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张涛  赵芳  张潇  高晓霞  周玉枝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18,49(6):1338-1344
目的研究复方柴归方抗抑郁作用及其调控5-羟色胺(5-HT)代谢途径的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模型组,化学药阳性对照组(文拉法辛0.035 g/kg),中药阳性对照组(舒肝解郁胶囊0.15 g/kg),复方柴归方高、中、低剂量(生药16.6、8.3、4.2 g/kg)组,复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模型,造模同时ig给药4周,观察给药后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行为;采用LC-MS方法检测血清中色氨酸(Trp)、5-HT、5-羟吲哚乙酸(5-HIAA)的量。结果复方柴归方可显著回调CUMS模型大鼠异常水平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行为和血清中Trp、5-HT、5-HIAA的量。结论复方柴归方抗抑郁作用明显,与文拉法辛或舒肝解郁胶囊作用相当,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5-HT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52.
目的评价不同质量浓度黄连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效应。方法制备黄连水提物,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通过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连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死亡率、最长寿命与半数致死时间、个体发育、产卵数和运动行为的影响,评价黄连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效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连水提物0.5、1.0、2.5 mg/mL可使秀丽隐杆线虫的死亡率显著提高(P0.01),最长寿命与半数致死时间显著降低(P0.01);在个体发育方面,黄连水提物1.0、2.5 mg/mL能显著抑制线虫生长(P0.01);生殖行为方面,3个质量浓度的黄连水提物均能显著降低秀丽隐杆线虫产卵数(P0.001),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在运动行为方面,3个质量浓度的黄连水提物均能显著降低秀丽隐杆线虫头部摆动频率(P0.01),黄连水提物0.5、1.0 mg/mL组线虫身体弯曲频率无显著性差异,黄连水提物2.5 mg/mL组线虫身体弯曲频率极显著降低(P0.01);3个质量浓度的黄连水提物组线虫向前摆动、向后摆动和Omega/U摆动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连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为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评价黄连不同炮制品毒性提供了依据,为中药毒性的生物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9—2015-09收治的62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1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rt-PA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量表)评分,观察2组临床效果、继发性脑出血率及病死率、血管再闭塞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5%)高于常规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继发性脑出血、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溶栓治疗后循环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4.
诊断性玻璃体切割术主要用于鉴别怀疑为恶性病变或者感染而无法用常规方法明确诊断的后部或者中间葡萄膜炎.随着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发展和实验室技术的进步,诊断的准确性逐渐提高.玻璃体标本的诊断性检测方法包括细胞病理学检查、流式细胞术、分子学分析、细胞因子检测、玻璃体标本培养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以及抗体检测等.本文就目前诊断性玻璃体切割术标本的获取、检测手段以及各种方法的适应证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5.
李莹  张潇  罗岩  陈秉钧  丁欣  艾凤荣 《眼科》2009,18(3):175-179
目的分析疑难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原因、分类、方案设计及治疗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非常规疑难性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患者47眼。方法分析患者进行屈光手术的原因、方案设计及治疗效果。除视力(裸眼、矫正、小孔视力)、屈光度(散瞳和显然验光)、主视眼、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像差检查等常规术前检查外,还要依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应的特殊检查,包括角膜多点厚度、角膜曲率时间变化、眩光仪、对比敏感度、眼肌功能、VEP等检查。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手术设计以及可能的预后评估。主要指标治疗前角膜厚度、视力、角膜地形图变化、屈光度、手术次数。结果疑难角膜屈光手术的界定:除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8,还伴有角膜形态、结构异常或屈光参差、弱视等异常,或曾行屈光角膜手术但效果不佳,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5,需再次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疑难角膜屈光手术分类:(1)根据角膜屈光手术史分为手术原性屈光状态异常性、手术原性角膜结构异常性;(2)根据角膜情况分为角膜结构异常性、角膜曲率异常性;(3)根据双眼屈光状态差异分为高度近视伴弱视性、屈光参差性疑难角膜屈光手术。治疗方法:个性化设计手术,地形图引导手术,角膜屈光手术方式包括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PRK)、上皮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Epi—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磨镶术(LASE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性角膜屈光手术(PTK)以及联合手术等。治疗效果:所有患者达到预期最佳矫正视力,其中超过预期矫正视力2行以上者为51.1%(24眼),超过3行以上者为23.4%(11眼)。预期性:实际矫正度在预期矫正度±0.5D之间者45眼。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随访2  相似文献   
156.
