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9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变化,预混人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相比,两组最高血糖、最低血糖、血糖标准差有显著差异,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显著减少餐后血糖增幅,减少重度夜间低血糖,减少下餐前低血糖,改善糖化血红蛋白,减少血糖变异性.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前后1,5-AG水平发现,胰岛素治疗后1,5-AG明显升高,且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组的1,5-AG水平明显高于预混人胰岛素组(P<0.01),说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血糖变异性更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国新诊断超重肥胖及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IS)、胰岛素抵抗状况(IR)的差别及降血糖药物干预对其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40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糖耐量正常人测量身高、体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测定0、30、60、120 min血糖、胰岛素.糖尿病患者按空腹血糖(FBG)水平(DMI:FBG<6.9 mmol/L;DM2:6.9 mmol/L≤FBG<8.3 mmol/L;DM3;8.3 mmol/L≤FBG<9.7 mmol/L;DM4:FBG≥9.7 mmol/L)分为4组,每组内以体重指数(BMI)为界分为两个亚组(BMI<24、≥24),比较两亚组IR和IS.93例FBG>8.3 mmol/L者应用格列齐特(达美康)缓释片进行干预治疗1~3个月,血糖达标后重复OGTF并计算干预后的IR及IS,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BMI≥24亚组与正常组相比,存在高真胰岛素血症;(2)在每一组糖尿病患者中,BMI≥24亚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更差,但是IS都优于相应的BMI<24亚组;(3)降血糖药物干预后BMI<24组胰岛素敏感性变化优于BMI≥24组(-4.7±0.9比-5.5 4±1.4,P<0.05),而干预后IS的变化(△I30/△G30)BMI≥24组优于BMI<24组(1.37±0.16比0.50±0.19,P<0.05).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功能随FBG升高而恶化,这种双重恶化的程度在血糖水平相似的超重肥胖及非肥胖患者明显不同;改善高糖毒性可使超重肥胖者胰岛素分泌功能显著恢复,而非肥胖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恢复更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VLDLR) 基因表达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构建携带人VLDLR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VLDLR)。高脂高糖饮食8周后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造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VLDLR治疗组大鼠注射rAAV-VLDLR,糖尿病对照组注射rAAV-0。RT-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骨骼肌、心脏、主动脉、肝脏、脂肪VLDL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检测VLDLR基因对血糖、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及主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结果: rAAV-0组大鼠骨骼肌、主动脉、脂肪VLDLR mRNA及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组,VLDLR治疗组VLDLR mRNA及蛋白水平较rAAV-0组有不同程度增加。VLDLR治疗后4、8周的TG及4、8、12周的TC明显降低(P<0.05),8周HOMA-IR明显降低(P<0.05),LPL活性明显增强(P<0.05),主动脉内膜损伤减轻。结论: 增加VLDLR基因表达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紊乱效果显著,并可在此基础上减轻主动脉粥样斑块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胰岛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对分离纯化的小鼠胰腺胰岛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按DMEM培养液里葡萄糖浓度不同,分为6组:G1组(5.6 mmol•L-1葡萄糖)、G2组(7.8 mmol•L-1)、G3组(11.1 mmol•L-1)、G4组(16.7 mmol•L-1)、 G5组(22.2 mmol•L-1)及G6组(27.6 mmol•L-1)。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活性;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色素C释放和细胞核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当葡萄糖浓度5.6~11.1 mmol•L-1时,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逐渐增加(P<0.05),NF-κB的活性逐渐增加(P<0.05),但此时细胞凋亡未见显著的变化(P>0.05),细胞色素C释放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当葡萄糖浓度≥16.7 mmol•L-1时,与葡萄糖浓度≤11.1mmol•L-1各组比较, NF-κB表达明显增加,细胞色素C的释放也逐渐增强(P<0.05),胰岛细胞凋亡百分率同时也呈明显增加趋势(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以诱导胰岛细胞NF-κB表达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增强,同时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提示NF-κB的激活与胰岛细胞凋亡可能存在必然的联系,抑制NF-κB活性可能对于保护胰岛细胞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内质网应激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应激涉及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等细胞器的应激,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细胞合成、加工蛋白质和贮存Ca^2+的主要场所,对应激极为敏感,其功能紊乱时出现错误折叠与未折叠蛋白在腔内聚集以及Ca^2+平衡紊乱的状态,称为ER应激。ER应激对决定应激细胞的结局如抵抗、适应、损伤或凋亡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其信号通路与效应的研究非常活跃。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IR)、2型糖尿病(DM)在内的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2型DM中超过85%的人表现为肥胖,同时,全球肥胖人口的增加又大大提高了代谢综合征尤其是IR和2型DM的发病率。但是这些疾病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以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仍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16.
