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2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瘤(PSTT)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PSTT与8例绒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对比观察和免疫组化CK、HCG、HPL、PsAP 标记.结果 PSTT瘤细胞主要为中间型滋养细胞.有明显嗜血管浸润倾向,但血管结构仍保存.浸润分离平滑肌,但不全摧毁,间质中有广泛的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CK和HPL呈弥漫性阳性,HCG、PsAP弱阳性.绒癌由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混合组成,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易见核分裂像.侵犯破坏血管和平滑肌,见大片出血和坏死.免疫组化CK及HCG弥漫性阳性而HPL部分弱阳性,PsAP阴性.结论 PSTT是一种极少见的滋养细胞肿瘤,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HCG、HPL、PsAP检测有助于PSTT与其它滋养细胞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氧视网膜病大鼠模型建立及视网膜血管变化规律。方法86例胎龄21d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高氧组和对照组,各组再随机分为1,3,7及14d4小组。高氧组吸入75%的氧(7d后置入常压常氧中饲养)建立高氧视网膜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则在常压常氧中饲养。取视网膜组织制作标本,HE染色及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观察视网膜发育过程及血管改变。结果①对照组视网膜在自出生后逐渐发育,至出生后14d视网膜发育基本成熟;高氧组与对照组视网膜组织结构发育情况基本相似,高氧组14d时内层和外层毛细血管增生,部分血管增生可延及玻璃体,可见血管扩张,部分伴有出血;②随着天数的增加对照组毛细血管密度指数(RCDI)呈逐渐上升趋势(F=21.589,P〈0.01),7d时高氧组RCDI最低,停氧7d(即14d)时增加(F=67.885,P〈0.01)。结论21d胎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未发育成熟,视网膜血管处于未完善状态,随着出生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组织结构逐渐成熟,视网膜血管不断丰富;当未成熟的视网膜处于高氧状态时,视网膜血管减少;当视网膜处于相对低氧状态时,视网膜血管出现了明显的增生伴有血管扩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在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2例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为子宫内置入LNGIUS,对照组为口服孕激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并统计不良反应报告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PBAC得分、子宫内膜厚度以及不良反应报告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NG-IUS可有效抵制子宫内膜增生、促进子宫内膜转化。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angiomyfibroblastoma, AMF )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对7例AMF的临床表现、组织学观察与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AM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7例均为女性,年龄25~52岁,部位在大阴唇(3例)、宫颈管(3例)和腹股沟(1例),大小1.6~6.0 cm;眼观:肿瘤边界清,无包膜,质地韧,切面灰白,局部有黏液感.镜检:肿瘤细胞分布稀疏不一,呈密集的血管区与少细胞的水肿区相交替分布.瘤细胞肥胖,呈梭形或短梭形,可见胞质突起或波浪状弯曲,瘤细胞围绕丰富的血管,大多是薄壁小血管或毛细血管,间质可见胶原束.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和desmin弥漫阳性,α-SMA和CD34局灶阳性,发生于宫颈的3例ER和PR弱阳性,所有病例CK、S-100蛋白阴性.结论 AMF是发生女性外阴、生殖道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需要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富于细胞性的血管纤维瘤、青春期前外阴纤维瘤、浅表宫颈阴道肌纤维母细胞瘤等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差异。方法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8例宫颈内膜样腺癌和76例宫体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宫颈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在组织学形态上相似。两组标本的免疫标记物阳性率分别为vimentin(0,95.45%)、CEA(100%,45.45%)、p53(12.50%,31.82%)、ER(0,54.54%)、PR(0,60.61%)、Ki-67(75.0%,12.12%)、HPV16/18(100%,3.03%)、p16(100%,46.97%)、Cam5.2(12.50%,62.12%)。两者相比,vimentin、CEA、ER、PR、p16、Ki-67、HPV16/18、PAS、Cam5.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5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免疫标记物vimentin、CEA、ER、PR、p16、Ki-67、HPV16/18、PAS、Cam5.2检测是鉴别宫颈和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一种重要的有效方法,p53可作为辅助鉴别的免疫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液基细胞学与巴氏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评价ThinPrep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敏感性和价值。