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2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p5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与鼻咽癌(NPC)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损伤的关系。方法 以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56例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的NPC患者,进行p53的72密码子Arg—Pro多态检测,并对口腔黏膜的急性放射损伤评级。结果 携带72Pro等位基因的患者的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损伤程度与未携带72 Pro等位基因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剂量大与同步放化疗患者的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损伤的程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p53的72密码子Arg-Pro基因型与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损伤无关。  相似文献   
42.
全身热疗(WBH)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或难治性恶性肿瘤的治疗近年来总的疗效还不理想,但最近WBH联合化疗的应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且临床报告也显示疗效较以前有了很大进展。现就肿瘤WBH的临床应用与疗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腺病毒介导p53基因(Adp53)转染对人胃癌细胞的凋亡效应和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以重组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4种不同p53状况的人胃癌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用细胞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胃癌细胞感染Adp53后照射4Gy,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胃癌细胞种植肿瘤内注射Adp53后照射6Gy,以肿瘤相对体积增长曲线观察肿瘤抑制情况。结果1:100效靶比(MOI)Adp53产生细胞高转染率,以及p53基因在4种胃癌细胞中均高表达,并产生G2/M期阻滞、凋亡增加和细胞增殖抑制。如果以凋亡评价放射效应,Adp53转染对4Gy照射4种细胞的凋亡率比值为:W细胞3.0,M细胞3.6,neo细胞2.2,823细胞2.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Adp53对w细胞肿瘤6Gy照射的抑瘤率比值为1.41,而对M细胞肿瘤为1.91。结论腺病毒介导p53基因转染产生细胞凋亡并提高人胃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这种作用不依赖于细胞内在的p53状况。  相似文献   
44.
THETHERMOSENSITIVITYOFHUMANGINGIVALSQUAMOUSCARCINOMACa9-22CELLSWITHONCOGENEerbB-1/EGFRZhangShanwen;E.Kano;Y.Yamazaki;S.Hayash...  相似文献   
45.
甘氨双唑钠(CMNa)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各期食管癌患者150例,均符合入组条件并有病理证实,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病人放疗同时使用cMNa800mg/m^2,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B组为单纯放疗组。放射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目前标准放疗方案。放疗前2周内、放疗后3周和7周,分别行CT或X线拍片以观察疗效。放疗中每周测血常规并观察各种不良反应,每3周查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结果完成放疗者141例,A组93例,B组48例。A组的CR率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A组肿瘤抑制率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A组病人治疗达CR时的中位剂量较B组降低,但由于疗效观察方法的限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66)。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859),未观察到神经系统毒性。结论CMNa较明显的提高了食管癌的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低毒有效的放射增敏剂,其远期疗效须待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46.
龙东鱼胶丸对放疗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张珊文,马惠民,刘长青自1992年6月~1993年1月,我们用龙东鱼胶丸对33例放疗后免疫功能低下的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33例均为门诊收治的放疗后肿瘤患者,男11例,女22例;年...  相似文献   
47.
我科1994年12月收治一例骶部、会阴部和双侧腹股沟极重度放射性溃疡,累及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的患者,应用清创后左下肢剔骨皮瓣成型术,取得较好疗效。患者为男性,64岁,1993年发现前列腺癌,行双侧睾丸切除术。1993年11月9日~12月14日,行3...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评价抑癌基因p53( 野生型p53) 对照射后人胃癌细胞系(BGC823) 的G1 期阻滞和凋亡的控制作用。方法 3 种具有不同p53 状态的人胃癌细胞系,即转染人野生型p53 基因的BGC823wtp53 细胞、转染人突变型p53 基因的BGC823mutp53 细胞和转染无p53 基因的空载质粒的BGC823vect 细胞,用流式细胞计分析细胞,4Gy 照射后0、8 和24 小时后各细胞时相分布和凋亡的反应。结果 照射4Gy 后8 小时和24 小时后的BGC823wtp53 细胞出现强烈的G1 期阻滞(分别占原细胞总数的67-9% 和61-1 %) ,而BGC823mutp53 、BGC823vect 细胞几乎没有G1 期阻滞;照射4Gy 后8 小时和24 小时后的BGC823wtp53 细胞出现明显的预示凋亡的亚G1 峰,凋亡细胞比例分别达13-0 % 和15-3 % ;而BGC823mutp53 和BGC823vect 细胞几乎没有出现亚G1 峰和凋亡细胞比例都为零。结论 野生型p53 基因具有促进照射后肿瘤细胞的G1 期阻滞和凋亡作用,而p53 变异和缺失则减低了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的反应。  相似文献   
49.
抑癌基因p53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珊文 《武警医学》2007,18(4):245-248
基因治疗是指以改变人的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治疗,其对象主要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针对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病例最多,占70%左右。通过腺病毒介导将人正常p53基因导入人体肿瘤细胞。以纠正p53基因的缺陷,发挥治疗作用,被称为替代性基因治疗,现探讨如下。1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分析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放疗剂量学优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搜集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103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比较全乳腺逆向调强和常规切线野治疗计划靶区的均匀性和心脏、肺受照剂量,以及调强放疗临床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疗效。结果 调强放疗、常规放疗临床靶区的95%~107%处方剂量的平均体积百分比分别为95.8%±4.90%、84.0%±20.7% (t=9.60,P<0.01);同侧受照剂量>20 Gy正常肺组织占全肺体积(V20)的百分比分别为15.70%±4.64%、23.11%±7.88% (t=-13.3,P<0. 01);63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30分别为4.44%±3.93%、15.55%±10.89% (t=-11.3,P<0. 01)。1、2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均为100%。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9%、99%、98%;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9%、99%、96%。放疗结束时急性皮肤反应1级98例,2级5例。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与常规切线野照射相比,能明显改善靶区剂量分布、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局部疗效好,临床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