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目的:探讨海昆肾喜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0只,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空腹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模型,模型组大鼠按55mg/kg,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72h后血糖≥16.7mmol/L,尿糖≥4个 者为糖尿病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血糖高低随机分组,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海昆小剂量组和海昆大剂量组,给药12周。第4、8、12周末收集大鼠24小时尿量及检测尿蛋白量。12周末处死大鼠,取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甘油三酯(TG)等,采用HE、Mallory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海昆肾喜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蛋白尿,增加体质量,降低Scr和BUN,改善肾功能,调节TG,改善脂代谢紊乱,海昆肾喜能够明显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病理损害,并且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内的CTGF在细胞浆内的表达(P<0.01)。结论:海昆肾喜可能抑制CTGF蛋白的过度表达,进而减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g1、Rb1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内一次性注射STZ 55 ms/kg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每周测体重,于第4、8、12周末用考马斯亮蓝法测24 h尿蛋白.12周后检测BUN、Scr、TG,计算肾重体重比,肾组织进行HE、Mallory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 分别检测肾组织TGF-β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Rg1、Rb1组大鼠体重各周均高于模型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Rb1组大鼠肾重体重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Rg1大剂量组、Rg1小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Rg1大剂量组、Rg1小剂量组及Rb1组大鼠在第4周、第8周,可以降低24 h尿蛋白含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第12周,Rg1大剂量组、Rg1小剂量组及Rb1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生化方面与模型组比较,Rg1大剂量组、Rg1小剂量组及Rb1组可以降低大鼠BUN,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可以降低Scr,Rg1大剂量组及Rb1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Rg1小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Rg1、Rb1可以减轻肾脏病理学改变.与模型组比较,Rg1小剂量组、Rg1大剂量组及Rb1组可以减少肾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均有极显著减少(P<0.01);Rg1小剂量组、Rg1大剂量组及Rb1组TGF-β1mRNA表达,具有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g1、Rb1通过抑制DN大鼠肾组织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进而保护DN大鼠肾脏功能,这可能是Rg1、Rb1防治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3.
实验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性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病理学的共同基础,因此,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复制是研究肝纤维化的前提之一。目前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概括起来有以下6种,笔者就动物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并提出创建肝纤维化证候动物模型的设想。1中毒性肝损伤模型1.1四氯化碳(CCl4)造模CCl4是经典的诱发肝纤维化的一种选择性肝毒性药物,可引起脂质过氧化增强,从而损伤肝细胞。一般将其溶于甘油等溶剂中,经口服、腹腔或皮下注射,其中皮下注射最常用。造模方法分为单纯性和复合…  相似文献   
84.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85.
温阳降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温阳降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作用机理,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以温脾汤为实验对照组,对Wistar系大鼠嘌呤性CRF进行了究。结果:与病理比较,温阳降浊汤组大鼠(1)饮食、体重、尿量分别增加(P〈0.05);(2)Scr、BUN、降低(P〈0.01);(3)血Na(P〈0.05)、Ca(P〈0.01),增加,血K(P〈0.05)、P(P〈0.01)降低;(4)血浆游离氨基酸苏氨酸(P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糖肾平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对肾组织TGF-茁1 蛋白及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 大鼠,50 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10 只,模型组40 只。模型组大鼠按55mg·kg-1,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72h 后血糖逸16.7mmol·L-1,尿糖逸4垣者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血糖高低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糖肾平胶囊组。每周称体重,第4、8、12 周分笼收集24h 尿液检测24h 尿蛋白定量。用药12 周,处死大鼠行血液生化指标BUN、Scr、TG 检测及肾组织Mallory 染色,观察生化指标和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分析肾组织TGF-茁1 蛋白及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摄食减少、精神不振、活动迟缓、尿量减少、体重减轻、24h 尿蛋白定量增高、肾脏病理改变等,而糖肾平胶囊组对以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并优于厄贝沙坦组;正常组及用药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胞浆有轻度TGF-茁1 蛋白及mRNA 表达,模型组则呈强阳性表达。糖肾平胶囊组与模型组比,TGF-茁1 蛋白及mRNA 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糖肾平胶囊可通过对肾组织TGF-茁1 蛋白及mRNA 表达下调而发挥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肾阳虚证候在不同慢性肾脏病(CKD)病程阶段和时间演变中的变化特征,从而探索肾阳虚证候在CKD中的演变规律。