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目的:探讨补肾益髓生血法再障大鼠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及其机制的影响。方法:60Co-γ射线联合环磷酰胺建立再障大鼠模型,以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康力龙组、益髓生血组、温肾生血组和滋肾生血组复方中药灌胃大鼠,制备其含药血清培养正常大鼠骨髓细胞,培养体系中含药血清比例为20豫,进行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计数;收集集落细胞,RT-PCR 检测红系GATA-1 mRNA及粒系PU.1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骨髓有核细胞显著减少(P<0.01),造血祖细胞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粒单核系造血祖细胞集落(CFU-GM)数目均明显降低(P<0.01),GATA-1、PU.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个治疗组大鼠骨髓有核细胞升高,造血祖细胞CFU-E、BFU-E 和CFU-GM 数目显著增加(P<0.01);滋肾生血组CFU-E、BFU-E明显优于益髓生血组(P<0.01);滋肾生血组CFU-GM优于益髓生血组、温肾生血组。各治疗组GATA-1、PU.1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滋肾生血组GATA-1 mRNA表达明显高于益髓生血组、温肾生血组(P<0.05);滋肾生血组PU.1 mRNA表达高于益髓生血组、温肾生血组。结论:补肾益髓生血法可能通过增加GATA-1、PU.1 mRNA表达而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其中滋肾生血法优于益髓生血法和温肾生血法。  相似文献   
12.
脏躁病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方证俱简,如“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验之临床,往往缺乏捷效。笔者从郁论治,效果满意,兹结合临床谈一下治疗体会。 脏指心脏,躁为躁动不安之意。脏躁病以悲伤欲哭,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时时欠伸为主证。各种原因致情志不畅,肝气郁滞;久郁不解,气滞血瘀;郁而不伸,伤及脾肾,脏腑失濡,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发为脏躁病。其涉及多个脏腑,但以心脾肾为主,尤以心为轴心。由于病程长短有异,个人体质有别,主证各有侧重,只有区别不同证型论治,方可获良效。 1 肝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2月我国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中医学"瘟疫"范畴,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面对这一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该文基于《温疫论》理论,从临床实际出发,对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传变以及辨证论治进行了解析。根据此次疫情的特点,新冠肺炎的病因为感受"戾气",病机为疫毒遏湿,其传变遵循《温疫论》"表里九传"规律,可分为顺传与逆传,病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阶段性。初期邪伏膜原、疫毒遏湿,应开达膜原、祛湿化浊、宣透疏利;中期病邪可顺传于表,此时应当使用辛凉解表之剂,通过战汗透邪,使邪随汗出,若湿毒入里化热,致肺络受损,腑气不通,里实热结,当通腑泻热,攻下逐邪,给邪以出路;若失治、误治、病邪太过,可致病邪内陷心包,造成神昏谵语、躁扰不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内闭外脱的危重表现,治疗上注意攻补兼施,开闭固脱;恢复期,由于余邪未尽,且热病易伤阴耗气,治疗上不仅要预防余邪反复,更要滋阴补血,恢复正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吴又可提出"祛邪为第一要义、忌妄汗下法、顾护脾胃"三大法则。《温疫论》对"瘟疫"的病因病机、传变和辨证施治有着系统的认识,为后代战胜历次瘟疫提供了宝贵经验,这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治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部分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因炎症风暴的发生而出现病情的急剧加重,并发急性呼吸窘迫、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对于炎症风暴,目前西医多采取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人工通气辅助等措施。人工肝、血液净化疗法、体外膜肺氧合等技术的日益成熟,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死亡率,但因设备要求较高等诸多条件限制,尚未得到广泛开展。从中医角度看,COVID-19基本病机为疫毒外侵,肺脾受邪,损伤正气,病理性质涉及湿、热、毒、瘀、虚。病情发展至炎症风暴阶段,邪盛正虚,出现邪毒闭肺、毒扰心神、瘀毒互结与气阴亏虚并见,严重者甚至出现阴竭阳亡的危候。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显示,多种中草药对病毒性肺炎和细胞因子风暴具有多靶点的免疫调节作用。中医药在炎症风暴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均有参与,早期祛邪为主,控制炎症、阻断炎症风暴的发生,降低重症发生率;中期祛邪扶正并进以祛除炎症风暴的病理产物,促进炎症的消散和吸收;后期则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等法挽救生命。该文结合COVID-19炎症风暴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总结相关中草药、中药方剂、中药制剂对炎症风暴干预的药理研究,并探讨中医药在炎症风暴不同发展时期的干预措施,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爆发,不仅危害公众的生命健康,同时给公众心理健康也来了众多威胁,在紧张的氛围笼罩下,公众常会产生心理应激性不良情绪反应,甚至做出极端行为,严重影响心理及生理健康。中医情志疗法基于中医神志理论,坚持"身心合一"的整体观,运用安全有效的情绪调理方法来调畅情志,消除不良情绪,维护心理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或预防身心疾病的效果,在许多医学领域,如创伤后应激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癌症及临终关怀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应用,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通过分析中医情志疗法的理论渊源、研究现状与应用范围等,并结合目前新冠肺炎疫期的公众心理状态,提出将中医情志疗法如宁神静志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诱导法、顺情从欲法、音乐悦心法、中药怡神法、耳贴畅志法等,综合运用到疫情期间公众的心理调适中,旨在通过提供合理有效的情志调节指导,帮助大众正确理解疫情期间出现的各种不良情绪,增强应对及调节心理问题的能力,维持良好心态,平稳度过疫情期,同时为了更好发挥中医情志疗法的优势,倡导将中医情志疗法广泛应用于类似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公众日常生活的心理调护,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有效保障民众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肾益髓生血方对RA大鼠贫血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肾脏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PF级Wister大鼠,按体质量进行随机分层,分为五组: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0只,生血宁组10只,温肾益髓生血组10只。