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67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6篇
  4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进一步研究氯丙烯的中毒机理,探讨氯丙烯对神经细胞内钙稳态与能量合成的影响。方法用Fura-2/AM、电子探针X线微区分析、ATP生物发光分析等方法测定氯丙烯染毒后鸡胚脑神经细胞内游离Ca2+、钙百分含量及ATP、ADP、AMP含量的改变。 结果随着氯丙烯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游离Ca2+浓度、钙百分含量明显增加(P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于1999-04-28急症入院。患者于8天前纤维胃镜检查,术后即感咽痛,影响进食。抗生素治疗后咽痛、吞咽痛加剧,伴喝水呛咳、发烧,同时伴右侧颈痛。3天前,出现呼吸困难,颈部肿痛明显,不能平卧,行右侧颈部穿刺,抽出脓液2ml。切开后未引流出脓液。查体:T38.4℃,BP18/  相似文献   
13.
HIV/AIDS患者基因变异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HIV-1感染者/AIDS患者体内不同亚型HIV-1tat基因序列特征、突变特点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集辽宁省22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血液样本,提取含有整合HIV-1前病毒的基因组DNA,nested-PCR扩增后直接测序,并做序列排列比对、翻译和分析。结果22株辽宁省流行的HIV-1病毒分属B^ 及B^ /C重组亚型。AIDS患者体内病毒tat区第一显子发生氨基酸突变,58位点出现T取代A,无症状感染者未发现此变异。此外还发现7,20,24,59,62,64位点出现取代变异,这些变异在AIDS病组要高于无症状感染组。结论 B^ 和B^ /C重组亚型HIV-1tat基因第一外显子氨基酸序列发生的变异与疾病进展相关;同时还发现AIDS患者的tat基因第一外显子的其它一些取代变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国B’和B’/C亚型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的基因序列及其二级结构的特征和变异特点,探讨其与HIV-1感染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辽宁、吉林和云南省HIV-1感染者中选取病情呈缓慢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8例和B’/C亚型感染者5例,选择年龄、性别感染时间与前二者匹配的病情呈典型进展的B’亚型感染者26例和B’/C亚型感染者9例。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前病毒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的tat基因,纯化后直接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序列编辑后翻译成氨基酸序列,进行氨基酸变异情况分析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 B’和B’/C亚型缓慢进展者、典型进展者Tat第一外显子中发现多种氨基酸替换,但除A58T外均未显示出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的明确相关性。23N、31S、32Y、46F变异均显示出亚型特异性;Tat蛋白的二级结构未发现规律性变化。结论 中国HIV/AIDs患者tat第一外显子某些位点的基因变异,如A58T可能与病毒载量以及疾病进展有关,Tat蛋白的二级结构可能与HIV感染后的疾病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肌无力的免疫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症肌无力 (MG)免疫疗法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在 2 385例重症肌无力大样本基础上 ,对不同免疫疗法进行疗效评估 ,并设相应对照组。结果 泼尼松中剂量冲击、小剂量维持疗法治疗 60 0例MG患者 ,总有效率为 94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 ;胸腺切除治疗MG ,按围术期处理后 ,死亡率和近期加重反应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按患者情况选用不同的免疫疗法 ,可获较好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MG有良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6.
膈肌脚指膈肌自腰椎向上起始部分的肌纤维,长度约占2—3个腰椎。膈肌脚病变因位置低且靠后,常规影像学检查易忽略。笔者分析了PET/CT显像对膈肌脚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对比PET和CT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康人在步行过程中下肢运动学、动力学、地面反作用力以及表面肌电信号的重测信度。方法:采用VICON (NEXUS 1.8.5)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NORAXON无线表面肌电图测试13名健康人步行过程中下肢运动学、动力学、地面反作用力以及表面肌电信号的重测信度。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测量标准误(SEM)比较两次测试结果的相对信度与绝对信度。结果:步行过程中步速、下肢运动学、动力学、地面反作用力以及表面肌电信号均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 0.78~0.96,运动学参数测量标准误SEM%为4.18~15.6,动力学参数SEM%为3.31~21.82,地面反作用力SEM%为1.70~16.67,表面肌电信号SEM%为8.00~11.11。结论: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结合表面肌电图可用于评估步行时下肢运动学、动力学、地面反作用力以及表面肌电信号,且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思路。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0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自身抗体、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PBC患者中91例(89.21%)为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纳差、口干、厌油、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体征主要表现为黄疸、脾大、肝大、双下肢浮肿、腹水;生化检查主要表现为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 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升高,GGT升高较突出。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M2,AMA-M2)阳性组(81例)与AMA-M2抗体阴性组(21例)比较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46例)与无肝硬化组(56例)中两组血清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M2,AMA-M2)、抗核膜糖蛋白抗体(anti-gp210 antibodies,抗gp210)、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抗体(anti-Sp 100 antibodies,抗Sp100)、抗-Ro52抗体(anti-Ro52 antibodies,抗Ro52)、抗前髓白血病细胞抗体(anti-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ntibodies,抗PML)阳性率分别为54.35%,89.13%,41.30%,13.04%,43.38%,10.87%和57.14%,71.43%,42.86%,12.5%,51.79%,3.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三联体抗体(anti-BCOADC-E2 PDC-E2 OGDC-E2 antibodies,抗3E-BPO)在肝硬化组与无肝硬化组阳性率分别为84.78%和5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肝组织病理检查确诊PBC患者的AMA-M2抗3E-BPO阳性率比其他抗体的阳性率高。结论:PBC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多样;AMA-A2与抗3E-BPO串联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阳性率;抗3E-BPO抗体可能作为评价PBC严重性的指标;对于自身抗体阴性的疑似患者,需进一步做肝组织病理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CT技术评价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肌肉质量。方法 拟接受腹股沟疝手术、年龄在70~90岁的男性住院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40~50岁1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为成人对照组,10名同年龄段接受健康查体老年人为老年对照组,记录一般资料,应用CT技术扫描腹部和大腿,通过专用软件计算相应肌肉面积。结果 研究组握力(36.44±14.15)kg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77.30±22.69)kg (P=0.001),研究组小腿围(25.18±2.31)cm 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27.62±2.33)cm (P=0.006)。CT扫描显示研究组与成人对照组L3(第3腰椎)平面腹部面积、皮下脂肪面积、腹腔脂肪面积和竖脊肌总面积相近,研究组腹部肌肉面积(12 094.23±1 970.30)mm2和竖脊肌肌肉面积(1 642.60±266.90)mm2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的(17 462.00±1 600.58)mm2和(2 003.50±350.91)mm2(P=0.001, P=0.007)。L3骨骼肌指数为50.64±7.52,存在肌肉减少症(≤52.4)为66.7 %(20/30)。与同年龄正常查体老人腹部肌肉CT结果相似。研究组下肢骨骼肌面积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P=0.001),下肢脂肪和股骨面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肌肉质量和力量明显低于成人对照组,CT技术可作为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20.
Weingarten于 194 3年首次将具有产生痉挛性支气管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和两肺出现弥漫性斑片阴影的综合征命名为热带性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tropicalpul monaryeosinophilia ,TPE)。 5 0年代后逐渐认识到丝虫感染是TPE的病因[1] 。本病在丝虫流行区域较常见 ,如印度、斯里兰卡等东南亚一些国家 ,非洲以及中国的沿海地区也是TPE高发区。由于从流行区到非流行区的移民或旅游 ,在西方国家也可见到TPE的病例。本病以男性为多见 ,男女比例 4∶1,年龄多在 2 0~ 4 0岁。1 病因  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