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源源 《求医问药》2014,(21):261-262
目的:探讨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与SSS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与S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该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CCU病房2005年1月—2011年7月住院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4例,其中青年(≤44岁)46例(男性44例,女性2例),老年(≥60岁)128例(男性80例,女性48例),将老年组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绝大多数为男性,有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者比例显著升高,典型胸痛、有诱因者较老年组多,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发病与高血压病、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有关,心功能下降多见,冠脉以多支病变为主。糖尿病、血脂异常、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饮酒、吸烟、家族史与青年AMI密切相关,胸痛典型,常有诱因,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的手术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 39 例,其中男 25 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采用3孔法进行肺叶切除,术中应用切割闭合器处理血管及支气管.术后观察所有病例的病理分型、并发症、胸管引流量、胸管放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病理诊断支气管扩张症2例,肺错构瘤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3例,肺癌31例.术后出现皮下气肿5例,脓胸1例,肺不张3例,切口感染2例,心律失常3例.术后平均胸管引流量50~200 ml/d,平均住院时间9.5 d.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胸外科医师经过相关培训完全能掌握这项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CSF中tau及Aβ42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本院2014年7月~2016年4月收入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血清及CSF中tau蛋白及Aβ42的表达水平检测,分析其与患者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试验A组和B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CSF中tau蛋白水平和Aβ42水平显著升高。不同时间GCS A组患者血清及CSF中tau蛋白水平和Aβ42水平显著高于GCS B组(P<0.05)。与GCS A组相比,GCS B组GOS评分为1~3分的患者比例显著降低,GOS评分为4~5分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P<0.05)。结论 tau蛋白水平、Aβ42表达水平与颅脑损伤密切相关,可作为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评价指标,而且Aβ42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初步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变化.方法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干部内科及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同一时间收治的老年患者共20例,排除既往有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干扰免疫功能药物治疗史的患者,按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的定义分为非脓毒症组(A组)、脓毒症组(B组)、严重脓毒症组(C组)、脓毒症休克组(D组);分别分离每例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人重组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培养10 d后,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流式细胞仪鉴定,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培养前后各组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变化,并使用MTT比色法观察各组患者树突状细胞在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 四组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组合细胞因子培养后均可分化为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的细胞,培养后细胞表面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较培养前明显增高,分别为(43.2±12.5)%/(27.3±9.3)%、(31.4±10.1)%/(22.5±8.7)%、(39.3±15.7)%/(21.9±7.7)%及(75.4±25.6)%/(58.7±16.7)%;四组患者培养后获得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刺激指数)分别为(23.3±7.9)、(18.9±8.3)、(11.4±5.1)、(5.5±3.7),随患者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减低,其中D组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最低.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随着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增加,其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逐渐减退.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CO2气腹对结肠癌生长与转移的影响;探讨CO2气腹及血管生成抑制剂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使用人结肠癌细胞(CC531)悬液分别注入38只裸鼠腹腔,模拟结肠癌腹腔播散种植.将实验鼠随机分成3组:麻醉控制组(A组);CO2气腹组(B组);CO2气腹+血管生成抑制剂组(C组).C组结束气腹后第2天开始给予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2mg腹腔注射+0.6mg/48h皮下注射,共14d,4周后处死实验鼠,将肿瘤组织分离称重,检测38只种植瘤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B组裸鼠平均瘤体重量较A组(P=0.0168)和C组(P=0.0018)高;B组裸鼠结肠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A组(P=0.036)和C组(P=0.021).结论 CO2气腹对一定生长状态的结肠癌有促进种植转移的作用,术后早期予以血管生成抑制剂化疗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化癥汤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予以孕三烯酮胶囊口服,治疗组予以化癥汤口服,2组均治疗6个月。6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125(CA125)、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6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CA125、FSH、LH、E2水平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出现头痛2例、谷丙转氨酶升高3例、痤疮2例、阴道点滴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8/3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癥汤辅助治...  相似文献   
48.
结合实验探究具体实例阐述探究式学习在药学类高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比较揉搓清洁洗手法与刷洗清洁洗手法的消毒效果,手掌面与手背面采样培养效果,为规范外科洗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3-5月四川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急诊手术室医护人员共100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揉搓清洁洗手组(A组)和刷洗清洁洗手组(B组),每组50人.所有人员使用相同手清洁剂和外科手消毒剂,洗手消毒后对手掌面与手背面进行采样培养,检测细菌菌落数,并调查医护人员对两种洗手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所有采样培养细菌菌落数≤5 CFU/cm2,共有10个样本培养出菌落数,A组9个(手掌面4个,手背面5个),B组1个(手背面),A组菌落培养阳性例数多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掌面与手背面采样培养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揉搓清洁洗手法满意度显著高于刷洗清洁洗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揉搓清洁洗手法与刷洗清洁洗手均可达到消毒效果,但前者培养菌落阳性例数多于后者;手掌面与手背面均可作为外科洗手细菌培养的采样部位.  相似文献   
50.
背景与目的:柚皮素(NAR)是天然黄酮类单体,已被发现对卵巢癌、直肠癌、肺癌具有抗癌效果,但对乳腺癌的作用尚不清楚,故本实验探讨NAR对不同种属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分析机制,为乳腺癌的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选用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将两种细胞分为2个浓度的NAR(100、200 μg/mL)处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溶剂DMSO处理。用CCK-8法检测以上处理不同时间后(24、48、72 h)细胞活力的变化;用细胞克隆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和Hoechst凋亡染色实验检测以上处理24 h后细胞的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与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Akt、凋亡和周期相关蛋白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分子的表达。 结果:与各自对照组比较,NAR处理后的两种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且呈一定的时间与浓度依赖趋势(均P<0.01)。与各自对照组比较,NAR处理后的两种乳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均明显降低,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均P<0.01);NAR处理后的两种乳腺癌细胞中Akt、Bcl-2、CDK4、cyclin D1、MMP-9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而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均P<0.01)。 结论:NAR可以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和小鼠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通路、细胞周期和EMT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