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可见,国家对研究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医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层次高精尖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途径。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卫生部直属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是始终贯彻落实“一个核心”和“两条主线”的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 观察去垂体幼鼠的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了解去垂体术后幼鼠体内激素水平.方法 80只4周龄SD幼鼠2 d内经咽旁人路行垂体去除术,术后与20只同批系的正常幼鼠置于相同条件下观察并饲养,隔日记录体重、饮水量、进食量、体长、尾长等,1周时测量体温后,放人代谢笼饲养1d,记录尿量,2周时测量体温并经目眦静脉采血,分离冻存,分批测量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甲状腺激素(FSH、FT3、F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结果 去垂体术后2周中,生物特性明显改变,体重、身长、尾长增长,与正常大鼠比较,去垂体幼鼠存在生长障碍,体温逐渐下降,进食量减低,饮水量、排尿量增加.血清GH、IGF-1、ACTH、FSH、FT3、FT4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去垂体幼鼠生物特性改变,垂体激素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生长激素(PEG-rh GH)对去垂体幼鼠主要脏器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幼鼠随机取88只进行去垂体手术造模,另18只假手术组为对照组。术后2周,选成模幼鼠54只,分为模型组、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组、PEG-rh GH组。每晚sc生理盐水0.25 mg/kg,并且rh GH组每晚sc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0.25 mg/kg,PEG-rh GH组每周第1天晚上sc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1.40 mg/kg。治疗4周后,检测肝功能ALT、AST、TBIL、DBIL水平,肾功能BUN、CREA水平,心肌酶谱CK、CKMB及肝脏、心脏、肾脏的病理组织和肝脏的转录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肾脏C-fos蛋白表达。结果 肝功能中AST、TBIL水平下降;肾功能中CREA水平升高;肝脏、肾脏、心脏病理未见明显异常;肝脏TGF-β1、肾脏C-fos蛋白表达组间无差异。结论 PEG-rh GH对肝脏、肾脏、心脏的组织形态和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用油酸诱导永生化人肝细胞(IHH)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油红O染色和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检测观察细胞脂肪变情况.IHH细胞分为对照组和NAFLD组,对照组细胞以DMEM/F12培养基培养,NAFLD组给予油酸0.5 mmol/L处理72 h.采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IGF-1和IGFBP-3在两组细胞中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变化.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0.5 mmol/L油酸可成功诱导IHH细胞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显示细胞内脂肪滴明显增多,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从对照组的(150.2±15.6)μg/ng升高到(275.7±27.2) μg/mg (t=21.67,P<0.01).油酸诱导后,NAFLD组细胞中IGF-1和IGFBP-3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0.04和1.58±0.93)均较对照组(分别为4.82±1.51和5.41±1.37)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7.915和12.893,P值均<0.01;IGF-1和IGFBP-3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29和0.65±0.36)也较对照组(分别为2.56±0.71和1.23±0.91)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9.17和32.12,P值均<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也证实NAFLD组细胞中IGF-1和IGFBP-3的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的IGF-1和IGFBP-3表达下降,为深入研究临床上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儿童身高受限的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6.
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又叫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综合征,由于全部或者部分体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完全或者部分缺失所致,是人类唯一能生存的单体综合征,也是相对比较常见的人类染色体畸变类型之一。TS的表型是女性,活产女婴的发病率约为1/2000~1/2500,由于99%的病例发生流产,所以X单体的胚胎不易存活。本文主要对TS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7.
以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来观察免疫功能增强仪照射对小鼠免疫的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免疫抑制加用免疫功能增强仪照射组与单纯免疫抑制组间在Thy1,L3T4/LYT2(Th/Ts)比值及L3T4(Th)方面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经过照射的小鼠胸腺、脾脏明显重于单纯免疫抑制组。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管瘤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预防保健科建立《母子保健档案》的孕妇及其新生儿,调查内容包括孕母基本信息、围产期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新生儿体检时若明确诊断血管瘤,对患处进行拍照,记录血管瘤部位及大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血管瘤的高危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998份,确诊新生儿血管瘤患儿94例,发生率为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血管瘤的危险因素为母亲孕龄≥30岁(OR=2.687,95%CI:1.615~4.472,P=0.000)、孕次≥2次(OR=1.730,95%CI:1.032~2.901,P=0.038)、新生儿性别(女)(OR=1.855,95%CI:1.187~2.899,P=0.007)、先兆流产(OR=3.135,95%CI:1.487~6.609,P=0.003)、羊膜腔穿刺(OR=2.754,95%CI:1.278~5.938,P=0.010)、血管瘤家族史(OR=2.978,95%CI:1.127~4.049,P=0.032)和视频显示终端暴露>45 h/周(OR=3.166,95%CI:2.027~4.944,P=0.000).结论 新生儿血管瘤发生的高危因素可能为母亲年龄、多次妊娠、女婴、先兆流产、羊膜腔穿刺、家族史和长时间视频显示终端暴露.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母鼠孕前和孕期高脂饮食对新生仔鼠骨骼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影响骨骼生长的机制.方法 40 只雌性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高脂组和对照组(n=20),分别喂养35% 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8 周后,高脂组和对照组各取8 只雌鼠观察其肝脏组织病理;其余与普通饲料喂养的雄性大鼠交配,孕期分别继续给予高脂饲料或普通饲料喂养.待娩出新生仔鼠后24 h 内,测量两组仔鼠体长(鼻尾长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长骨(胫骨、股骨)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磷酸化IRS-1(Phospho-IRS-1)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长骨软骨细胞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酸化MAPK(Phospho-MAPK)、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酸化PI3K(Phospho-PI3K)、蛋白激酶B(AKT1)和磷酸化AKT1(Phospho-AKT1)的蛋白表达.结果 高脂组仔鼠的出生体长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高脂组仔鼠血清IGF-I 水平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组母鼠及仔鼠肝组织可见脂肪样变,而对照组肝脏病理形态正常.两组仔鼠长骨软骨细胞中IRS-1 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组仔鼠长骨软骨细胞中MAPK 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PI3K 及AKT1/Phospho-AKT1 的表达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鼠孕前和孕期高脂饮食会影响胎鼠在宫内的骨骼发育,可能与IGF-I 的下降有关,但未发现IGF-I 对骨骼影响的确切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0.
四氢生物蝶呤(BH4)反应性苯酮尿症是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导致PAH活性降低,且患者服用BH4后24h内血苯丙氨酸(Phe)浓度较服药前下降30%或以上的一种特殊类型。该文探讨了BH4反应性PAH缺乏症的基因型及其与表型的关系、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BH4可部分或完全替代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为苯酮尿症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