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目的探讨VI区淋巴结清扫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行VI区淋巴结清扫治疗的cN0期PTC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颈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操作要点。结果全组无永久性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隐性VI区淋巴结转移14例(36.84%);经5年以上随访,生活质量均良好,3例发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7.89%),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转移。结论cN0期PTC行VI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2.
选择性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简便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开腹胆囊切除时明确或怀疑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后,选择合适病例不切开胆总管,经扩张的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结果22例患者采用此方法,占同期胆总管探查手术的9.6%(22/230),成功发现并取出结石29枚,平均1.4枚,未放量T管,术中无胆道损伤及出血,术后无胆总管结石残留。结论根据术前检查,术中胆道造影及胆囊管粗细情况,选择合适病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不需特殊设备和技术要求,安全性高,并发症低,无结石残留,费用少,对于基层医院可作为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一种微创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简便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开腹胆囊切除时明确或怀疑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后,选择合适病例不切开胆总管,经扩张的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结果22例患者采用此方法,占同期胆总管探查手术的9.6%(22/230),成功发现并取出结石29枚,平均1.4枚,未放量T管,术中无胆道损伤及出血,术后无胆总管结石残留。结论根据术前检查,术中胆道造影及胆囊管粗细情况,选择合适病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不需特殊设备和技术要求,安全性高,并发症低,无结石残留,费用少,对于基层医院可作为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一种微创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探查取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胆囊切除明确或高度怀疑合并胆总管结石时,免切开胆总管,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后,扩张胆囊管、经胆囊管取石钳胆总管取石或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结果:96例患者22例直接取石成功;62例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成功,其中取石38例,发现胆道肿瘤4例、探查阴性20例;12例未能插入胆道镜改胆总管切开。本组术后无胆总管结石残留、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未置T型管。结论:本术式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费用低,既防止了胆总管结石残留,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胆总管切开探查和术后置T型管引流,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符合微创要求,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5.
我院1999年2月-2008年6月,对38例老年腹股沟疝进行了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PMHR),取得了近期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作者自2001年1月~2007年10月间共对12例儿童外伤性脾破裂采用非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4~14岁,其中4~6岁2例,7~10岁5例,11~14岁5例,平均9岁。受伤至就诊时间30~72 h不等,平均10 h。单纯脾破裂5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7例。其中头面部挫伤3例,肝破裂1列,肾挫伤1例,左上肢骨折1例,肋骨骨折1例。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5例,坠落伤3例,重物压榨伤2例,撞击伤1例,挤压伤1例。本组患者均有腹部或左季肋部外伤史,均有左上腹或上腹部疼痛及压痛,其中4例表现为全腹压痛及反跳痛,5例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的表现,以面色苍白、脉速及烦躁为突出表现,经补液治疗(其中5例输血200~400 mL)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本组均经B超检查其中10例同时行CT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及腹腔灌洗9例。诊断脾实质内出血3例,脾包膜下血肿4例,脾包膜破裂2例,脾边缘浅表伤3例。脾损伤程度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脾脏学组2000年9月天津会议制定的“脾脏损伤程度分级”标准[1]:Ⅰ级10例,Ⅱ级2例。治疗:快速补液、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但避免血压偏高或波动;绝对卧床休...  相似文献   
27.
1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要点,认为胆总管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是最佳手术方案,囊肿内、外引流术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辅助手术方案。并对囊肿切除指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8.
LC中意外胆囊癌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指征的日益放宽,以及胆囊切除数量的增加,关于意外胆囊癌的报道也在逐年增加,所谓意外胆囊癌,是指在临床上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偶然发现的胆囊癌(UGC)。兴化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胆囊癌14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蛇床子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制备处方、制剂性质进行研究,并制备冻干脂质体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方法:以包封率和粒径分布为指标,筛选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正交实验优化处方,测定优化后处方包封率、粒径、电位,观察电镜下形态;选择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探究其加入量对冻干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结果:通过筛选选择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制备温度为50℃,蛋黄卵磷脂(egg yolk lecithin,EPC)浓度为4 mg·mL-1,胆固醇(cholesterol,CHOL)加入量为5 mg,蛇床子素(osthole,Ost)加入量为2 mg为最优处方。脂质体包封率为(83.09±0.56)%,粒径为(101.9±2.7) nm,电位(-15.3±2.3) mV。当甘露醇加入量为8% 时,冻干脂质体形态较好、复溶后泄漏较少。结论:使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得到的脂质体包封率高,粒径分布均匀,方法稳定,制备为冻干脂质体后,脂质体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0.
目的:总结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非手术治疗的24例外伤性脾破裂的致伤原因、伤情等级、诊断方法、治疗措施以及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本组22例非手术治疗成功,并得到6个月以上的随访或B超复查证实无并发症。2例治疗失败中转手术治疗。本组无死亡。结论:脾脏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严格掌握适应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合理正确运用治疗措施,外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