方法 按照相关标准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集256例CKD患者的证候信息,制定“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评价量表”,利用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SPSS Modeler 18.0软件、Gephi 0.9.2软件和R 4.2.1软件,采用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概率转移矩阵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CKD各期人群的证候信息及1周年时的证候变化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并对各期患者的肾阳虚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在CKD人群中,女性中的肾阳虚证比例显著高于男性(P<0.01),65岁以上人群中占比高于65岁以下人群,并且随着肾病进展,肾阳虚证人群比例上升,CKD Ⅳ~Ⅴ期人群中的肾阳虚证比例显著高于CKD Ⅰ~Ⅱ期(P<0.01)。CKD Ⅰ~Ⅴ期,暗淡舌频率持续升高,胖大舌和齿痕舌在CKD Ⅲ期以后频率升高,厚苔和腻苔在CKDⅤ期位居频率分布的前3位,在CKD Ⅲ期以后,位居频率分布前3位的全是以肾阳虚证为特征的弱脉、沉脉和细脉。舌脉复杂网络分析显示CKD终末期患者的核心舌脉特征是齿痕舌、白苔、沉脉和细脉。症状频数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畏寒喜暖、膝软乏力、形寒肢冷是CKD Ⅰ~Ⅲ期肾阳虚证患者症状频率分布位居前3位的主要症状,在CKD Ⅳ~Ⅴ期,困倦乏力、水肿、夜尿频多等阳虚水泛的表现成为特征性症状。水肿、面色晄白、腰膝酸软、便溏、精神萎靡症状的积分及肾阳虚证总积分随疾病进展逐渐升高,在CKD不同阶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病性证素频数分析显示,随着疾病进展,阳虚证、痰湿证、血瘀证、浊毒证频率逐渐升高并且在CKD不同阶段分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阳虚证是贯穿CKD各期的核心证素,是CKD的主要证素类型,而痰湿证、血瘀证和浊毒证等兼证在CKD中后期逐渐显现。在CKD肾阳虚证人群中,作为兼夹证的痰湿证、血瘀证和浊毒证在不同CKD阶段的分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随着疾病进展,痰湿证、血瘀证、浊毒证和饮停证这些兼证与肾阳虚证的关联程度逐渐增强。比较CKD肾阳虚证在1年内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病位以肾为中心,在脾、胃、心和肝之间传变,肾阳虚证有23.81%的概率向气虚相关证候(脾肾气虚、肝郁脾虚和心气亏虚)转化,23.79%向阴虚相关证候(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和肝胃阴虚)转化,9.52%向湿证相关证候(痰湿内阻和风湿痹阻)转化。而脾肾气虚证有20%向肾阳虚证转化,气虚血瘀证有33.33%向肾阳虚证转化。结论 随着CKD Ⅰ期进展到CKD Ⅴ期,肾阳虚症状的严重程度在逐渐加重,肾阳虚证候特征逐渐显著,并且痰湿、血瘀和浊毒等实邪证素在逐渐增多。随着时间的变化,CKD肾阳虚证有向气虚、阴虚和湿证相关证候演变的趋势。这些规律的发现,为CKD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88.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综合中医、西医之长对其进行研究,有效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与提高其疗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理论特点、发病病机、中医辨证与微观辨证三方面对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进行探析,从证候研究与疗效评价阐释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现代应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阐释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特点,为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9.
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不仅给众多患者增加了精神和经济负担,也给我国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带来重大问题,而结合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手段对其进行干预、治疗,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全民大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中医大家都曾对“肾阳虚”证候进行了大量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方药,现代中医药工作者依据中医典籍理论,对这一证候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认为其与慢性肾脏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通过运用一系列的现代科学实验技术对二者的相关内涵进行探索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慢性肾脏病临床常用相关生物学指标和“肾阳虚”证候的相关研究入手,并将一系列临床、实验研究进行阐述分析,进而对二者相关性论述,针对当前关于“肾阳虚”证候与慢性肾脏病生物学指标相关研究较为片面、欠缺的现状,系统总结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候相关生物指标的研究方法,为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辩证标准规范化研究提供科学思路,进而为中医学证候本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0.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肾病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和肾功能异常等,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并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肾阳虚是CKD的重要病机,肾阳虚证与CKD的发展过程具有密切联系。肾阳虚证是中医脏腑辨证理论中的重要证候之一,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本,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的作用,若肾阳不足,对各脏腑的温煦功能减弱,则出现肾阳虚证,以畏寒肢冷,面色?白或黧黑,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弱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相关研究,从动物模型及组织病理学、水液代谢、神经内分泌、生化代谢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分析其异常变化,并深入探讨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证候标准化研究和治疗研究,分别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方面对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研究思路与方向,为将来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