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透骨草化学成分和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骨草在我国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透骨草含有的化学成分复杂,并显示出不同的药理学活性。对透骨草的主要品种鉴别、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学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2.
论疲劳与“亚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中国传统医学对疲劳与亚健康的认识,深入分析了疲劳与亚健康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揭示出疲劳与亚健康的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依据中医治未病理论,防治疲劳、调理亚健康具有很大的优势,只有不断弄清疲劳的病因、病机,找到对因、对症的治疗方法,才能真正解决所谓"亚健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随着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中医方药的免疫药理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 ,益气方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日益受到研究者们重视。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其作用机理 ,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运用 ,现就1995年以来有关益气方药的免疫药理实验研究综述如下。1 单味药1.1 黄芪 经黄芪治疗后 ,自发狼疮性肾炎小鼠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在肾组织中分布及沉积均明显减弱 ,同时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 的沉积也明显减弱 ,提示ICAM - 1在自发狼疮小鼠肾脏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黄芪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可减轻自发狼疮小鼠的肾脏病变[1] 。体内注射…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透骨草提取物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人肺癌A549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透骨草提取物分别处理肿瘤细胞,采用MTT法和集落形成试验观察透骨草提取物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3.125~100μg/mL透骨草提取物处理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3.125~100μg/mL透骨草提取物处理的肿瘤细胞集落形成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透骨草提取物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宫颈癌胞Hela细、人肝癌HepG-2细胞、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卵巢癌SKOV-3/DDP细胞增殖和耐药逆转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和顺铂(DDP,cisplatin)对SKOV-3/DDP不同作用时间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以及硼替佐米和DDP合用和单独应用时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硼替佐米能够有效抑制SKOV-3/DDP细胞增殖,硼替佐米与DDP合用组的SKOV-3/DDP细胞抑制率较硼替佐米和DDP单用组均明显增强。单独应用硼替佐米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单独应用DDP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两药联合出现更明显的S期阻滞。结论:硼替佐米与DDP具有协同作用,能够逆转SKOV-3/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低叶酸环境中赖氨酸去甲基化酶(KDM6A)对神经管畸形(NTDs)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胚胎干细胞(SV129)、NTD小鼠模型以及NTD人标本;通过甲氨蝶呤(MTX)0.02μmol/L处理SV129细胞24 h,并使用Access 2 Immunoassay系统、竞争性受体结合免疫法测量其叶酸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DNA的断裂及KDM6A表达情况;用小鼠NTD模型,测量其DNA断裂相关修复基因的转录水平;检测人NTD标本中的叶酸含量及KDM6A的表达。结果细胞在低叶酸环境中DNA断裂增加并且KDM6A蛋白表达减少,同时小鼠NTD模型中DNA断裂修复基因KU80/70转录水平表达降低(P<0.05);低叶酸NTD标本的KDM6A与KU80表达也减少。结论低叶酸环境中,DNA断裂增加,KDM6A表达减少。可能是由于启动DNA断裂修复途径异常,导致NTD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肌酸激酶(CK)又称肌酸磷酸激酶(CPK),主要存在于需大量供能的组织如骨骼肌、心肌及脑组织,另有少量分布于平滑肌、红细胞、肝脏、肾脏、膀胱等组织[1]。它包括3种异构同工酶:CK-BB(CK1即脑型)、CK-MB(CK2即心肌型)、CK-MM(CK3即骨骼肌型)。健康人的血清中CK-MM约占94%~96%,CK-MB含量低于总CK含量的5%,而CK-BB含量极少,一般检测方法几乎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与淋巴管、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搜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肿瘤标本行SP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其淋巴管密度(LMVD)及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肺腺癌某些CT表现与LMVD及MVD之间的关系。结果LMVD、MVD值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某些CT表现与LMVD及MVD有相关性。结论肺腺癌某些CT征象与肿瘤的微脉管生成有关,可以一定程度预测肺癌的侵袭及转移。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评价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02月于西安市胸科医院诊治的胸腔积液患者, 纳入实验组即结核性胸腔积液115例, 对照组恶性胸腔积液36例, 分别应用改良的抗酸染色法、传统的Ziehl-Neelsen染色法、BACTEC-MGIT 960培养检测, 将BACTEC-MGIT 960培养结果作为参考标准, 确定两种染色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以培养结果作为参考标准, 改良染色法的灵敏度, 特异度, 阳性预测值 (PPV) , 和阴性预测值 (NPV) 分别为72.2%, 100%, 100%, 和52.9%;传统染色法分别为0, 100%, 0, 和23.8%.结论 改良抗酸染色法可明显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阳性诊断率, 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 能为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张永峰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282-282,28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的医学水平也逐步提高,作为现在医学的硬件,先进的技术和医疗设备为广大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本文分析了眼科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对策,对提高护理人员应对能力和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