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58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317篇
预防医学   17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56篇
  2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分析壳聚糖-DNA超微颗粒在关节内的转基因效应。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6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骨科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①模型制备:采用切断内侧副韧带,切除内侧半月板的方法制备骨关节炎兔模型。②基因产品: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Ra基因、IL-10基因。实验分组:15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①空载体对照组(n=3),造模后5d两侧膝关节关节腔注射400μL壳聚糖-PcDNA3.1溶液,共3次,每48h1次。②IL-1Ra基因治疗组和IL-10基因治疗组,每组6只,造模后5d对照侧膝关节关节腔分别注射20μg裸DNA(PcDNA3.1-IL-1Ra或PcDNA3.1-IL-10),实验侧膝关节关节腔注射400μL壳聚糖-DNA超微颗粒(含20μgIL-1Ra或IL-10),注射次数及间隔时间同空载体对照组。实验评估: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L-1Ra和IL-10基因的表达和分布。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学变化。结果:纳入新西兰兔1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IL-1Ra和IL-10基因在关节滑液中的表达:空载体对照组及IL-1Ra基因治疗组对照侧膝关节滑液中未检测到IL-1Ra表达,实验侧于第1次基因注射后7,14d检测到IL-1Ra表达。IL-10基因治疗组对照侧和实验侧均未检测到IL-10表达。②IL-1Ra基因在兔膝关节的分布:IL-1Ra基因治疗组兔软骨表层和中间层部分细胞内表达IL-1Ra,至少持续到第1次基因注射后14d。在滑膜组织中未观察到明显的IL-1Ra表达。③兔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学变化:空载体对照组呈早期骨性关节炎的典型性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软骨细胞坏死,蛋白多糖甲苯胺蓝染色不均一,软骨表层和中间层大部分区域失染,软骨细胞簇聚区域其周围深染。IL-1Ra基因治疗组在软骨损坏方面明显减轻,甲苯胺蓝部分失染。结论:①壳聚糖-DNA超微颗粒的转染效率与基因产品有关。②将IL-1Ra用关节腔直接注射壳聚糖-DNA超微颗粒的方法直接转移入关节腔能一定程度上减轻骨性关节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分析脊柱外科危急值管理质量现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实行PDCA循环管理前(2014年1-12月)27例次危急值管理进行质量现状分析,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全面质量改进,检查管理后(2015年1-12月)发生危急值20例次质量改进现状;对危急值发生的项目及例次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人员危急值处置后,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由30%上升到96%,危急值知识考核合格率由64%上升到98%,责任护士主动参与危急值管理,做好预见性治疗和护理,使可控性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血钾危急值报告下降,血标本送检质量符合率达100%。结论 应用PDCA循环管理不断改进脊柱外科危急值管理中的质量问题,达到了质量持续改进,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构建顺应我国国情、满足社区健康需求的社区护理模式。方法分析中医护理体系的构成以及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优势,构建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功能模式。结果中医护理体系由中医基础理念、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五方面构成,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结论我国社区护理要广泛深入的开展,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真正满足社区人民的健康需求,就必定要走中西医结合护理的道路,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区护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老年女性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PCI、年龄≥75岁的老年女性患者332例,按手术入径方式分为桡动脉组184例和股动脉组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75%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结果 332例患者中有96例接受PCI,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3支病变比率分别为39.7%和47.4%,分叉病变比率分别为60.3%和52.6%。与桡动脉组比较,股动脉组患者手术时间长,外周血管损伤明显增多(P0.05),术后观察时间及卧床时间明显延长,假性动脉瘤、下肢静脉血栓例数明显增多,穿刺动脉闭塞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自身病情复杂,选择桡动脉途径行PCI可以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近期治疗风险小,病死率低,可取得较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调查凉山州地区急诊科护士焦虑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与中国常模比较,分析其焦虑情况。结果急诊科护士SAS评分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中国常模。聘用护士焦虑发生率高于在编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护士的焦虑发生率高于少数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焦虑程度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医院应充分重视并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调查凉山州地区急诊科护士焦虑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与中国常模比较,分析其焦虑情况.结果 急诊科护士SAS评分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中国常模.聘用护士焦虑发生率高于在编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护士的焦虑发生率高于少数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焦虑程度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医院应充分重视并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建立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进行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平台。方法分别测定12例高血压患者在给予降压药氨氯地平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同时收集患者在降压药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的血清,应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对治疗前后的血清蛋白质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8周后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经iTRAQ和ProteinPilot软件分析,共鉴定出232个差异蛋白质,其中降压药物治疗后表达上调和下调超过1.5倍的蛋白质分别有12种和13种。上调的蛋白质主要参与应激、防御和免疫反应,而下调的蛋白质主要参与应激、防御、炎症和凝血反应。本研究结果提示,降压药氨氯地平治疗可以双向调节机体的应激和防御反应,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和改善高血凝状态,从而有利于血压的降低。结论应用iTRAQ技术进行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可筛选获得多种与药物疗效相关的差异蛋白质,为药物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明确各因素对肺动脉高血压患者右室收缩后收缩现象的关联程度,找出影响收缩后收缩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0例肺动脉高血压患者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各项影响因素与收缩后收缩的关联程度.结果 肺动脉高血压患者右室收缩后收缩现象影响因素的关联度依次为,右室前壁厚度> 右室舒张功能指数>游离壁中段舒张期应变率>右室横径>心率>游离壁中段收缩期应变率>肺动脉收缩压.结论 影响收缩后收缩的主要因素是右室前壁厚度.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540例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其中多支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组(CR组,247例),多支病变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IR组,29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远期随访结果。结果与CR组比较,IR组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处数、严重程度、三支病变比例、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分叉病变数量均明显升高(P〈0.05)。随访(32.4&#177;2.4)个月,IR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CR组(P〈0.05)。IR组再次血运重建比例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完全血运重建是MACE、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预测因子(P〈0.05),但未见对远期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实现完全性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长期预后效果优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是MACE事件、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究有用的且能有效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一抗试剂组。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MC、Gal-3、CK19、CD15、Fasicn、FN、CD56、D2-40、P63在57例甲状腺癌、14例腺瘤、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表达。结果:MC、Gal-3、CK19、CD15在恶性肿瘤中单表达率高达86%-98%,同时表达率高达84%,而良性中无同时阳性病例。Fasicn、FN在恶性肿瘤中表达率分别为81%、96%,显著高于良性中的64%与69%,但Fasicn表达定位于间质及脉管壁、阳性程度及面积不稳定。FN背景强阳性,不利于自身对照观察。D2-40阳性表达仅见于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余均为间质淋巴小管、淋巴滤泡生发中心阳性。P63表达仅见于个别细胞核,阳性面积小于5%。CD56在良恶性中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C、Gal-3、CK19、CD15可作为有用的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一抗试剂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