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利用泊洛沙姆188对PLGA进行化学修饰,制备包载阿霉素的纳米粒,并评价纳米粒在人耐药乳腺癌细胞中的摄取能力及毒性。方法 通过EDC/NHS法合成泊洛沙姆188-PLGA,通过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临界胶束浓度;通过纳米沉淀法制备包载阿霉素的纳米粒,通过粒度仪对纳米粒的粒径及分布进行分析,通过细胞摄取实验及细胞毒性实验对纳米粒的摄取效果及毒性进行评价。结果 成功合成了泊洛沙姆188-PLGA,并制备了粒径在140 nm左右的纳米粒,该纳米粒在人耐药乳腺癌细胞中有较好的摄取效果及较强的毒性。结论 泊洛沙姆188能够逆转耐药,增强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多药联合治疗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临床药师根据药物药代动力学特性调整用药方案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及干预方案。方法跟踪1例肾病综合征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案例。查阅其病例资料及相关文献分析非甾体抗炎药能够增强喹诺酮类药物对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加对中枢的兴奋作用,进而增强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并对现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吲哚美辛栓平均半衰期为4.5h,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半衰期7.1h。若将这两个药物的使用时间错开12h,接近吲哚美辛栓3个半衰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个半衰期,两个药物相互作用将会减小;同时,喹诺酮类为浓度依赖型抗菌药,2次/d小剂量用药无益于感染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建议调整治疗方案为:17:00左右使用吲哚美辛栓控制体温;将左氧氟沙星0.3g/d,bid改为0.6g/d,qd,输液时间从每日上午改为早上5:00,与吲哚美辛栓使用时间错开12h;同时,建议当班护士将左氧氟沙星减慢滴注速率。结果经上述治疗方案调整后,患者睡眠及饮食情况得到改善,到出院近半个月内,未再次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该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出现的不良反应,与非甾体抗炎药对其药理作用的增强有关。本案例通过结合药物血浆半衰期等药代动力学参数调整用药方案,为临床药师避免多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不良反应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输氧冲洗治疗骨科术后感染性伤口的临床效果,为研究骨科及相关外科术后感染性伤口方面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骨科术后感染性伤口患者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生理盐水冲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联合输氧冲洗治疗,2组分别于术前、术后5~10 d使用无菌伤口测量尺测量并计算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伤口体积缩小率、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细菌清除率,之后视创面情况决定二期手术或重新填入(更换)敷料继续封闭引流,直至愈合。结果 干预5~10 d后,实验组肉芽组织覆盖率、体积缩小率、细菌清除率[(93.03±4.05)%、(42.92±9.20)%、(95.93±4.19)%]均高于对照组[(74.73±5.08)%、(35.18±9.46)%、(87.20±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535、-2.193、-6.796;均P<0.05);实验组治疗愈合率为85.71%(12/14),高于对照组的78.57%(11/14),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影像学与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抽动障碍患儿33例(抽动障碍组), 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例(健康对照组)。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的功能定位下寻找不同程度抽动障碍患儿的活跃区域, 选择感兴趣区(ROI), 进行定位监测及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扫描评估, 记录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分数各项异性(FA)值, 健康对照组儿童也选择与抽动障碍组的统一ROI(双侧丘脑、膝部、压部、苍白球、尾状核), 进行ADC值与FA值的收集, 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并与YGTSS进行严重程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ADC值比较, 双侧丘脑(左侧0.869±0.077比0.794±0.083, 右侧0.853±0.055比0.798±0.054)与双侧尾状核(左侧0.871±0.121比0.787±0.052, 右侧0.856±0.075比0.788±0.063)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侧丘脑P=0.022, 右侧丘脑P=0.014, 左侧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大肠癌高危人群的病因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1-01-2014-12-3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 514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临床资料,采用分层系统抽样法选取1 523名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2组资料中与大肠癌发病有关联的危险因素。结果 大肠癌发病在≥60岁(26.29%)明显升高,其次是40~50岁(24.70%)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χ2=22.000,P<0.001)、饮酒(χ2=18.842,P<0.001)、炎性肠病(IBD;χ2=64.404,P<0.001)、结直肠息肉(χ2=308.991,P<0.001)、胆囊结石/胆囊切除(χ2=78.583,P<0.001)、2型糖尿病(T2DM;χ2=27.630,P<0.001)、一级亲属大肠癌家族史(χ2=1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程营养管理在儿童成熟B细胞淋巴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采用历史对照设计。研究对象为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肿瘤中心肿瘤内科初诊并完成治疗的127例成熟B细胞淋巴瘤患儿,分为2组,2020年7月—2021年7月治疗的63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2021年8月—2022年8月治疗的64例为管理组。收集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基本临床资料、主要并发症及体重波动、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等营养相关指标,并给予管理组全程营养管理。结果 化疗结束后管理组和对照组BMI[(17.1±2.8)kg/m2比(16.0±2.8)kg/m2]、营养不良评分[(0.2±1.1)比(-0.3±1.4)]、白蛋白[(43.7±3.5)g/L比(40.9±3.9)g/L]、前白蛋白[(208.9±59.8)mg/L比(188.9±43.5)mg/L]及淋巴细胞绝对值[(1.1±0.6)×109/L比(0.9±0.4)×109/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23.4%比39....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合并Trousseau综合征急性脑梗死表现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Trousseau综合征急性脑梗死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39例,分析其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特征。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2分)和预后差组(mRS≥3分),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 39例恶性肿瘤合并Trousseau综合征急性脑梗死表现患者中,最常见肿瘤为肺癌19例(48.7%),最常见病理类型为腺癌30例(76.92%)。预后良好组和预后差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9,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每升高1×109/L,恶性肿瘤合并Trousseau综合征急性脑梗死表现患者的预后风险降低原来的0.016(OR=0.984,95%CI:0.973~0.996,P=0.008)。结论 恶性肿瘤合并Trousseau综合征急性脑梗死表现患者最常见肿瘤类型为肺癌,最常见病理类型为腺癌,血小板水...  相似文献   
20.
距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的特点、分型、治疗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1995年6月~2004年12月共治疗距骨骨折患者52例。根据Hawkins分型方法,Ⅰ型骨折8例,Ⅱ型骨折32例,Ⅲ型骨折10例。另有2例为距骨体骨折。Ⅰ型骨折行保守治疗;Ⅱ、Ⅲ、型骨折中,开放性骨折或伴有脱位的闭合骨折行急诊手术,解剖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Ⅲ型骨折同时行距下关节一期融合。术后短腿石膏托或保护支具固定8~12周,并术后早期予CPM(持续被动活动)。至X线片示骨折愈合后逐渐负重。结果: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月~5年,平均3.2年。按Howkins疗效标准:优14例(30.4%),良26例(56.5%),可4例(8.7%),差2例(4.3%);优良率为86.9%。术后发生距骨体坏死6例Ⅱ型骨折2例(发生坏死后行关节融合术),Ⅲ型骨折4例。另外,发生距骨下关节炎5例,其中3例合并踝关节炎。发生踝部皮肤坏死2例,伤口感染5例。结论:距骨骨折系高能创伤的结果,并发症多且后果严重,宜早期进行有效解剖复位和固定;术中应首先解决关节脱位,再进行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手术应力求简单,减少对局部软组织和血运的破坏和干扰,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进行早期功能康复有利用于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