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8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9 毫秒
31.
目的:观察131I标记的血管抑素在荷Lewis肺癌C57BL/6小鼠体内的放射受体显像,评价血管抑素及131I-血管抑素和单纯131I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探讨131I-血管抑素治疗实体瘤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①2001-02/05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核医学实验室进行显像实验:用氯胺-T法进行131I标记,将标记产物131I-血管抑素从尾静脉注入荷Lewis肺癌的C57BL/6小鼠体内,用131I标记的白蛋白作为对照,分别于24,48,96,144h后进行ECT扫描。②2002-07/2003-02在该实验室进行治疗实验:28只荷Lewis肺癌的C57BL/6小鼠(右前肢皮下移植瘤直径约1cm)随机分成4组,分别腹腔注射131I-血管抑素(含131I11.1MBq,血管抑素12.5mg/kg),血管抑素(12.5mg/kg),131I(11.1MBq)和生理盐水各0.3mL,1次/周,治疗2次,观察14d内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131I-血管抑素尾静脉注射后,48h内γ显像以全身分布为主,96h后肿瘤部位显像,并呈高度特异性浓集。131I-血管抑素,131I,血管抑素和生理盐水治疗两周后,各组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平均体积分别为(1963±126),(5219±351),(3943±236),(7353±350)mm3,其抑瘤率分别为73.3%,29.0%,46.4%,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3)。结论:131I-血管抑素可以高度特异性浓集于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部位,  相似文献   
32.
99Tcm-MDP核素骨扫描评估继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峰  张王峰  周润锁  穆继珍 《医学争鸣》2001,22(11):1054-1056
目的:评价继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HOA)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与鉴别,方法:放射性核素^99Tc^m-MDP全身骨显像结合临床表现,对继发性HOA的肿瘤患55例进行了素闪显像分析,参照Ali分级方法,观察了四肢骨,肩胛骨,锁骨,颅骨,肋骨,骨盆及骨关节的放射性分布和摄取强度,同时对11例患进行了疗效的影像学随访观察,结果:55例患的四肢长管骨均有“双条征”表现,48例(87%)下肢骨的放射性聚集活度较上肢明显,46例(84%)伴有对称,规律性骨皮质放射性增加,49例(89%)呈均匀态的累及,31例患有对称关节周围放射性浓集的增加,疗效观察11例患有6例随原发病灶的去除HOA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得到明显改善和消失,2例呈波动性,1例无变化,2例影像学及症状,体征加重,结论:“双条征”为HOA主要影像学改变,HOA的放射性核素影低重征易与骨转移瘤等相鉴别,HOA的影像随访观察有助于疗效,病情发展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33.
131I-angiostatin 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及放射受体显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研究^131I-angiostatin在荷Lewis肺癌C-57小鼠体内的分布,并进行放射笥受体显像,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Aangiostatin用氯胺-T法行^131I标记后,尾静脉注入荷肺癌C-57小鼠体内,24、48、96、144H后进行放射受体显像,并于48、96、144h分批处死实验小鼠,测定心脏等11种脏器和肿瘤组织的单位重量放射性比值(T/NT),各组织摄取百分数(%ID/g)。结果发现,^131I-angiostatin尾静脉注射后,48h内以全身分布为主,96h后肿瘤部位显像,并呈高度特异性浓集,γ显像结果与体内分结果一致,SPECT图像质量与与T/NT值有关。本研究证实^131I-angiostatin可以待异地与肺癌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具有导向肺癌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病例男性,67岁,因乳头状甲状腺癌术后1个月,欲行131I“清甲”治疗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6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75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明显包块结节,肝脾未触及,肝肾无叩痛。专科检查:甲状腺未触及,颈部甲状腺部位见一约10cm新鲜手术愈合线,愈合佳,颈部、颌下、锁骨上等处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鼻咽癌首次分期、再分期及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86例鼻咽癌患者^18F-FDGPET/CT扫描结果,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计算^18F-FDGPET/CT显像的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并与CT、MRI进行比较。结果^18F-FDGPET/CT与CT、MRI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18F-FDGPET/CT结果,改变了4例首次分期、14例再分期的临床诊断和22例患者的治疗方案。结论与CT、MRI相比,^18F-FDGPET/CT显像对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及疗效监测具有更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分析肝外胆管梗阻的螺旋CT表现,结合其他影像检查结果、临床资料及手术病理,评价螺旋CT对诊断肝外胆管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6例肝外胆管梗阻的螺旋CT表现,其中26例平扫后进行了CT增强扫描,部分病例进行了MRCP、ERCP、PTC检查,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和定性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经术后病理证实,良性病变为20例,恶性病变为26例,螺旋CT定位的准确率为96%,定性的准确率为87%.结论 螺旋CT对诊断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肝外胆管梗阻的定性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综合各种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是提高确诊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甲亢伴白细胞减少患者升白细胞药物干预前、后及131I治疗后的血象变化。方法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20例健康人、48例甲亢伴白细胞减少患者升白细胞药物干预前、后及治疗后7 d及3个月时的血象进行检测并分析研究。结果升白细胞药物干预前患者白细胞、粒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升白细胞药物干预后白细胞升高(P〈0.05),其中粒细胞明显升高(P〈0.01);131I治疗后7 d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降低(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白细胞、粒细胞仍在较高水平(P〈0.05或P〈0.01),淋巴细胞降低(P〈0.05);131I治疗后3个月白细胞、粒细胞水平虽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已明显高于药物干预前水平(P〈0.05)。结论甲亢伴白细胞减少患者升白细胞药物干预后,可行131I治疗,辐射对患者血象影响较轻微,随时间推移,血象指标可恢复甚至超过药物干预前水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放射性131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时,辐射对患者白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40例健康人、80例分化型甲癌患者131I治疗前、治疗后7天、治疗后3个月白细胞进行检测并分析研究。结果:各组131I治疗后7天自细胞均升高(P〈0.05),其中粒细胞明显升高(P〈0.01),淋巴细胞降低(P〈0.05),单核细胞略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均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辐射对患者白细胞有一定影响,治疗后7天白细胞升高,其中粒细胞明显升高,淋巴细胞降低,单核细胞略降低;治疗后3个月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均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39.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31I治疗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131I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136例术后病理结果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分别给予口服131I治疗,次数1-3次不等,并于治疗后1周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治疗后4-6个月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经1次131I治疗后,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58例(41.91%),2次131I治疗后,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87例(63.97%),3次131I治疗后,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达到123例(90.44%),不完全清除12例,无效1例。对甲状腺癌转移灶,经3次131I治疗后,淋巴结转移有效率最高,达90.44%,骨骼转移有效率为55.56%,有效率最低。结论:对DTC术后患者行131I治疗,大部分患者(90.44%)3次即可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甲状腺癌转移灶经3次131I治疗后,可取得55.56%-90.44%不等有效率。  相似文献   
40.
中药夏枯草对甲状腺癌细胞NIS基因表达及摄碘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夏枯草对甲状腺癌细胞株K1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基因表达及摄碘率的影响,为夏枯草辅助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0,20,50,100,150,200 g/L)的夏枯草处理体外培养的甲状腺癌细胞株(K1),48 h后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NIS mRNA表达,γ-计数仪检测细胞摄碘能力.结果:夏枯草浓度在0~100 g/L范围内,细胞NIS基因表达及摄碘能力随夏枯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当夏枯草浓度达150~200 g/L时,增加后浓度与100 g/L浓度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夏枯草可上调甲状腺癌K1细胞NIS基因表达,增强其摄碘率,而且这种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