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57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289篇
预防医学   11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21篇
  7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比较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汉族、哈尼族、彝族眼球生物测量的差异,以及SRK-T,Haigis两种公式在不同眼轴中对人工晶状体(IOL)度数预测的准确性,进一步为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基层医院及防盲治盲项目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就诊于我科的白内障患者186例200眼,按不同民族分为3组,以A超分别联合角膜曲率计及角膜地形图进行眼生物测量(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并比较差异; 按不同眼轴分为3组后又随机各分为两组,分别以SRK-T,Haigis进行IOL度数预测,搜集术后验光结果,计算绝对预测误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各民族组间的平均眼轴长度、平均前房深度及平均角膜曲率(分别以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测量)对比均无差异(P>0.05),两种方法测量的平均角膜曲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 三个眼轴组两种方法测量的平均角膜曲率比较无差异(P>0.05),同一眼轴组内比较均无差异(P>0.05); 三个眼轴组两种IOL测量公式计算的绝对误差均无差异(P>0.05); 短、中眼轴组SRK-T公式计算绝对误差较小,长眼轴组Haigis公式计算绝对误差较小。

结论:我科汉族、哈尼族、彝族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测量无差异,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无差异; SRK-T公式及Haigis公式对IOL度数均具有较高预测性,SRK-T公式对中短眼轴患者预测误差较小,Haigis对长眼轴患者预测性更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枯否氏细胞抑制剂氯化钆 (GC)对阿霉素 (DOX)诱导亚铁血红素氧化酶 1(HO 1)表达的影响。方法  7~ 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 ,分为 3组 ,每组 6只 ,分别为正常组 (N) :不做任何处理 ;对照组 (DOX) :尾静脉注入阿霉素 (10mg·kg- 1 ) ;实验组 (GC DOX) :在注射阿霉素前 1、2天腹腔分别注射 0 2 %的氯化钆溶液 (8mg·kg- 1 )。注射阿霉素后 2 4h ,3组大鼠主动脉采血检测ET 1和TNF α含量 ,切取部分肝脏用蛋白电泳的方法检测HO 1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组肝脏组织HO 1表达量很小 ,对照组HO 1表达是正常组的 34倍 ,实验组HO 1比对照组下降了 4 2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ET 1和TNF α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实验组血清ET 1和TNF α比对照组略高 (P >0 0 5 )。结论 枯否氏细胞功能抑制剂氯化钆可以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O 1表达 ,枯否氏细胞是肝细胞表达HO 1不可缺少的细胞成分  相似文献   
993.
骨髓转移癌八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转移癌(mastastic cancer of bone marrow,MCBM)是指原发于髓外的恶性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体液循环,扩散侵犯到人体的造血组织(即骨髓)而引起临床及血液学某些改变的一组疾病。原发肿瘤症状不明显或原发灶尚不明确,而以血液学改变为首发或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易误诊和漏诊。笔者对5所医院收治的已行骨髓穿刺和临床确诊的8例MCBM的临床及血液学资料,结合国内相关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8~81岁,中位年龄47岁,以40~60岁居多。原发肿瘤:肺癌2例(小细胞肺癌、腺癌各1例),乳腺癌…  相似文献   
994.
995.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为主要临床表现,呈进行性加重。心衰时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升高旧,但在DCM中的变化鲜有报告。本文旨在探讨DCM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N终端脑钠肽(NT—proBNP)及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张海霞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9):1014-1015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QT间期延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50例次)及30例慢性肝炎患者为对照组,对其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改变呈多样性,尤以QT间期延长发生率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QT间期延长发生率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而且这种变化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其他期间比较差异也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或减少使用能使QT间期延长的药物,QT间期可以作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7.
1995年3月~2005年3月,我院收治除草剂中毒患者63例,经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7例,女36例,17~62岁,其中喷洒农药皮肤粘膜沾毒17%,瓜果农药残留中毒30%,服毒53%。中毒时间0.1~8h,平均2.8h,80%的患者给予头低偏侧位洗胃,气管插管辅助呼吸者占1.1%,患者经抢救治疗均痊愈出院。2救护措施2.1有效清除毒物皮肤粘膜沾毒,可用肥皂水、生理盐水彻底清洗[1],若误服中毒应立即催吐、洗胃、导泻,防止毒物在肠道内再吸收禁用油类导泻药,以免加剧中毒。2.2对症治疗随时予以调整补液量,轻症患者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利用超声压痕技术探索兔眼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7月龄新西兰白兔眼球7只,制作完整角膜试样并固定于人工前房上。用微量注射泵给人工前房注水改变前房内的压力,并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在不同前房压力状态下,利用超声压痕设备在角膜顶点位置进行压痕实验,获得力-位移曲线。研究角膜力学参数(弹性模量、滞回量等)与前房压力的关系。结果由角膜压痕实验所得的力-位移曲线呈现非线性特点。前房内压力越大,角膜的力-位移曲线越陡峭。兔眼角膜的弹性模量随前房压力升高而增大,在前房压力为7~45 mm Hg(1 mm Hg=0. 133 k Pa)范围内,其数值范围为0. 30~1. 55 MPa。随前房压力增大,角膜滞回量呈现线性上升趋势。结论基于超声压痕技术获得的兔眼角膜弹性模量随前房压力呈线性增大,滞回量等角膜黏性特性参数与前房压力也相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了解国内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皮试现状,为推进该类药物皮试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内34家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及21家综合性医院的医护人员、药师和药学部门负责人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55份,回收有效问卷5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对10家医院的问卷填报人访谈完成良好。各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比例为19%~100%,平均75%。所有医院均对青霉素类注射剂进行皮试。8家医院对口服青霉素类药品未进行皮试。54家医院(剔除仅有1种抗菌药物品种的1家医院)中,进行头孢菌素类注射液皮试的医院有50家,比例为93%。4家医院对口服头孢菌素类进行皮试,10家医院对碳青霉烯类进行皮试,3家医院对单环β-内酰胺类进行皮试。皮试液种类、皮试液剂量及浓度不一。皮试方法均为皮内注射。26家医院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文件统一规定,28家医院无相应规定,1家医院仅对青霉素类皮试有规定。11家医院提供了可查询的近3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次数共2 727 714例次,平均每家医院每年82 658例次。23家医院提供了近3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输液反应例次共6 187例次,每家医院平均每年约90例次。6家医院提供了按药品化学结构分类统计的数据,总计头孢菌素类皮试次数超过了108万例次,达到了青霉素类皮试次数的2倍多,头孢菌素类皮试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造成环境污染。结论:目前国内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执行情况差异较大,尤其是有争议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有待进行统一规范,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黑色素瘤发病特点,为云南省黑色素瘤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确诊的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发病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  1 203例黑色素瘤患者中77.3%原发于皮肤,17.3%原发于黏膜。患者年龄11~90岁,31~70岁年龄段患病人数最多(82.8%)。肢端皮肤黑色素瘤多见于男性;生殖系统黏膜黑色素瘤多见于女性(P < 0.05)。头颈黏膜黑色素瘤占全身黏膜黑色素瘤的55.3%,头颈黏膜黑色素瘤的比例高出全身其他部位黏膜黑色素瘤比例5.58倍。  结论  云南省肿瘤医院黑色素瘤就诊率呈上升趋势。云南省黑色素瘤防治重点为四肢和头颈部黑色素瘤,特别是头颈部黏膜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