方法对652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做官颈脱落细胞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薄片,细胞学诊断采用TBS标准,以组织学活检作对照。结果液基细胞学和巴氏细胞学分别检出鳞状细胞癌(SEE)100%、80%,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91.0%、71.8%,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72.1%、51.5%,两者诊断HSIL或以上的准确率分别为91.6%和72.3%。结论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敏感性高于巴氏细胞学,能提高检出率,特别是宫颈癌早期和HSIL。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ThinPrep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敏感性和价值。方法 对652例有临床 症状的患者做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薄片,细胞学诊断采用TBS标准,以组织学活检作对照。结果  液基细胞学和巴氏细胞学分别检出鳞状细胞癌(SCC)100%、80%,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91.0%、 71.8%,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72.1%、51.5%,两者诊断HSIL或以上的准确率分别为91.6%和72.3%。 结论 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查敏感性高于巴氏细胞学,能提高检出率,特别是宫颈癌早期和HSIL。  相似文献   
8.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荔  张江宇  毛玲芝 《华西医学》2004,19(4):585-587
目的:分析妇女宫颈疾病患病情况,对液基超薄细胞检测及Bethesdas(TBS)细胞学分类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妇科门诊2600例患者行液基超薄细胞检测,采用TBS分类法,按年龄分为6个组,其中205例上皮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作病理诊断对照,随访6~18个月。结果:鳞状上皮异常者共409例(15.73%)。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鳞状细胞(ASCUS)167例,未明确诊断意义的腺细胞(AGUS)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1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8例,鳞状细胞癌(SCC)2例。205例上皮异常者行阴道镜下活检。细胞学诊断鳞状上皮内病变(SIL)114例,检出率4.38%,组织病理学检出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17例,检出率3.73%。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89.21%。结论:宫颈疾病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TCT技术应用于宫颈癌筛查能明显提高宫颈异常细胞检率。TBS报告方法直观、具体,便于临床与细胞学医生之间的沟通;不典型上皮细胞根据个体情况观察4~6个月或进行阴道镜下检查,而HPV阳性者立即行阴道镜下活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BI—RADSMRI探讨MR检查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乳腺专用磁共振AURORA—MR检查61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根据BI—RADS-MRl分析其影像征象包括形态学特征、强化曲线及分类评估并与术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61例病理性乳头溢液MR检查发现62个病灶,术后恶性病灶16个,包括导管原位癌(DCIS)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12个,DCIS伴黏液腺癌1个及浸润性导管癌(IDC)3个,术前均为BI—RADS4—5级评估,恶性检出率100%;良性病变共46个,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IP)伴不典型增生(ADH)15个,IP10个,多发IP7个,导管上皮乳头瘤样增生12个及纤维囊性乳腺病2个,术前MR评估BI-R.ADS1~3级31个,BI.RADS4—5级15个,良性诊断符合率为67.4%,MRt高估的病变包括交界性质病变IP伴ADH8个,多发IP4个,IP2个和导管上皮乳头瘤样增生1个。增强图像的形态学特征仅段样强化对鉴别良恶性有意义,阳性预测值达73.3%,其易出现在恶性病变中(68.8%掰.8.7%,P〈0.05);内部强化特征以成群结节样强化对提示恶性有意义(56.3%vs.10.9%,P〈0.05),其阳性预测值为64.3%;内部点状强化更易出现在良性病变中(6.3%螂.37.0%,P〈0.05)。恶性病灶的时间一信号曲线常见为流出型,其在良恶性病灶中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56.3%vs.17.4%,P〈0.05),阳性预测值为52.4%。结论恶性乳头溢液在MRI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MR检查为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张江宇  陈文静  杜维  张嫣  郜红艺  张安秦 《广东医学》2012,33(23):3573-3575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从2 116例乳腺癌手术标本中,经光镜观察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筛出13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随访。结果患者中位年龄40岁,影像学BI-RADS 1级、2级、3级和4级分别是1例、3例、7例和2例。肿瘤最大径0.2~5.5 cm,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7例,其中3例有淋巴结转移。免疫分型8例为Luminal A型,4例为Luminal B型,1例为Basal-like型。术后随访14~60个月,均存活。结论早期多项检查是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年龄较低原因之一,其免疫表型可能与预后相关,早期诊断预后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