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9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22篇 |
临床医学 | 57篇 |
内科学 | 34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7篇 |
外科学 | 69篇 |
综合类 | 98篇 |
预防医学 | 29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3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43篇 |
肿瘤学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0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背景:在体外培养时软骨细胞会像成纤维细胞样成片生长并失去表型,软骨细胞胞间通讯与细胞表型的关系尚无报告。目的:了解体外培养的不同形态的软骨细胞的增殖、基质合成、荧光染料摄入以及缝隙连接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和基础研究所完成,实验对象为兔关节软骨细胞,人股骨头软骨。干预:体外培养的兔软骨细胞,分别进行苏木精一伊红(HE)、亮绿一藩红花O染色,显微镜下测量细胞大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测量细胞内的荧光强度。激光淬灭软骨细胞内的荧光染料。主要观察指标:软骨细胞的外观、细胞大小、细胞内的荧光强度。结果:细胞投影面积测量:软骨细胞变大,失去球形外观后增殖加快,平均面积1755.1μm^2,投影面积差别可达50倍。基质合成消失,缝隙连接消失。显微镜下软骨细胞的荧光强度测量:球形软骨细胞CFDA-AM摄人多,(平均2057/30个细胞),扁平细胞摄入少(平均83/30个细胞)。体外培养的球形兔软骨细胞间,人关节软骨生发层陷窝内的细胞间有胞间通讯。结论:软骨细胞的密度、形态、表型和缝隙连接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而细胞外形可能决定细胞的表型。 相似文献
362.
目的 探讨盐酸小檗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人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CXC chemokine ligand 16,CXCLl6)及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的影响.方法 将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小檗碱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稳定斑块、改善循环等基础治疗;小檗碱组加用盐酸小檗碱片口服0.5g,每日二次,疗程为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7d、14d时分别检测血清C X C L16和I L-33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 X C L l6及I L-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 L-33、C X C L16水平于治疗7d、14d时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小檗碱组治疗7d、14d时C X C L16水平比对照组更低(P<0.05),I L-33水平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小檗碱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XCLl6及IL-33水平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且能改善其预后,在临床中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可酌情加用盐酸小檗碱. 相似文献
363.
关节镜下软组织松解治疗臂肌挛缩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关节镜技术在臂肌挛缩症及弹响髋微创外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临床病例进行对比研究,了解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症状改善程度等指标,结果 10例患20例病变,弹响髋2例,臀肌挛缩症8例,手术前8例不能并膝下蹲,另2例重症患分膝也不能下蹲。手术后当天所有患弹响消失,安全下蹲,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8d,无伤口血肿、神经损伤等合并症。结论 关节镜下阔筋膜张肌腱膜、臀肌肌膜及肌肉内的变性束带等软组织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及弹响髋,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经济的手术方法。作改造了一种在人为分离形成的组织腔室内进行关节镜手术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364.
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多烯紫杉醇冻干脂质体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本实验采用改善的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多烯紫杉醇脂质体并将其冻干制成多烯紫杉醇冻干粉,通过粒径测定、ζ电位的测定、包封率的测定、稳定性的考察等研究了多烯紫杉醇冻干脂质体的性质。结果:通过在脂质材料中加入聚山梨酯80可以较好地提高药物在其中的溶解能力,提高脂质体的载药量。采用蔗糖和甘露醇混合使用作为冻干保护剂可以使脂质体冻干粉具有较好的成形性和复溶能力。测得冻干前后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98,6%和95.3%,粒径分别为136和152nm,ζ电位分别为一21.3和一20.8mV。脂质体在葡萄糖输液中6h内含量和粒径均无明显变化,而包封率有下降的趋势。结论:本实验所制得的多烯紫杉醇脂质体粒径分布范围窄,包封率较高,是很有应用前景的一种脂质体制剂。 相似文献
365.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9例直肠指诊阳性或PSA>4ng/ml及前列腺B超有异常低回声结节病例,在行前列腺系统十点穿刺活检术同时对可疑回声区随机增加穿刺点.结果 共检出前列腺癌21例,占30.43%,前列腺良性增生并前列腺炎40例,占59.97%,前列腺炎5例,占5.80%,前列腺囊肿1例,占1.45%,前列腺不典型增生2例,占2.90%,随机增加穿刺活检检出7例,占10.15%,复检穿刺出前列腺癌3例,占4.35%.结论 前列腺穿刺活检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经直肠超声引导定位准确,可随机增加穿刺点,能够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66.
