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通过分析携带心脏肌钙蛋白I基因(TNNI3)Arg145Gln错义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对529例非亲缘关系的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307例正常对照进行panel二代测序,检测肌小节基因TNNI3、MYH7、MYBPC3、TNNT2、MYL2、MYL3、TPM1和ACTC1,发现的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携带TNNI3基因Arg145Gln突变的先证者进行家系筛查,完善临床评估,进行基因型及临床表型分析。结果在52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共2例携带TNNI3基因Arg145Gln错义突变,均为男性,青年发病,室间隔厚度均大于25mm。其中1例病史20年,于37岁就诊时合并左室流出道梗阻、阵发房颤/房扑,NYHA心功能III级,随访于41岁猝死;另1例于32岁发病半年后就诊,同时携带MYH7基因Ala426Thr突变,临床表型较轻,随访8年后出现流出道梗阻征象,其5名携带TNNI3基因Arg145Gln突变和(或)MYH7基因Ala426Thr突变的家系成员均无心肌肥厚。在307例正常对照中未检测到上述突变。结论 TNNI3基因Arg145Gln突变所致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型存在差异,但仍可导致心血管恶性结局,在自然病程早期进行诊断、启动规范诊疗及随访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2.
病毒性心肌炎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细胞感染模型。方法:以柯萨奇B1病毒感染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镜下观察心肌细胞搏动次数、细胞病变、测定DNA含量及MTT活细胞染色。结果:采用差速贴壁法获得的活心肌细胞数〉90%(台盼蓝染色),心肌细胞多核、多形性特征明显(HE染色);感染CVB324小时后,心肌搏动频率紊乱,感染48小时至一周后心肌搏动次数明显减少(P〈0.01),随后肌丝断裂,细胞圆缩、脱落,细胞病变程度与MTT染色OD值呈明显负相关。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细胞受阻于G1期,有凋亡峰出现。结论: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及CVB3感染方法的建立,可作为研究病毒性心肌炎药物筛选和治疗的重要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 在2个中国汉族HCM家系中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基因(TNNT2)、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和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的突变筛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因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在ZZJ家系接受调查的8名成员中有4名成员携带MYBPC3基因G12101A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BPC3基因的21号外显子并使668位的精氨酸(R)转换为组氨酸(H),携带该突变的家族成员发病年龄较晚且均无梗阻及晕厥史.在FHL家系接受调查的6名成员中有3名成员携带MYH7基因G15391A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H7基因的23号外显子并使930位的谷氨酸(E)转换为赖氨酸(K),该突变导致的临床表型呈现发病年龄早、梗阻率高以及外显率高的特点.两家系成员TNNT2基因未发现突变,且正常对照组相同位置未发现异常.结论 MYBPC3基凶和MYH7基因是我国家族性HCM的致病基因,MYBPC3基因G12101A突变所致HCM临床症状相对较轻,而MYH7基因G15391A突变所致HCM临床症状出现早、进展较快且预后较差,是一种恶性突变.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欣力胶囊对阿霉素(ADR)中毒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新生SD乳鼠心肌细胞做原代培养,复制ADR损伤心肌细胞模型,测定培养上清液多项生化指标,并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结果ADR(终浓度为10~(-6)M)可致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增加(P<0.01),同时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P<0.01),欣力胶囊(0.025~0.1 mg/mL)可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LDH活力,增加细胞SOD活力和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欣力胶囊能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证实了欣力胶囊的保护作用。结论欣力胶囊能够拮抗ADR引起的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从而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制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在人心肌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从而初步明确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与人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抗体。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在人心脏室壁瘤纤维化组织及正常心肌组织的表达情况,利用细胞转染及细胞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转染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后成纤维细胞系NIH3T3细胞中I型胶原的表达水平改变。结果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在人心脏室壁瘤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与周围正常心肌组织相比,显著升高。转染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后,NIH3T3细胞中的I型胶原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可以通过增加I型胶原表达从而促进人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27.
目的在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水平,观察欣力胶囊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α-actin)鉴定原代心肌细胞纯度。以欣力胶囊灌胃大鼠进行血清药理学实验;将心肌细胞分组为:正常对照组、AngⅡ刺激组和欣力胶囊含药血清治疗组(包括3个不同剂量组)。倒置显微镜下于不同时段计数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大早期基因(c-myc、c-jun和c-fos)的表达改变;利用SABA—18生化分析仪测定不同分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MB)以及天冬氨酸转氨酶(GOT)含量。结果通过α-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心肌细胞纯度达95%,满足实验需要。欣力胶囊含药血清在体外能够有效抑制AngⅡ刺激引起的搏动频率增加(P<0.05);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早期基因(c-myc、c-jun和c-fos)的表达;减少细胞培养液上清中心肌酶(LDH、CK-MB、GOT)的含量(P<0.05)。结论欣力胶囊可以抑制AngⅡ刺激对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中国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突变的特点。方法在100例中国HCM患者中对MYBPC3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进行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分析国人HCM患者基因突变的特点。结果 100例HCM患者中,10例患者携带9种MYBPC3基因突变,5种为错义突变,1种为剪接位点突变,1种为插入突变,2种为缺失突变。结论 MYBPC3基因是中国HCM人群的常见致病基因,并且MYBPC3基因突变形式多种多样,这是其主要的突变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鉴定转基因小鼠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方法以TG-CARK转基因首见鼠为研究对象,选取小鼠的高度保守基因Fabpi为内参,利用绝对定量的实时荧光PCR法鉴定转基因小鼠拷贝数,并与传统的Southern blot方法的定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时定量PCR鉴定的转基因拷贝数与Southernblot法完全一致,三只TG-CARK首见小鼠的拷贝数分别为1,7,45。结论实时定量PCR技术具有高准确性、高稳定性、高通量和低成本的优点,是比传统杂交技术更好的鉴定小鼠转基因拷贝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刘哲  宋晓东  辛颖  张禅那  惠汝太 《中药材》2007,30(10):1313-1315
目的:优选芪红胶囊中苦参的醇提取工艺。方法:以苦参碱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分析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浓度、乙醇加入量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醇提工艺为70%乙醇提取2次,每次3 h,第一次加12倍量,第二次加8倍量。结论:本文优选的醇提工艺最大限度保留了药用有效成分,并节约了时间和成本,适合工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