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42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21.
目的 研究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方法 6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在基础检查后实施颈椎后根神经阻滞麻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检查以后实施颈椎横突后结节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复...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灌注成像(CTPI)对胃癌血供和血流动力学评价及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88例,其中63例采用体部灌注扫描序列行灌注扫描,分析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与胃癌局部分化、侵袭的相关性。27例患者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胃癌的位置及供血血管。结果 27例增强扫描患者中20例肝固有动脉、腹腔干、胃网膜右动脉、胃左右动脉应用容积再现(VR)可清晰显示,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细小血管,胃癌血供与肿瘤生长位置有密切关系,胃癌血管基本来自胃自身血管,BV、BF、PS、MTT与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F、BV、PS、MTT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螺旋CTA能够清晰显像胃部肿瘤的血管及血供,提供了肿瘤与血管关系的观察,CTPI可显示胃癌局部分化、侵袭程度。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比研究^(131)I-MIBG显像、^(18)F-FDG PET/CT显像与^(99)Tc^(m)-MDP-WBS多模态显像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CC/PGL)骨转移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PCC/PGL患者共30例,所有患者均伴骨转移且已行以上三种检查(检查的时间间隔为3个月内)。以病理、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骨转移的诊断依据。比较三种检查方法检测PCC/PGL骨转移病灶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使用SPSS 25.0软件分析,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三种检查方法诊断骨转移的价值。结果:30例PCC/PGL患者共检查出骨异常病灶302处,确诊为骨转移病灶271处。^(131)I-MIBG显像、^(18)F-FDG PET/CT显像与^(99)Tc^(m)-MDP-WBS在诊断PCC/PGL骨转移病灶时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是92.00%、96.30%、99.60%、54.17%、92.38%;96.00%、92.59%、99.25%、69.44%、95.70%和88.39%、62.86%、94.78%、41.51%、85.43%。三种检查方法在诊断PCC/PGL骨转移病灶时^(18)F-FDG PET/CT显像灵敏度最高,^(131)I-MIBG显像特异性最好。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经McNemar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I-MIBG显像可作为PCC/PGL骨转移的首选检查方法并指导后续^(131)I-MIBG治疗,^(18)F-FDG PET/CT显像和^(99)Tc^(m)-MDP-WBS可作为可疑病灶^(131)I-MIBG显像阴性时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4.
目的:总结131I美妥昔单抗(商品名:利卡汀)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已确诊的HCC患者79例,采用经肝动脉途径灌注利卡汀治疗。治疗后每月随访患者一般情况、影像学改变、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变化等。对治疗前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评价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利卡汀治疗后71例随访的患者中1个月无复发率为100%,3个月无复发率为76.1%,6个月无复发率为28.2%。所有患者中死亡14例,占19.2%,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均未发生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131I美妥昔单抗用于不可手术切除肝癌患者,尤其是肝功能情况较好患者的疗效明显;是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PPGLs)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术后2年内)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60例初诊为PPGLs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骨转移灶的分布差异。结果:60 例PPGLs患者单发骨转移14 例(23.3%),多发者46 例(76.7%)。发生骨转移的中位时间为 84 个月,早期骨转移者 15 例(25%)。单因素分析示PPGLs患者的年龄与早期骨转移有关(χ2=6.207,P=0.045)。早期骨转移中年龄<60岁者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00,P=0.000)。PPGLs共发现骨转移灶 353处,其中胸椎转移 79 处。27例(45.0%)患者出现骨转移相关并发症,依次为骨痛(88.9%)、麻木(51.9%)、骨折(37.0%)、瘫痪(11.1%)及高钙血症(3.7%)。结论:PPGLs患者的年龄与早期骨转移有关,年龄<60岁者发生早期骨转移多见,绝大多数骨转移发生在手术 2年以后。PPGLs骨转移灶通常为多发,其中以胸椎转移最为常见。骨转移相关并发症最常见为骨痛。 相似文献
26.
脑室内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室内脑膜瘤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脑室内脑膜瘤的CT、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基础。结果本组11例患者,其中8例位于侧脑室,3例位于三脑室。除1例与瘤周脑组织分界不清、浸润性生长、水肿较明显外,余肿瘤呈不规则形分叶状(7例)或类圆形(3例)、边界较清,相应脑室不同程度扩大,邻近脑实质轻度水肿。MRI表现为T1WI等(2例)或稍低信号(9例),T2WI表现为等、稍高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不均匀强化。CT平扫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略高密度影。结论脑室内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RI结合CT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病理解剖特征。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与强的松龙混悬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对比,以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对128例确认为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透明质酸钠治疗组及强的松龙混悬液治疗组,膝关节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5次为1个疗程。结果:透明质酸钠治疗组有效率为92.2%,强的松龙混悬液治疗组有效73.4%,且患者依从性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8.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182例,误诊23例,占12.6%。23例误诊病例中,输卵管妊娠15例,宫角及输卵管间质部妊娠5例,卵巢妊娠1例,宫内宫外复合妊娠1例,双侧输卵管妊娠1例。其中误诊为早孕10例,流产4例,月经不调3例,盆腔炎3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卵巢破裂1例, 相似文献
29.
1临床资料输尿管结石560(男324,女236)例,年龄16~68(平均38)岁.其中左侧输尿管246例,右侧输尿管268例,双侧输尿管46例,合并肾功能减退者28例,合并妊娠12例,孤肾合并输尿管结石5例,上段输尿管139例,中段输尿管154例,下段输尿管267例,合并输尿管狭窄68例,合并输尿管息肉156例,合并输尿管扩张及不同程度肾积水286例,36例有肾或输尿管切开取石史,196例行体外震波碎石效果不佳,其中16例形成石街.本组经X线诊断的阳性结石388例,经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诊断的阴性结石148例,未发现结石经输尿管镜诊断的结石24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分析对比七氟烷、丙泊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方法 选取辽健集团抚矿总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参照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67.28±4.48)岁;研究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66.89±4.31)岁。参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研究组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苏醒质量、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两组T0、T4时刻HR、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1、T2时刻HR、MAP较T0时刻更低,且研究组HR、MAP较参照组更低(均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言语应答时间、拔管时间较参照组更短[(6.18±1.10)min比(8.37±1.92)min、(6.69±1.85)min比(10.23±2.17)min、(9.31±2.38)min比(11.45±2.78)min、(9.75±1.85)min比(11.94±3.04)min,t=7.137、8.952、4.217、4.438,均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头晕、肌肉僵直、体动反应、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3.85%(2/52)比17.31%(9/52),χ2=4.981,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良好,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