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0篇
  4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应答组55例、部分应答组71例、无应答组24例基线,治疗12周、24周、52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正常对照组CD3+、CD4+、CD8+T细胞数以及CD4+/CD8+比值均降低(P<0.05)。治疗前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及无应答组的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替比夫定治疗后,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在完全应答组及部分应答组均较无应答组升高(P<0.05)。在完全应答组内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自服用替比夫定12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基线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部分应答组内CD3+、CD4+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从服用替比夫定24周起较基线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应答组治疗各时间点与基线相比较,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替比夫定治疗后可抑制其HBV复制,替比夫定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33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0例中度、32例重度、64例肝硬化、5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30例健康人,采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以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下降最显著;HBe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数较HBeAg阳性患者显著减少(P〈0.05);HBV DNA载量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严重的HBV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程度与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的高发病率与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工作质量,是社会与家庭的沉重负担,如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是医生与患者迫切关心的问题。我们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并与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探讨强化神经功能重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口服中药加外用开塞露纳肛预防胃肠道手术后腹胀体会;方法对6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6岁,手术后常规早下床活动,8~12小时内未恢复肠蠕动者顿服自拟方中药150~200ML后2小时用开塞露1~2支纳肛,肠蠕动恢复平均时间19.2小时;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7岁,手术后常规早下床活动,肠蠕动平均时间30.3小时;结论胃肠道手术后8~12小时内口服中药汤剂加外用开塞露可提前10~24小时恢复肠蠕动.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中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尿毒症患者的存活时间越来越长,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讲,建立长期血管通路尤为重要。但由于部分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或不能长期维持动静脉内瘘。2004年1月-2007年3月.我们应用长期性双腔导管深静脉插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进行透析76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系例并发症,并对其进行预防和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电话回访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电话回访记录本,对80例新生儿于出院第1天、第7天、第30天进行回访了解疾病康复、生长发育情况。通过回访给予正确的指导,问题得到解决,患儿家属满意。认为电话回访及早发现问题,预防并发症,对于提高院外新生儿保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我院1997年12月~1998年10月住院分娩381例,其中40例需剖宫结束分娩者,包括头盆不称24例、胎儿宫内窘迫11例、臀位8例前置胎盘1例、过期妊娠5例。均为第一产,剖宫产率为10.5%。1.2 方法 取脐耻之间用1%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待胎儿娩出后,酌情静脉注射杜冷丁50mg~100mg。2 结 果40例切开腹膜之前麻醉满意,有15人感腹膜牵拉不适,占37.5%。切开子宫下段取出胎儿时,子宫肌肉松驰不够,34人感宫缩样疼痛,占85%,杜冷丁注射后迅速止痛。…  相似文献   
19.
妇科恶性肿瘤病人行子宫及卵巢切除术 ,因触及生殖系统 ,有其特有的心理问题。由于女性的特殊生理特点 ,以及传统思想的影响与性知识的缺乏病人常有来自手术以外的心理压力 ,如对夫妻生活、生育能力的担扰、术后体形改变及是否会过早衰老 ,又对术后预后、生存期的担扰 ,表现为消极、悲观、抑郁等情绪 ,对疾病比较敏感 ,心理承受能力差。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癌症病人生存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1] 。因此 ,本文认为 ,护士对病人及家属运用爱与情感的方法 ,能对病人的心理反应得到缓解 ,对促进康复有一定的意义。1 “爱”1 1 “爱”是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颅脑外伤病人输液中的应用。方法:114例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57例。A组从上肢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PICC于上腔静脉进行静脉输液;B组从股静脉穿刺置入静脉留置管于下腔静脉进行静脉输液。结果:A组操作时间<15 min48例(84.2%),≥15min9例(15.79%),B组操作时间<15 min 0例(0%),≥15 min 57例(100%),两组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均<0.01)。一次穿刺成功率:A组为96.49%,B组为85.9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置管期间主要并发症总发生率:A组为12.28%,B组为84.21%。结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并能有效地保证颅脑外伤病人的治疗用药,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