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7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2篇
临床医学   174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218篇
综合类   234篇
预防医学   67篇
药学   35篇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天鹅记忆接骨器 (SMC)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骨矿含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揭示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肱骨干截骨后 ,随机选取一侧用天鹅型形状记忆接骨器固定 (SMC组 ) ,对侧用 4孔加压接骨板 (DCP)固定 (DCP组 ) ,分别在术后 2、4、8、12、16周时杀死取材 ,行骨折部骨矿密度测量和抗拉伸力学性能测试 ,观察固定段骨矿含量和力学性能变化。结果 术后 4周开始 ,SMC组骨矿含量开始高于DCP组 (P <0 0 1) ,至术后 16周时 ,两组含量接近。在同一时间段内 ,SMC组的抗拉伸刚度明显优于DCP组 (P <0 0 5或P <0 0 1)。DCP组术后 12周以后 ,其力学性能即不再增加。结论 SMC与DCP相比 ,具有材料特性和几何构型上的优势 ,有助于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矿物质的沉积 ,防止固定段骨骨质疏松发生 ,使骨的力学性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62.
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治疗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2005年2月,收治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43例,其中陈旧性骨折25例,新鲜骨折16例,畸形(大于90 d)2例;复杂骨折与缺损34例,简单骨折与缺损9例.缺损体积3~9 cm^3,平均4.5cm^3.采用改良髋臼入路,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三维记忆锁定碎骨;髋臼碎骨关节面整复法;自体髂骨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法;自体骨+人工骨填塞及骨腊隔离法等术后相关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86个月,平均15.7个月.粉碎骨折关节面粉碎+填补压缩体积至头臼解剖复位31例;自体髂骨后壁“解剖性重建头臼解剖复位”12例;40例患者经过平均5.3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异位骨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骨融合.结论本文介绍了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新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大转子后半截骨在涉及臼顶后上部的髋臼骨折手术显露中的作用.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32例涉及臼顶后上部的髋臼骨折患者,其中28例获得随访,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9岁(16~73)岁;新鲜骨折19例,陈旧性骨折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进行显露,采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固定髋臼骨折及大转子截骨块.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48.9个月(19~95个月)随访.根据Matta标准:解剖复位17例,满意复位10例,不满意复位1例.所有髋臼骨折均一期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所有截骨块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无骨不连、截骨块近端移位、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患者髂腹股沟切口发生浅表感染,经定期换药后切口二期愈合;2例患者骨折愈合后出现内固定刺激征,术后6个月取出大转子部位内固定.外展肌力根据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分级系统评定:4级3例,3级1例,其余患者肌力末受明显影响.采用d'Aubigne & Postel 临床分级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0例,良1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9.3%.结论 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能够提供可靠的臼顶后上部显露,可以满足髋臼骨折的复位要求.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whether posterior trochanteric osteotomy can provide adequate exposure to facilitate surgery for acetabular fractures.Methods From January 2000 to January 2008, 32 cases of acetabular fracture involving the acetabular dome underwent posterior trochanteric osteotomy for a better exposure to facilitate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cetabular tridimensional memory fixation system(ATMFS).Of the 32 cases, 28 were followed up.They were 16 men and 12 women, with a mean age of 39.9 years (16 to 73) .There were 19 fresh fractures and 9 old ones.Results Twenty-eight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of 48.9( 19 to 95) months .According to Matta criteria, anatomical reduction was achieved in 17 cases, satisfactory reduction in 10 cases, and unsatisfactory reduction in one old fracture.All the fractures got direct bony union with no displacement or deep infection.All the osteotomy fragments healed within 14 weeks without any nonunion, proximal migration, loosening or breakage of hardware or deep infection.Superficial infection occurred in one patient but healed after regular dressing.Two patients had to sustain removal of the implants from greater trochanter because of irritation.According to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 grading system, the strength of the abductors was of Grade 4 in 3 patients, of Grade 3 in one patient and normal in the rest.By the modified d'Aubigne & Postel scoring system, the excellent to good rate was 89.3%.Conclusion Posterior trochanteric osteotomy can provide an adequate exposure of the acetabular dome without such complications as nonunion, proximal replacement or weakness of the abductors which often occur after the conventional oblique osteotomy.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髋臼后壁重建区臼面软骨修复的组织学特点,初步探讨软骨柱播种在其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2只家犬共24髋,随机分为3组,均采用后壁截骨法建立髋臼后壁60°弧1/2缺损的动物模型,两侧髋臼后壁缺损区分别选用不同的重建方法:A组:解剖重建+软骨柱播种,B组:解剖重建,C组:普通重建。术后12周取材进行大体形态、光镜观察,参照Pineda标准对新生组织进行评分。结果 A组中以成熟、新生类透明软骨修复缺损,B组为类纤维软骨修复,C组为纤维肉芽组织或板层骨修复。A、B、C组关节软骨修复Pineda总评分平均分别为(5.1±0.1)、(6.5±0.2)、(12.3±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7,P=0.00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剖重建促使部分软骨柱集中在缺损区,其修复组织具备部分关节软骨的组织特性,能够较好地替代关节软骨。  相似文献   
65.
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有近十余种,但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点及局限性[1-4].2006年2月至2008年8月,我们应用改良第1掌背桡侧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对17例拇指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6.
断臂寄生大腿及二期再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6月30日14时许,我科收治一例右前臂中段绞轧离断伤患者,急诊行离断右前臂左大腿上段暂时寄生及残端清创缝合术。26d后行原位二期再植,同年11月行右前臂功能重建,目前右手能持物,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右前臂中段被机器绞轧离断2h急诊来院。入院查体:心率:128次/min,血压50/0mmHg,呼吸26次/min。急性重度贫血貌,烦躁,呈休克状。右前臂中段完全离断,残端有少量渗血,污染严重,局部肌肉组织毁损,部分裸露肌肉发暗,远近段皮肤广泛剥脱。离断肢体皮肤剥脱至腕关节,屈…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金龙胶囊联合放射治疗对胸部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8例中晚期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用金龙胶囊联合放射治疗,对照组52例单用放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体重、Karnosfskv评分及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7.1%,对照组有效率为34.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Kamosfskv评分及体重稳定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升高CD3^+及CD4^+、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龙胶囊联合放射治疗对胸部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8.
医学影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医学影像学课程的特点,自行开发制作医学影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对提高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水平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应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中药蜜炙,缓和药性,增强疗效,深受临床的欢迎,要保证蜜炙中药的临床效果,不能忽视质量问题.关于蜜炙品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国家药典和各省制定的<炮制规范>,但中药蜜炙是一项传统的炮制技术,要善于学习前辈老药师的经验,在炙药过程中,认真细致掌握其中的奥妙和技巧,怎样鉴定蜜炙品的质量,笔者体会,蜜炙品应有一定的光泽,用手抓之不黏手,所说不黏手,并非是完全不黏,应手抓成团,松开又可散开,有似黏非黏之感,蜜炙品应纯正无杂质,从里往外透发着蜜香味.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32例喉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sIL-2R与急性期蛋白(α1—AT、α1—AG、HP)的检测,发现喉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sIL-2R与急性期蛋白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二者有正相关性(P<0.01)。在喉癌患者中,声门上型和混合型喉癌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声门型喉癌(P<0.01),临床Ⅲ、Ⅳ期喉癌患者血清中sIL-2R与急性期蛋白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及P<0.01),手术后短期内sIL-2R水平升高。因此,sIL-2R与急性期蛋白联合检测,对喉癌的临床分型、分期、疗效评价及预后监测均具有指导意义,且具有简便、快速、无创伤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