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7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2篇
临床医学   174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218篇
综合类   234篇
预防医学   67篇
药学   35篇
  1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目的 通过分析采取不同方法处理的90例多发伤患者的治疗结果,探讨早期全面治疗(ETC)与损伤控制治疗(DCS)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病情严重程度接近的多发伤患者90例,其中采取DCS方法治疗的患者45例(DCS组),以ETC方法治疗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ETC组),入选条件为ISS评分25以上、病情严重度评分为创伤极端严重.结果 DCS组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恢复时间较ETC组短,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DCS组比ETC组并发症及病死率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DCS方法治疗严重多发伤患者,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在选择DCS方法时,除根据多发伤患者生理指标外,还要结合创伤机制、创伤复杂性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2.
无创及微创测量技术——方法、困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创测量(Noninvasive Measurements),又称为非侵入式测量或间接测量,其重要特征是测量的探测部分不侵入机体,不造成机体创伤,通常在体外,尤其是在体表间接测量人体的生理和生化参数。微创测量(Minimally Invasive Measurements)是为了提高检测效果而采取的一种损伤最小的测量方法。无创和微创测量是生物医学中,尤其是在临床诊断中最易被人接受的一种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83.
84.
镍钛形状记忆接骨器促进骨折愈合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对比镍钛记忆合金接骨器(Swan-like memory-compression connector,SMC)与加压接骨板(compression plate,CP)固定下骨折愈合过程的血管形成,探讨SMC内固定下骨折愈合血管形成的特点。方法:25只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形截骨,左侧以SMC、右侧以CP固定,术后2、4、8周行X线摄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SMC组骨折部位血管长入时间明显提前,血管数量较丰富、发育程度优于CP组,8周时SMC组即可见完整血管内壁,内皮细胞发育成熟。结论:与CP相比,SMC组骨折端血管长入的时间较早,保证骨折愈合所需营养成分的供给,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5.
我院2000—01~2005—12行相关影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80例,对其影像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程序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58例,女22例,年龄14~81(平均47.6)岁。临床以无痛性肉眼血尿、腹部肿块、腰痛或低热就诊。 1.2方法X线机为Philips AxiomR200数字X线机,按照常规程序进行IVP检查。超声检查采用GE Vivid 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4.0Hz。CT机为GE Highspeed 16层螺旋CT,轴位扫描,层厚5mm。MR成像采用GE Signa Contour 0.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腹部相控阵线圈,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解剖型记忆聚合器(anatomicdistalradiusNitinolmemoryconnector,DRMC)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记忆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三维建模及有限元方法,分析计算DRMC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时在骨折断面及周围所产生的应力并构建记忆应力场。结果:桡骨远端DRMC持骨支产生轴向持骨力为14.66MPa,持骨支最大主应力值为40~70MPa,最小主应力值为3~7MPa,而加压支应力值相对较大,为20~40MPa。结论:DRMC在骨折线周围的应力分布合理,轴向持骨力有利于早期骨折稳定,加压支纵向加压及记忆效应的存在,可将被固定的废用段转化为生长段,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内侧切口改良Chevron截骨结合外侧组织松解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改良Chevron截骨结合外侧组织松解治疗轻中度拇外翻患者26例,其中男2例,女24例;年龄45~65(54.6±4.8)岁;病程1~5(7.5±3.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足HVA(拇外翻角)、IMA(第1、2跖骨间角),并采用AOFA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6例患足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跖骨头坏死、拇外翻畸形复发等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皮肤轻度麻木症状,考虑皮神经损伤引起。2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9.12±2.06)个月,术前HVA(30.01±3.71)°、IMA(14.00±1.50)°与术后的(9.41±4.16)°、(7.00±0.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AOFAS评分为54.77±9.59与术后的92.73±5.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优19例,良7例。结论:内侧单切口行改良Chevron截骨(必要时加做Akin截骨)并Acutrak全螺纹无头加压螺钉固定,并适度松解关节外侧软组织以治疗轻、中度拇外翻,具有暴露充分、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愈合较快的优势,而且通过适度的外侧松解,必要时Akin截骨配合内侧关节囊紧缩,较好地恢复内外侧软组织平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对实验性骨折愈合中皮质骨胶原构筑的影响。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肱骨干截骨后,随机选取一侧用SMC固定,对侧用4孔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分别在术后2、4、8、16、32周时各处死4只动物取材,扫描电镜观察固定段皮质骨胶原构筑的变化。结果 SMC组在整个固定过程中,皮质骨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而DCP组术后4周,胶原排列出现稀疏,局部有小吸收陷窝形成;术后8周,胶原排列紊乱,且有多个吸收腔形成;术后16周,DCP组胶原纤维出现中断;术后32周,DCP组骨质松化更加明显。结论SMC具有材料特性和几何构型上的优势,不仅对骨干不产生应力遮挡效应,而且对骨血供损伤也非常轻,故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解剖型记忆聚合器(anatomic distal radius Nitinol memory connector,DRMC)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记忆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三维建模及有限元方法,分析计算DRMC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时在骨折断面及周围所产生的应力并构建记忆应力场。结果:桡骨远端DRMC持骨支产生轴向持骨力为14.66MPa,持骨支最大主应力值为40~70MPa,最小主应力值为3~7MPa,而加压支应力值相对较大,为20~40MPa。结论:DRMC在骨折线周围的应力分布合理,轴向持骨力有利于早期骨折稳定,加压支纵向加压及记忆效应的存在,可将被固定的废用段转化为生长段,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0.
脊椎外伤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外伤引起不同的病理改变,有着不同的治疗方式,因此脊柱外伤的准确诊断和完整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X线平片检查在脊椎外伤中占有重要地位.CT可对复杂的骨折提供更准确的诊断,MRI问世后,不仅可显示骨质损伤,还可显示椎旁软组织及椎管内的损伤情况.本文对60例脊椎损伤的病例进行了X线、CT、MRI检查,结合临床资料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