李静  孔令生  张潇  鑫喆喆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2):733-734,742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CCMD-3标准的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为帕罗西汀组(15例)、阿米替林组(15例),帕罗西汀组开放组(30例),治疗6周,用HAMD、HAMA、TESS、CGSSI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组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4周末帕罗西汀组和帕罗西汀组开放组HAMD减分率和因子减分与阿米替林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副反应帕罗西汀组主要为口干、头晕、头痛。阿米替林组则为口干、便秘、头昏、头痛、视力模糊、嗜睡、血压升高。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有效,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57.
目的通过复制兔眼前节缺血(ASI)模型,检测模型角膜中前列腺素E2(PGE2)的表达,探讨奈帕芬胺在角膜组织中对PGE2 的抑制作用。方法将54 只已排除眼疾的健康雄性纯种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18 只兔,36 只眼)和手术组(36 只兔,72 只眼)。手术组36 只兔的左眼(36 只眼)为缺血组,右眼(36 只眼)为治疗组。不同时间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角膜的变化,然后取角膜做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各时间PGE2 在角膜中的表达。结果缺血组各时间点PGE2 表达增高(p <0.05),治疗组PGE2 表达较缺血组下降(p <0.05)。结论在ASI 的发病过程中,PGE2 发挥重要作用,奈帕芬胺在角膜组织中可有效抑制PGE2。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总结经舟状骨月骨周围性脱位诊断治疗效果.方法 1997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经舟状骨月骨周围性脱位17例,3例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14例行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7例病人随访1~9年,疗效满意.1例陈旧性骨折病例出现骨折愈合不良、舟状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而行舟状骨摘除.余病例均恢复良好,未发现月骨坏死,腕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经舟状骨月骨周围性脱位诊断时应仔细阅片,避免漏诊、误诊.一旦确诊,无论手法复位还是手术切开复位,术后石膏固定是必需的,固定时间一定要达到临床愈合再去除石膏.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出现短暂性病毒学突破与逆转录酶区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在随访门诊中抽取16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出现短暂性病毒学突破者的预留血清,并提取HBV 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HBV逆转录酶区基因,PCR产物回收纯化后直接测序,将直接测序结果用DNASTAR进行分析,找出HBV逆转录酶区基因的变异位点和相应的氨基酸。结果 16例短暂性病毒学突破患者HBV逆转录酶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点突变,其中主要的变异位点rtI/F122L、rtQ130P、rtS135Y、rtK149Q、rtW275替换为终止密码子(TAG)、rtV266I、rtH/Q271E的发生频率分别为56.3%、37.5%、43.8%、56.3%、50.0%、37.5%和37.5%,但无一例出现既往报道的常见耐药位点(rtI169T、rtV173L、rtL180M、rtA181V/T、rtT184G、rtA194T、rtS202I/G、rtM204I/V、rtI233V、rtN236T、rtM250V/L)变异。结论短暂性病毒学突破者逆转录酶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核苷酸位点变异及氨基酸替换,但均未检测到核苷(酸)类似物相关的常见耐药位点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0.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世界范围内对于眼底病尤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人工智能识别研究越来越多,但不同人工智能识别软件准确度的验证与比较问题尚未解决。本文对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在建立1.5万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人工智能研究标准数据库的过程中所遵循的规范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眼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建立更多的相关数据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