唐灵  张木勋 《华夏医学》2002,15(6):726-72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糖尿病SD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建成链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设正常组(N组,6只,糖尿病非治疗组(DM组,8只),糖尿病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DG组,8只)。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体重,24h尿蛋白排泄,肾重等生化指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脏TGF-β1,C-fos的表达及肾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DM组相比,DG组肾脏肥大指数及24h尿蛋白排泄量(P<0.01,<0.05),肾组织TGF-β1表达(P<0.01)及C-fos表达(P<0.05)均明显减少,同时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亦减轻。结论:GbE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鼠胰岛细胞转染Wee1Hu基因对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后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以Wistar大鼠为供者,Balb/c糖尿病小鼠为受者,进行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实验分为2组,每组20只。实验组:将转染Wee1Hu基因的1×10^6个供者胰岛细胞悬于0.5ml无菌生理盐水中,注射至受者的腹腔;空白对照组:将1×10^6个空载体胰岛细胞用与实验组相同的方法注射至受者腹腔。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的部分受者在移植前1周腹腔注射降植烷0.5ml,并于胰岛细胞移植后开始口服环孢素A30mg/kg,直至实验结束。监测2组胰岛细胞移植后的胰岛素释放功能及存活时间。结果 胰岛细胞移植后,空白对照组的受者均维持高血糖,且体重持续下降,平均生存时间为(18±2.5)d;实验组的受者血糖在2d内均降至正常,且体重增加,生存时间延长(38±3.5)d;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维持正常血糖时间为(8±2.3)d,而实验组为(10±2.5)d。实验组中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受者,长期维持正常血糖,平均维持时间超过30d,与空白对照组中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受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胰岛细胞转染Wee1Hu基因可延长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后的存活时间,与免疫抑制剂协同作用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 SD大鼠建成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设正常组 (N组 ,6只 ) ;糖尿病非治疗组 (DM组 ,8只 ) ;糖尿病 +依那普利治疗组 (DE组 ,8只 )。 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体重、2 4 h尿蛋白排泄、肾重、肾组织血管紧张素 等生化指标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脏核因子 - κB的表达及肾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 DM组相比 ,DE组肾脏肥大指数、2 4 h尿蛋白排泄量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 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P <0 .0 5 ,P <0 .0 1) ,肾组织核因子 - κB的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 ,同时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亦减轻。结论 :依那普利通过下调肾组织核因子 - κB的表达发挥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鼠膀胱收缩功能与容量的关系及高血糖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膀胱收缩功能与容量的关系及高血糖对其的影响。方法6周和10周正常组鼠、6周和10周糖尿病观察组鼠、6周和10周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鼠各14只,每组各7只均以BL-410四通道生理记录仪分别进行在体膀胱的容量-压力关系测定及其电刺激下的容量.压力变化差值关系测定和离体膀胱内壁纵行肌条的长度-张力关系测定及其电刺激下的长度-张力变化差值关系检测等。结果正常组、观察组和治疗组均存在基础状态能产生最大膀胱压力和电刺激状态下能产生最大压力增加值的最适膀胱容量,也存在电刺激状态下能产生最大张力增加值的最适肌条长度;且2观察组的最大膀胱压力低于2正常组[(36.100±0.143)VS(39.200±0.139)mmHg、(33.800±0.068)vs(39.100±0.156)mmHg,P〈0.01、P〈0.01]、最大膀胱压力增加值和最大张力增加值也明显低于正常组和治疗组(P〈0.01)。结论正常鼠、糖尿病鼠和糖尿病哺岛素治疗鼠的膀胱收缩功能均符合“气球原理”.高血糖可降低其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温州地区汉族人群G蛋白β3亚基(GNB3)C825T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超重及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性。方法超重及单纯性肥胖组为肥胖专科门诊中随机选取161例超重或单纯性肥胖患者,并于温州市中心血站随机选取313名体重正常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PCR-RFLP检测基因型。结果(1)温州地区汉族人群GNB3 825T等位基因频率为0.428,与其他人种的基因频率显著不同。(2)超重及单纯性肥胖组的TT基因型携带者显著增加(P〈0.01),TT/CT导致肥胖的比数比(OR值)为2.9(95%可信区间1.8-4.7,P〈0.01);TT/CC致肥胖的OR值为2.7(95%CI 1.5—4.7,P〈0.01);TT基因型分布按体重指数(BMI,kg/m^2)分组后,正常体重(18≤BMI〈23)、超重(23≤BMI〈25)、Ⅰ度肥胖(25≤BMI〈30)和Ⅱ度肥胖(BMI≥30)4组均显著高于低体重(BMI〈18组,P〈0.05或P〈0.01);Ⅰ度肥胖、Ⅱ度肥胖组高于正常体重组(均P〈0.05);Ⅱ度肥胖组高于超重组(P〈0.01)。(3)同组男女间比较GNB3 C825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NB3 C825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种族差异,温州地区汉族人群GNB3 825T等位基因频率为0.428,GNB3 825T等位基因与超重及单纯性肥胖呈正相关。GNB3 825T基因型可作为早期预测单纯性肥胖的遗传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