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胎儿脉络丛囊肿是位于胎儿脉络丛的囊性改变,在妊娠早中期产科超声检查中较常见,其在中孕期的发生率较高,占1%~3.6%[1]。胎儿脉络丛囊肿常合并胎儿染色体异常,亦可伴有其他系统异常,可能存在不良妊娠结局。本研究通过对我院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脉络丛囊肿的胎儿进行随访,探讨胎儿脉络丛囊肿对产前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分子检测如何使受血者免受病毒感染的几个现实的问题,尤其是HIV和HCV。血清学检测血液污染是检测病毒抗体(或病毒相关的蛋白质)的出现,而核酸扩增技术确定血液是否被感染,是检测病毒特有的核酸序列。后者可将单一病毒分子的DNA或RNA扩增十亿倍以上,能够阻断可能逃过现行检测已被感染的血液,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尽管NAT具备技术优  相似文献   
13.
去除白细胞血液临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治疗中常伴有不良反应,尤其是输入含白细胞的血液常引发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等,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输血疗效,主要原因是由于反复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同种免疫反应,或输注含有白细胞及白细胞分解的细胞因子的库存血液所致.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和普及去除白细胞血液产品,旨在减少和降低含有白细胞血液引发同种免疫和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疗效.为较客观地评估去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效果,我们对1999年以来石家庄地区部分医院使用去除白细胞血液产品前后一段时期,引发的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情况作了回顾性调查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12岁,腹泻、呕吐、转移性右下腹痛3天.入院查体:体温38~2℃,血压15/10Kpa.患儿精神尚可,急诊面容,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存在,右下腹有固定性压痛,轻度肌卫,无反跳痛,可及可疑包块.化验检查:白细胞16.0×10~9/L、中性88%.B超检查所见:  相似文献   
15.
张爱红 《河南中医》2009,29(8):810-810
皮层性视力障碍是脑源性疾病脑中风中所伴随的常见视力模糊、重影、黑蒙等异常性表现。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电针枕上旁线治疗皮层性视力障碍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急性期白蛋白降低的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方法分析迁安市中医院3 a来收治的218例急性期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的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结果218例中有75例病原明确,其中单一病原感染54例,混合感染21例;单一感染中真菌24例,细菌20例,病毒8例,非典型病原体2例;混合感染中混合真菌14例。结论真菌及G-杆菌是低蛋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主要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8年-2009年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33例原发性小肠癌的临床资料,所有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利用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差异性比较,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除患者的构成和肿瘤的生长部位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外,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以及治疗方法对生存率都有重要影响,P值均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虽然小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总体较低,但早期诊断并行根治性手术可望改善预后,提高无病生存率,化疗对延长生存率作用不大,其价值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临床诊断率,了解微量清蛋白尿检测在预测ICU重症患者并发重症脓毒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ICU收住的60例重症患者,并发重症脓毒血症的23例分为Ⅱ组,无并发重症脓毒血症者分为Ⅰ组。结果Ⅱ组患者,确诊>24hACR阳性率为78.3%,确诊>48hACR阳性率为82.6%,确诊24h和48h后ACR阳性率显著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确诊>24hACR值平均为(25.3±5.5)mg/mmol,确诊>48hACR值平均为(27.5±8.2)mg/mmol,确诊24h和48h后ACR值显著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清蛋白水平持续升高提示有严重感染发生,微量清蛋白尿检测可作为预测ICU重症患者并发重症脓毒血症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的低渗休克反应(hypotonic shock response,HSR)试验是检测血小板在低渗环境中发生肿胀而后又可恢复其原有形状的能力.HSR是反映血小板功能的重要指标[1,2].上世纪80年代末期,欧洲国家研制了多种血小板添加液(PAS),如表1所示,PAS-Ⅱ、PAS-Ⅲ、PAS-ⅢM(改进的PAS-Ⅲ)和Composol都是在PlasmaLyte A处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结果,PAS-Ⅱ是第一个被欧洲血站系统广泛应用的PAS,据文献报道[3-7]具有镁离子、钾离子的PAS-ⅢM能够使血小板的特性保持的更好.因HSR是反映血小板功能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因此本文也用其他方法测定了血小板的形态、质量、功能和代谢产物.笔者对用汇集白膜层(BC)方法制备的汇集血小板(汇集BC-PC),用PAS-ⅢM洗涤后,在22℃平行震荡仪中延时保存72 h期间的不同时段进行了HSR恢复率检测,以评估用PAS-ⅢM洗涤汇集BC-PC在保存期内的功能和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