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0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76篇 |
内科学 | 105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51篇 |
综合类 | 112篇 |
预防医学 | 55篇 |
药学 | 2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7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研究肝移植受者早期口服霉酚酸(免疫抑制剂)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的相关性。方法20例肝移植受者口服霉酚酸酯前、后,用酶增强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霉酚酸浓度。服药前(0h)及服药后1,2h,用患者血清处理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淋巴(CEM)细胞,检测CEM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口服霉酚酸酯前,CEM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服药后1,2h(P<0.05);服药后1,2h霉酚酸浓度与相应的CEM细胞增殖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移植受者口服霉酚酸酯后,血清对CEM细胞的增殖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和霉酚酸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索IGRT在保障鼻咽癌IMRT精确性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直线加速器OBI系统对10例鼻咽癌患者实施IMRT,观察并记录每次摆位后、体位调整后、治疗后的IGRT,分析其影像与CT模拟定位影像之间的摆位差异。结果 摆位后左右、头脚、前后方向误差分别为(0.22±1.00)、(-0.37±1.28)、(0.04±1.36) mm;体位调整后对应为(0.29±0.76)、(-0.04±0.78)、(-0.01±0.92) mm;治疗后对应为(0.20±0.78)、(0.16±0.80)、(0.05±0.92) mm。摆位后左右、头脚、前后方向误差≤1 mm概率分别为81.0%、77.6%、88.2%;体位调整后对应为92.5%、96.4%、96.4%;治疗后对应为91.7%、94.9%、96.8%。结论 鼻咽癌患者实施分次IMRT过程中进行OBI系统下的精准IGRT技术非常重要,必要时需参照摆位后的IGRT影像调整患者的放疗体位,修正摆位误差,有效提高分次IMRT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3.
甲磺酸多沙唑嗪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沙唑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多沙唑嗪的疗效和安全性。经过2周的清洗期,共有43例病人入选(试验组22例,对照组21例),按试验流程服药及监测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指标。结果:经过临床6周的药物治疗,临床有效率达86.4%,其中显效率为68.2%,对肝肾功能无影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多沙唑嗪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4.
115.
黄泰茗管棋钟嘉健丘敏敏罗宁邓永锦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3,(2):138-144
目的研究通过在线光学体表监测预测肺癌靶区位置运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个肺癌病例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计划中不同方式获取的CT图像进行实验模拟,以计划CT及原始靶区位置作为基准参考,以四维CT中10个时相的CT和每次锥形线束CT(CBCT)为浮动对象,在其上勾画浮动靶区位置。采用双目视觉表面成像法获取基准和浮动图像体表点云数据,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点云特征信息进行比较。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特征信息差和对应靶区位置差拟合,构建靶区位置在线预测模型。结果左右、头脚、腹背方向,选取的主成分方差解释度分别为99.76%、99.25%、99.58%,模型对靶区位置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为0.0447、0.0837、0.0616 mm。结论基于体表光学数据在线预测肺部靶区实时位置具有可行性,可为临床放疗中靶区位置在线监测验证和剂量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分析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并探讨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在普外科的应用优势。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并结合医院普外科实际情况,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可减少普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中医适宜技术在各级医院中的应用存在不均衡现象,且存在诸多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管理,以促进中医适宜技术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7.
20种药用金丝桃属植物的显微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20种药用金丝桃属植物的显微鉴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整体透明法、石蜡制片法和半薄切片法对20种药用金丝桃属植物不同器官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金丝桃属植物中存在3种分泌结构:分泌细胞、分泌囊(道)和韧皮部中分泌小管道,其中分泌细胞团含金丝桃素类物质,分泌囊(道)和分泌小管道含油脂类物质。20种植物叶的内部分泌结构的类型、分布密度、大小和位置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茎的形态、花萼、花瓣、花药及果实的解剖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该属的内部分泌结构和解剖特征可以作为这20种药用植物的显微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观察活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的蛋白抑制因子-1(PIAS1)基因特异性siRNA干扰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株AR42J后对雨蛙素诱导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在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将靶向PIAS1的siRNA和阴性siRNA转染AR42J细胞,24 h后分别加入雨蛙素继续培养24 h.同时设脂质体+雨蛙素组、雨蛙素组及仅加PBS的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及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siRNA+雨蛙素组、阴性siRNA+雨蛙素组、脂质体+雨蛙素组、雨蛙素组及对照组细胞p38MAPK表达量分别为1.93±0.11、1.22±0.10、1.30±0.17、1.32±0.21、0.12±0.02;P-p38MAPK表达量分别为2.10±0.25、1.36±0.20、1.26±0.15、1.23±0.25、0.58±0.48,siRNA+雨蛙素组较其余各组明显增加(P值均<0.05).siRNA+雨蛙素组细胞TNF-α、IL-1β、IL-6、MMP-9 mRNA表达量分别为1.66±0.15、1.66±0.15、1.90±0.01、1.56±0.20;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2.06±0.37、2.20±0.34、1.80±0.10、1.17±0.05,均较其他雨蛙素处理组表达上调(P值均<0.05).结论 PIAS1参与雨蛙素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p38MAPK活性与下游炎症介质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19.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胃癌患者自身血液中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DC和CIK细胞,二者共同培养后,利用MTT法检测DC细胞联合CIK细胞体外杀伤人胃癌细胞株(MNK-45、MNK-28、SG-7901)的活性。结果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得到的细胞群高表达CD3 CD56 ,平均值达到(56.74±7.63)%。通过彼此相互作用诱导出的细胞群体对胃癌细胞株MNK-45、MNK-28、SG-7901有杀伤作用,且杀伤活性随着效靶比的增加而增强。结论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对胃癌细胞具有杀伤活性,且其杀伤作用与胃癌细胞类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通过给予外源性胸腺素α1(TA1),观察能否减轻SAP的严重程度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和TA1治疗组.SAP模型采用50 g/L牛黄胆酸钠1 mL/kg胰胆管逆行穿刺注射建立,治疗组造模成功后立即皮下注射TA1(100μg/kg),对照组仅给予开腹手术.三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后3,6,12 h处死,收集外周血与胰腺标本.观察TA1对血清淀粉酶、TNF-α及胰腺组织炎症评分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的变化.结果SAP组与治疗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TNF-α水平及胰腺组织炎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2 h治疗组与SAP组相比,TNF-α水平明显下降,胰腺组织炎症评分显著改善(P<0.01).SAP组3,6 h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在12 h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3 h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6,1 2 h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SAP时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外源性TA1可能通过调节CD3,CD4T细胞分化从而减轻胰腺炎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