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目的:探究基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风险预测能力。方法:针对前期研究建立的PCA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MACE的AUC达0.89),本研究连续性纳入440例确诊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外部验证。根据PCAT影像组学分析结果将患者划分为高风险组(214例)和低风险组(226例),通过电话、调阅病历等方式随访MACE事件。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5.68个月,共发生MACE 79例,其中高危组54例,低危组2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为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3,95%CI 1.00~1.06,P=0.014),Cox回归生存分析显示PCAT高风险组发生MACE风险明显增高(HR=2.56,95%CI 1.53~4.28,P<0.001),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高风险组则没有统计学差异(P=0.729)。结论:基于PCAT的影像组学模型对MACE的预测和危险分层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中均得到了验证,且明显优于FAI模型。  相似文献   
32.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是一个核内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作为辅助因子,广泛参与转录调控。HIPK2位于核斑,在Sp100和TP53INPls的辅助下能够磷酸化p53的46位丝氨酸,加速p53的乙酰化,拮抗MDM2对p53的抑制作用,强化p53的功能。通过磷酸化,HIPK2加速CtBP和c- Myb被蛋白酶体降解,引起细胞发生不依赖p53的凋亡或分化。许多肿瘤细胞低表达HIPK2,表明HIPK2 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33.
患者男,38岁.因乏力、右上腹不适16个月,心慌、消瘦5个月入院.患者16个月前始感乏力、右上腹不适,为持续胀痛或隐痛,在当地医院查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246U/L,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109U/L;甲、乙、丙、戊肝炎病毒学指标阴性;B超示:肝脾大,肝脏弥漫性损害,脾静脉内径增宽.诊断:慢性肝损伤、脾功能亢进.给予"甘草酸二胺、胸腺肽"等治疗,症状减轻,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三黄胶囊治疗艾滋病携带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临床观察方法,试验组32例,对照组16例,分别予标准剂量与低剂量复方三黄胶囊做平行对照,共服用36周。结果 36周时试验组CD4+T细胞升高比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HIV病毒载量下降较明显,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均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复方三黄胶囊能抑制HIV复制,提高HIV/AIDS患者的CD4+T细胞数,显著改善HIV/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良好,不易造成抗药。  相似文献   
35.
对超声BI-RADS分级在诊断3635例乳腺病变中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通过对3635例乳腺病变超声BI-RADS(BI-RADS US)分级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分析,探讨其在超声诊断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BI-RADS US分级对3 635例乳腺病变进行分级,通过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Ⅱ级、Ⅲ级、ⅣA级中出现假阴性病例的主要原因.结果 BI-RADS US分级对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91%(3 341/3 635)、90.38%(1 324/1 465)和92.95%(2 017/2 170).BI-RADS US分级Ⅱ级,Ⅲ级和Ⅳ A级的假阴性率分圳为8.3%(18/217)、5.2%(72/1 376)和9.0%(51/565).结论 原位癌是影响超声诊断灵敏度的主要原因,重视与其它辅助榆查方法结合能提高原位癌的检山率.BI-RADS US分级方法的使用更有利于超声科医师和临床医师以及患者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D后不同时间点行亚低温治疗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桂林市全州县人民医院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伤后有无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5),前者按治疗时间又分为伤后8h内亚低温治疗组(n=9)和伤后8 h后亚低温治疗组(n=14),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行GOS评定,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治疗前颅内压、GC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接受不同治疗后3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1,P=0.036),由平均秩次判断,预后最好的为伤后8 h内亚低温治疗组,其次为伤后8 h后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结论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伤后早期(8 h内)进行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重症与普通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特点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有何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90例普通甲型H1N1流感患者和28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住院时间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咽拭子病毒转阴时间。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比普通甲型H1N1流感患者体温升高更明显,并发支气管炎、肺炎比例高,抗病毒治疗后症状及体温恢复慢,咽拭子病毒转阴时间长。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重,易出现并发症,需要治疗时间长,恢复慢。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治疗前后肺癌患者外周血中DC两个不同亚群(DC1,DC2)的比例、治疗前后比例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生存的影响。   方法   对74例接受GM-CSF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GM- CSF modified tumor cell vaccine,GVAX)治疗的肺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DC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分析治疗前后DC比例的变化、治疗前后DC比例与治疗前血清标志物及免疫细胞的关系、治疗前后DC比例对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   结果   接受GVAX疫苗治疗后外周血DC1与DC2比例无明显变化(PDC1=0.786,PDC2=0.779);神经烯醇化酶(NSE)水平升高组中的DC亚群比例高于NSE水平正常组;治疗后DC2比例与治疗前Treg呈负相关;对于早期肺癌患者,治疗后DC2比例低于均值者的生存时间比高于均值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结论   治疗后DC2比例可作为早期患者GVAX疫苗疗效及判断预后的免疫指标,其对预后的影响可能与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
随着影像组学的发展,其在心脏领域的研究也不断增多,许多最新的研究表明影像组学模型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风险预测等方面展现出诸多价值,并优于传统影像特征模型。在精准医疗背景下,影像组学的应用为患者接受更个性化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基于心脏CT成像的影像组学在心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目前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4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复方苦参注射液)和对照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各21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有效率85.71%(18/21),与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71.43%(15/21)边角,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2%(10/21),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15/21)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疼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