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BRCA1相关散发性乳腺癌的病理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RCA1基因突变的散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筛查出144例乳腺癌患者中有BRCA1基因碱基改变的标本20例,对BRCA1突变的乳腺癌和非BRCA1突变乳腺癌病例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突变相关性乳腺癌与非BRCA1突变乳腺癌相比,具有发病年龄早,肿瘤分化差,ER、PR、CerbB-2阴性率高和p53阳性率高等特点。结论:可以通过病理检测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来预测BRCA1突变的几率,提示BRCA1基因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孕激素受体基因、p53基因和CerbB-2基因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完成TEP者35例,其中斜疝30例,直疝5例。全部采用三孔法,即两个操作孔,一个进镜观察孔,共开辟了4种手术入路,如正中途径腹直肌后鞘与腹直肌之间,正中途径腹膜与腹直肌后鞘之间,侧途径腹直肌后鞘与腹直肌之间,侧途径腹膜与腹直肌后鞘之间。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或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手术。手术时间40—190min,平均75min。术后无需使用镇痛剂,住院时间4~7d,平均5d。惟一并发症为阴囊血肿1例,未行引流而自行吸收。随访3~15个月,无术后复发。结论TEP是一种成熟的疝修补技术,且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体质,按照最小损伤的原则,TEP尽可能采用正中途径腹膜与腹直肌后鞘之间入路。  相似文献   
33.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PET)因其分泌的激素不同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胰岛细胞瘤因分泌过量胰岛素导致反复低血糖发作,临床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定性诊断并不困难。由于目前的治疗主要依赖手术,因此术前定位诊断极为重要。以往多种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US)、CT或MPd检查对于较大的胰岛细胞瘤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而对于较小(〈2cm)的胰腺内分泌肿瘤诊断阳性率大大下降。我们应用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osonaography,EUS)诊断2例,其中1例其他影像学检查均为阴性,最后经过手术切除证实。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回顾医学教育的历史发展 ,在 17世纪以前 ,医疗以人文关怀为主 ,教育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在 17~ 18世纪 ,临床医疗受到重视 ,教育内容转变为以诊断和治疗为重点。在 18~19世纪 ,临床医学开始科学化 ,逐渐被纳入医学教育课程。到了 19世纪末 ,临床医学课程已成为医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现在的医学教学课程体系已有一百多年。从 186 6年由美国医药传教会在广州开设博济医学校开始 ,至今百余年来 ,一直沿用美国的医学教学课程模式。 5 0年代我国学习过原苏联医学教学模式 ,但是主要模式还是由美国 Flexner在 1910年总结欧洲和美国办学经验 ,提出由基础课 ,临床专业课和临床实习三阶段组成的、以临床各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这种模式已成为目前世界大多数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 ,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 ,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把医学生毕业实习阶段定在近毕业的一至一年半时间内。这种教学模式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当前医学生的实习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社会大环境、自身因素、带教与教学方式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着实习质量。普通外科实习是外科实...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5年总生存率为59.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方式、肿瘤细胞类型、周围脏器组织有无侵犯、肌层有无受侵、肿瘤细胞密集程度、核分裂象数目、Ki-67、P53、有无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等因素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周围脏器组织有无侵犯、肿瘤细胞密集程度、核分裂象数目、P53、有无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辅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综合治疗能够提高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6.
麦默通旋切系统在治疗副乳腺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乳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发病率约为3%,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可位于腋下,也可位于腋前线。传统的治疗手术切除方法创伤大,手术界限不清,术后腋下留下很长的瘢痕,已不能满足广大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的审美要求。我科自2009年1月开始,除了在良性乳腺肿瘤、男性乳房发育症、乳腺组织活检术的应用之外,把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技术应用到副乳手术中,对12例20处副乳腺行微创旋切,手术疗效确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DNR-Dual-Rab25,并在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M231)中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Rab25cDNA片段与载体pDNR-Dual连接,转染至人乳腺癌细胞株MM231中, G418筛选细胞,RT-PCR检测MM231细胞中Rab25基因的表达, MTT法检测MM231细胞增殖活性,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均证实重组质粒pDNR-Dual-Rab25构建成功,转染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M231中能扩增出与Rab25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的DNA片段,说明该质粒经转染后能够在MM231细胞中稳定表达.经MTT法检测,转染重组质粒pDNR-Dual-Rab25的MM231细胞的增殖力明显增强.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DNR-Dual-Rab25,转染至MM231细胞后成功表达,且细胞增殖力明显增强,为研究Rab25基因对乳腺癌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小型猪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建立远端脾静脉-肝总动脉分流术(脾肝分流术)后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影响.方法 15头动物模型建立脾肝分流术,肝外门脉分割成胃脾静脉区和肠系膜上下静脉区,各自独立不相通.实验猪术后饲养30 d.结果 (1)脾肝分流术后门脉主干压为(23.49±1.10) cmH2O(1 cmH2O=0.098 kPa),术后30 d为(21.53±1.26) cm H2O(P>0.05);脾静脉压为(35.45 ±2.88) cmH2O,术后30 d为(23.09 ±1.36) cmH2O(P<0.05);压力差为(17.90±3.31) cm H2O,术后30 d为(9.55 ±1.32) cm H2O(P <0.05).(2)胃脾区静脉血经脾肝分流通道人肝,脾静脉注射亚甲蓝肝染色良好.结论 脾肝分流术后肝外门脉血流通道发生了变更,但门脉血流动力学整体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建立了一种新的平衡机制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压力差是维护这种新平衡机制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39.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基因exon11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探讨BRCA1突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取105例乳腺癌标本为实验组,30例非癌乳腺组织为对照组.应用PCR-SSCP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所有标本BRCA1基因外显子11全部序列的突变情况.结果:30例非癌乳腺组织BRCA1基因外显子11未检出突变,105例乳腺癌中有10例发生基因突变,占总例数的9.5%.10例中2例为同义突变:2430T→C,2630T→G;8例为错义突变:2532T→G,2685T→C(2例),3191C→G,3232A→G,3667A→G(2例),3876C→A .结论:BRCA1基因外显子11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对其进行检测可能对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评估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肝侧门静脉-肝总动脉侧端分流术和侧侧分流术(统称门肝分流术)对猪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即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组)实验猪各15头分别行门肝分流术,观察门静脉血入肝及降压的过程.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门肝分流术前门静脉压力分别为(20.51±0.74) cm H2O(1 cm H2O=0.098 kPa)和(30.82±2.53)cm H2O(P<0.05);术后30 d分别为(19.75±0.84) cm H2O和(20.84±1.36) cm H2O(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门静脉与肝总动脉的压力差术前分别为(7.20±0.34) cm H2O和(17.34±0.62) cm H2O(P<0.05);术后30 d分别为(6.40±0.21) cm H2O和(7.84±1.32) cm H2O(P>0.05).分流后术中脾静脉注射亚甲蓝肝脏染色良好.术后观察30 d无肝坏死及肝性脑病发生,脾肿大恢复正常.门肝分流术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大,对其他血生化代谢指标影响较小.结论 门肝分流术后虽然门静脉血入肝通道发生变更,但门脉血流动力学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反而建立了新的平衡机制来维持门脉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达到门脉降压效果.门肝分流术后肝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较长,且需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