62,P<0.001)、家人提供母乳喂养指导或经验(B=3.20,P=0.001)、丈夫支持母乳喂养(B=5.87,P=0.001)及产后30 min内有医护母乳喂养帮助(B=3.02,P=0.003)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更高。结论 产后妇女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可能与其健康状况、母乳喂养经历、社会支持及母乳喂养卫生服务有关。应对产后妇女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加强母乳喂养卫生服务提供,以提高其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肺部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MP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5日于华润武钢总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45例,另选取2017年9月1—21日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住院诊断治疗的MPP患者38例。对COVID-19和MPP的肺部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VID-19肺部CT征象1)分布:单侧发病5例,双肺发病40例,主要以胸膜下(40例)及小叶核心(38例)为主,2例重症患者见两肺弥漫分布;2)密度:仅为毛玻璃影(GGO)10例,GGO+实性兼有者35例;3)伴随征象:血管增粗43例,胸膜平行征33例,铺石路征38例,"反晕征"3例,2例出现胸腔积液,2例可见肺气囊征象,未见空洞出现。MPP肺部CT征象1)分布:病变呈大叶性分布2例,大部分呈小叶性分布36例;双肺下叶病灶27例;2)密度:GGO 36例,病灶有实变21例;3)伴随征象:典型树芽征25例,小叶间隔局限性增厚21例。纵隔和肺门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两侧胸腔未见明显的积液征象。COVID-19实变率较MPP高(P<0.05),两者GGO及胸腔积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和MPP的CT表现都以GGO为主,但COVID-19少见支气管壁增厚,分布为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与支气管分布无关,病变实变率较高;MPP病灶与支气管分布关系密切,并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37.
38.
39.
摘要 目的 追踪调查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应用情况,了解其卫生指标和要求的适用性,为标准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和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卫生监督机构、检测机构和生产企业的标准应用情况。结果 本次调查涉及8个省市,共获得有效问卷356份。多数卫生监督和检测机构均备有该标准文本,每月至少应用标准一次的机构仅占20%。有68.0%的卫生监督机构认为该标准的适用范围需要调整,有44.1%的机构认为该标准的指标要求需要与其他标准进行协调。结论 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标准整体合理,使用频率较高,但部分条款不适应现在的要求,应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40.
老年人由于机体的退化.眼疾也会增多。健康合理的饮食有利于人体健康,而且对于防止眼疾有良好的效果。老年人易患的眼疾。1.老花眼。40岁之后,由于水晶体老化失去弹性,调适能力降低,导致看近物时模糊。门诊时常见许多未到40岁却已有老花眼症状的患者,经检查后,发现许多都是所配戴眼镜度数不正确所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