模型组与治疗组每日予180 mg·Kg·d-1腺嘌呤灌胃及予各治疗组对应的治疗药物,正常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使用等体积去离子水灌胃,每周称取大鼠体质量。饲养12周后,各组大鼠用10%水合氯醛麻醉后取血,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等指标;RBC、HGB指标;留取肾组织并用10%福尔马林固定,HE、Mallory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肾脏EPO、PI3K、AKT、p-AKT、bcl-2蛋白表达水平,原位杂交检测大鼠肾脏EPO、PI3K、AKT、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明显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 < 00.01),肾脏出现明显病理损害;与模型组比较,温肾益髓生血组大鼠的一般状态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体质量有所升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 0.01),治疗组血清BUN、Scr、UA水平明显降低,RBC、HGB水平升高,具有及显著性差异(P < 0.01),肾脏病理损害减少,各治疗组大鼠肾脏EPO、PI3K、AKT、p-AKT、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 0.01),EPO、PI3K、bcl-2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 0.01),AKTmRNA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温肾益髓生血方能够纠正RA大鼠的贫血状态并可能是通过干预肾脏PI3K/AKT信号通路起到抗肾脏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筛选乙二醇法复制大鼠肾结石模型最佳剂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乙二醇法复制大鼠肾结石模型的最佳剂量,建立乙二醇法复制规范化大鼠肾结石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乙二醇(1%、1.25%、1.5%、2%)分别与1%氯化铵溶液制作大鼠肾结石模型,实验用药第4周处死大鼠,用715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与尿Ca^2+、Mg^2+、P^3+、UA含量,用变色酸比色法测定肾组织中草酸含量;无菌取肾组织,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比染色、偏光显微镜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及大鼠肾成石情况。结果:在不同浓度的乙二醇4个剂量组中,血与尿Ca^2+、Mg^2+、P^3+、UA,肾组织中草酸含量以及肾成石情况不以乙二醇浓度而增加,以1.25%乙二醇合1%氯化铵对大鼠肾成石作用为优。结论:1.25%乙二醇合1%氯化铵是复制肾结石模型的最佳剂量组,可以作为乙二醇法复制的规范化的大鼠肾结石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ar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测尿蛋白阴性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三七总皂苷组,每组9只。每周测大鼠体重,每2周收集大鼠24h尿量,测24h尿蛋白定量;10周后处死大鼠,分离血清检测BUN、Scr、Cho、TG、TP和AIb,应用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三七总皂苷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TGF—Bl表达的影响。结果:三七总皂苷能够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病理损害,增加阿霉素肾病大鼠体重,减少尿蛋白排泄、提高血TP和Alb水平,降低BUN和scr水平改善。肾功能;正常组及假手术组肾脏固有细胞胞浆中有较少的TGF-pl表达;三七总皂苷组TGF-pl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能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病理损害、降低BUN、Scr、调节TG、TP和Alb水平,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TGF-p1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肾平胶囊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TGF-β1/p38MAPK信号通路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64只。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5mg/kg),模型成功的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糖肾平胶囊低、高剂量组。每周称体质量,隔周分笼收集24h尿液检测24h尿蛋白定量。第14周,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肾组织行HE、Mallory、六胺银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形态;肾组织原位杂交、RT-PCR、免疫组化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38MAPK、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尿蛋白及血清BUN、Scr、TG、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NO、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肾固有细胞胞浆有大量TGF-β1、p38MAPK、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肾脏病理损害明显减轻,尿蛋白及血清BUN、Scr、TG、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NO、SOD含量明显增高(P0.01),肾固有细胞胞浆内TGF-β1、p38MAPK、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糖肾平治疗组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糖肾平胶囊可能通过调控糖尿病肾病肾组织TGF-β1/p38MAPK信号表达,减轻足细胞在内的肾固有细胞凋亡,进而降低24h尿蛋白定量、改善肾功能、降低TG和MDA含量;升高NO、SOD含量;减轻肾脏病理损害,起到明显的糖尿病肾病肾脏保护及延缓病程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