目的 研究组织工程 软骨移植于成年兔桡骨缺损后的生长分化与转归特点,以及引导性骨再生和骨缺损的修复机制。方法 取自一日龄新生兔关节-干端复合物的软骨细胞在几丁质纤维网中增殖21d后装入硅胶管内,套接在成年兔桡骨干1cm的缺损处(实验组12只);对照组10只在缺损处套接空硅胶管,2只仅填入裸几丁质纤维。术后4周两组各处死3只动物取材,其余在术后16周取材。结果 实验组术后4周3只动物的工程软骨组织在 相似文献
367.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对关节镜下单排固定与双排固定治疗肩袖撕裂的疗效进行对比,为其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Pub Med、Springer Link、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Science Direct、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段为1970年1月~2014年6月,收集关节镜下单排固定与双排固定治疗肩袖撕裂疗效对比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病例数合计为840例,其中关节镜下单排固定组427例,双排固定组413例。结果显示在主要观察指标中,关节镜下单排固定术后肩袖再撕裂的风险高于双排固定组(OR=2.31,95%CI:[1.57,3.39],P0.001),单排固定组术后ASES(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cores)评分(MD=-0.85,95%CI:[-1.66,-0.03],P=0.04)及术后UCLA(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score)评分(MD=-0.85,95%CI:[-1.27,-0.20],P=0.007)分别低于双排固定组术后评分,而术后Constant评分及WORC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次要观察指标分析中,双排固定组在前屈活动度、肩关节外展、肩关节内旋方面优于单排固定组(P0.05),在术后患者满意度、外旋活动度、肩关节外旋等指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排固定治疗肩袖撕裂,术后发生肩袖再次撕裂的风险低于单排固定,在术后ASES评分、UCLA评分、前屈活动度、肩关节外展、肩关节内旋等方面优于单排固定,尚无证据表明两组在Constant评分、WORC评分、术后患者满意度、内旋活动度、外旋活动度、肩关节外旋方面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68.
目的观察、总结应用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手部组织缺损患者创面应用腹部皮瓣转移术修复,供皮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封闭,观察术后皮瓣存活情况,随访患者手部功能及外观恢复情况。结果 30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无血管危象及切口感染发生,手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供皮区外观恢复良好,功能未受影响。结论根据手部组织缺损情况,选择适宜的腹部皮瓣修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手部外观和功能,获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69.
370.
软骨细胞形态对其缝隙连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状态下新生兔软骨细胞的缝隙连接(gap junction)与软骨细胞形态、表型的关系。方法:1.向形成集落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第5代)培养基内加入荧光染料CFDA-AM,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不同形态的单个软骨细胞内的荧光强度。2.以激光淬灭软骨细胞内的荧光后定时测量其荧光的恢复曲线。3.将因股骨颈骨折而行人工关节置换的人股骨头关节软骨切成20um薄片,同样加入荧光染料后测定淬灭前后荧光强度。结果:1.各种形态的扁平状软骨细胞摄入CFDA-AM后平均荧光强度差异很大(范围1-274,n=30),平均值明显低于单个球形软骨细胞(平均2057,范围340-3538,n=30)。2.只有集落中央的球形软骨细胞才有逐渐的荧光恢复。3.人股骨头关节软骨陷窝内软骨细胞内的荧光经激光淬灭后可以恢复。结论:1.软骨细胞的形态影响其荧光染料的摄入量。2.缝隙连接只出现在球形软骨细胞之间,它与软骨细胞的特有表型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