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患者肝脏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其损伤机制。方法对12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肝组织活检进行常规光镜和电镜制样、切片并观察。结果光镜下胆管增生、扩张,胆汁淤积,胆栓形成;电镜下毛细胆管扩张,肝细胞内胆汁沉积,部分肝细胞凋亡,细胞核固缩或碎裂,线粒体改变明显。结论内毒素的增高可能是梗阻性黄疸引起肝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2.
陈飞  张煦  马苏美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129-130
目的探讨彩色血流显像与微血管密度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70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彩色血流显像检查,术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恶性肿瘤组织的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良性肿瘤以Ⅰ~Ⅱ级为主,把Ⅱ~Ⅲ级与0-Ⅰ级肿瘤的术后病理标本以CD105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和彩色血流显像可用于判断乳腺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可作为术前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VEGF、MVD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 VEGF )在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氢氧化钠烧灼大鼠角膜表面,建立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模型,每日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发展,并分别于烧伤后1、4、7、14、21d处死大鼠,摘除角膜做病理切片,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测定;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的表达;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该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VEGF在CNV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加,于7 d表达最明显, 21 d后几乎无表达;MVD测定结果以CNV 7~14 d组血管密度最高;图像分析系统结果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一致.结论 碱烧伤后CNV形成中,VEGF的表达增加,CNV中MVD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有关骨肿瘤动物实验研究的报告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4大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检索文献语言为中文,纳入关于骨肿瘤动物实验的研究文献,再根据ARRIVE指南评估每一篇文献,最后用SPSS软件对评估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骨肿瘤动物实验研究文献有71篇,每一篇文献的平均得分为(21.08±2.12)分,纳入文献报告质量普遍中等偏低。结论我国骨肿瘤的动物实验报告质量总体来说很不理想,存在严重的潜在偏倚现象,未来的研究中应重视规范动物实验的设计及报告,以确保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75.
76.
何君芳  冯海霞  王婷  张煦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45(12):1140-1143,1232
目的 通过检测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P53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依据神经胶质瘤的分级选取神经胶质瘤患者90例和瘤旁脑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PARC、P53和VEGF在神经胶质瘤不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在胶质瘤中VEGF、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5.56%和68.89%,均显著高于瘤旁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0.00%和0),而SPARC的阳性表达率在胶质瘤低于瘤旁组织(24.44% vs 80.00%,P<0.01).②SPARC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P<0.05);且阳性和阴性患者生存率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VEGF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P<0.01),其阳性和阴性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P53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病理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阳性和阴性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P53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SPARC与P53、VEGF的表达均呈负相关. 结论 ①SPARC在神经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瘤旁脑组织.②SPARC表达下调和P53、VEGF表达上调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中心体相关激酶Aurora-A、突变型P53(mt-P53)和c-my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规律, 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Aurora-A、mt-P53和c-myc在130例大肠癌、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病理学参数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Aurora-A在正常大肠组织、癌旁组织和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 35%, 69%。mt-P53分别为0, 20%, 57%。c-myc分别为0, 37%, 76%。与正常大肠组织和癌旁相比, 癌组织中Aurora-A、mt-P53和c-myc的表达明显升高(P < 0.01);三者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程度有关(P < 0.05), mt-P53和c-myc还与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 < 0.05)。在大肠癌中Aurora-A的阳性表达与mt-P53、c-myc的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62, P < 0.01;r=0.487, P < 0.01), mt-P53和c-myc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r=0.242, P < 0.01)。  结论  Aurora-A和c-myc蛋白的过表达与P53的突变在大肠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合分析Aurora-A、mt-P53和c-myc蛋白的表达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8.
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s)是肿瘤组织和细胞由于癌基因及其产物异常表达所产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质,它对肿瘤的诊断、分型、发展以至预后起一定的标志作用,长期以来颇受人们的关注。1肿瘤标志物研究概况早在liu年,英国医生HenyBenCeJones就通过检查患者尿中的一种球蛋白以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这种球蛋白后被人们命名为BenceJonesProein,并将其作为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标志物。因此,本琼氏蛋白的问世实际上开辟了肿瘤标志物研究的新纪元。1964年,有学者检测出血清中的AFP,并用之于筛选肝细胞癌,使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有了更大的发…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对辅助生殖(assisted?reproduction?technology,ART)妊娠后孕早期自然流产的绒毛细胞染色体进行基因芯片分析,以期得到相关数据指导优生优育工作。方法 ART治疗妊娠后发生自然流产的患者42例,在清宫手术中留取绒毛组织0.5g,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染色体异常及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CNV)。对比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IVF-ET)及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两种ART方法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入选患者中,IVF-ET?29例,ICSI?13例。共检出染色体数目异常23例,数目异常发生率为54.8%(23/42)。两组数目异常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χ2=0.006,P=0.936)。共诊断CNV22例,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合并CNV13例,单纯CNV9例,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349,P=0.555)。但无论是染色体数目异常,还是CNV,年龄≥35岁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年龄较低者(P0.05)。结论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准确率高,特异性强,可以为ART早期自然流产提供可靠的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高分化胃腺癌细胞MKN28、中分化胃腺癌细胞SGC-7901、低分化胃腺癌细胞MKN45生长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姜黄素对4种细胞的增殖抑制率,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姜黄素对4种细胞的胞核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测定姜黄素对4种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对4种细胞的抑制率随时间的延长及剂量的增长而增加(P0.05),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Hoechst 33342提示随着剂量的增加,凋亡细胞数增加;Transwell小室迁移及侵袭实验提示GES-1细胞在姜黄素浓度为20、40μmol/L时,可促进GES-1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姜黄素浓度为80μmol/L时呈明显抑制作用(P0.05),姜黄素对于高、中、低分化胃腺癌细胞,经Transwell小室实验证明随姜黄素浓度增加,明显抑制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结论姜黄素在较低浓度(20、40μmol/L)时可促进胃正常上皮GES-1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姜黄素在高浓度(80μmol/L)时可抑制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其对胃正常上皮细胞及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及迁移侵袭能力均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