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8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144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18篇 |
综合类 | 69篇 |
预防医学 | 61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13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01.
102.
乙型病毒性肝炎三系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血清标志(HBVM)检测结果的解释是一个复杂问题,认识不断更新、逐步深入但仍很肤浅。本文拟就乙肝三系检测的临床意义和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一、HBsAg HBsAg 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标志,其出现早晚与感染剂量有关(6天~6个月)。急性乙肝,感染后20~24天,ALT 升高前2~8周即可检出。ALT 高峰后随病(?)好转于1~12周逐渐消失。慢性感染者 HBsAg 持续阳性。HBsAg 为 HBV 外膜蛋白的组分,其本身不具传染性。HBsAg 阳性有两种情况:(1)有完整病毒复制、具传染性。此时其它复制标志阳性,如HBeAg、HBVDNA-P、HBVDNA 等;(2)无完整病毒复制,不具传染性。HBVDNA 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的过程中,表达其它病毒蛋白的基因丢失,仅有HBsAg 表达无完整病毒形成。急性乙肝 HBsAg 持续阳性超过半年提示慢性化。最近研究表明,成人急性感染后慢性化者仅为 相似文献
103.
为研究HBcAg和HBeAg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TH2类细胞分化的影响.将64例慢性HBV感染者根据免疫状态不同分为ATL正常组(ATL<40u/L)和ATL异常组(ATL>60u/L);HBeAg阳性组和抗-HBe阳性组.分别用重组HBcAg和HBeAg诱导感染者PBMC体外增殖.并设20例健康人群做正常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发现无论何组,在HBcAg诱导下产生TH1类细胞因子量明显高于HBeAg诱导下产生的量,TH2类细胞因子量低于HBeAg诱导下产生的量,正常对照组也得出类似的结果.提示:对于慢性HBV感染者在不同的免疫状态下,均表现为HBcAg倾向诱导TH1类细胞分化,而HBeAg倾向诱导TH2类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4.
张树林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1,(4)
本随机试验历时6个月。201例高血压患者,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下列药物的降压作用:钙离子拮抗剂尼群地平(Nitre-ndipine);选择性β_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有内源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甲吲洛尔(Mepindolol);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Enalapril)。本研究的设计还使四 相似文献
105.
我院1953~1972年收治10例斑疹伤寒,而1973~1983年却收治106例,且其中90例为近3年入院,表明近年有发病明显升高趋势。现就106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分析讨论于后。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报告了106例45岁以上患慢性病及恶性肿瘤患者脾脏超声检查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细胞酯酶染色结果。老年前期及老年期患者脾脏三径积(长×宽×厚)与正常值下限相比,T细胞均值与正常人的均值比二者都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增龄,脾体积多逐渐缩小,而肿瘤患者脾体积极度缩小(低于正常值下限的1/2)。但IgG、IgA及IgM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作者的初步结论是:中老年人患慢性病及肿瘤与脾缩小和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成正相关;随着增龄,脾脏日趋缩小。这些变化发生在59.06±2.23岁。这对于条件较差,仅有B超检查单位,查脾体积,估计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解释病情和判断预后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目的:观察中医药疗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将我院确诊的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给予中药方剂自拟通宁散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氯嗪胶囊口服。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42.37%,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可有效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0.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含量及其与左心功能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纳素(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室功能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122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和20例对照组血浆BNP浓度;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并比较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心力衰竭患者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NP水平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高,其与LVEF呈负相关(r=-0.34,P<0.001),而与LVEDD呈正相关(r=0.65,P<0.001),治疗后随心功能好转BNP浓度下降,LVEF和LVEDD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并能较好反映左室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