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2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通过对表现为假性腹泻的直肠粪嵌塞病例的诊治分析,提高对该病的重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25例以假性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直肠粪嵌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岁,误诊3例,均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确诊为粪嵌塞后给予手法扣除直肠大便、反复肥皂水、温生理盐水或甘油灌肠剂灌肠等处理,后辅助番泻叶、蓖麻油、果导片、莫沙必利等药物导泻、促胃肠动力治疗,平均治疗4d,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以假性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直肠粪嵌塞,容易误诊,延误治疗,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其认识,重视肛门指诊,及时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分析LASIK术后干眼症状明显患者的人群分布、影响因素、发病时间、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行LASIK治疗近视患者的干眼症发病率、发病时间、人群分布和影响因素.结果 在423例(836眼)中,主觉干眼症状明显者手术后1周为125例(29.55%),1月135例(31.91%),2月105例(24.82%),3月80例(18.91%),6月14例(3.31%).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大龄组发病率高于低龄组人群,电脑工作者、职员和司机发病率高于其他职业.结论 LASIK术后干眼症易受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影响,应加强手术前筛选和积极进行手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63.
目的:对农十三师十年改水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依据兵团生活饮用水实施调查方案,选择有代表性水样,按照国家标准GB/T5750.1~5750.13-2006和GB5749-2006标准按《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进行水质检验和卫生等级评价。结果:通过十年改水工程,改水受益率达到92%,100%饮用水达到国家二级安全用水卫生标准,改水受益人口增长率与介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二者之间呈负相关。结论:通过十年改水,饮用水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提高,改水受益率逐步提高,改水前后饮水水源类型和水质等级有极大改善,同时介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逐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年改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探头对早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浸润判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122例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122例患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并在术后进行病理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肿瘤微浸润病变程度。结果超声内镜判断早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浸润,总准确率为68.85%(84/122);其漏判率、过判率分别为7.38%(9/122)、23.77%(29/122);胃肿瘤、食管肿瘤过判率分别为30.00%(15/50)、20.00%(8/40),显著高于漏判率的10.00%(5/50)、5.00%(2/40)(P0.05)。结论内镜超声探头对早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微浸润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要注意胃肿瘤、食管肿瘤的过判现象。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C预防LASEK术后角膜浑浊(haz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8年4月我院LASEK治疗近视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者手术后haze、视力、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和屈光度改变,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之间术后角膜愈合时间、术后裸眼视力恢复率、屈光度矫正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6月丝裂霉素C组haze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丝裂霉素c能有效地预防LASEK术后haze,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对比传统手术与微创治疗剥除子宫肌瘤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5年5月该院接收子宫肌瘤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44例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为对照组,另45例患者接受微创治疗,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47.73%,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6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更佳,有较高的痊愈概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的出血量也大幅度减少,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0.
目的: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淋巴细胞增殖症(posttransplant lympholiferative disorder, PTL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诱导DC,负载抗原肽后制备DC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为探索新的PTLD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分离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EpsteinBarr virus)感染致PLT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培养诱导DC,悬浮细胞诱导CIK;负载EBV抗原肽LMP2后建立DCCIK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仪分析共培养前后细胞的免疫表型,ELISA检测共培养前后细胞上清IFNγ的分泌水平,基因扫描仪分析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β家族基因谱。结果: 成功制备负载EBV抗原肽的DCCIK,HLADR+CD86+DC细胞从诱导前的12.5%增加到91.17%;DCCIK共培养14 d后,两例患者的CIK数量分别增加了5.3和6.8倍;CD3+、CD8+、CD3+CD8+以及CD3+CD56+ 细胞比例在DCCIK共培养后均明显升高(均P<005)。抗原肽负载的DCCIK共培养体系中IFNγ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未经抗原肽负载的DC组\[(1 332.6±92.38)pg/ml vs (693.42±62.41) pg/ml,P<0.01)\]。DCCIK培养后细胞的TCRβ家族基因在5.2家族出现单克隆表达峰。结论:EBV抗原肽负载后DC可诱导DCCIK共培养体系中CD3+CD8+以及CD3+CD56+ 细胞扩增,并分泌高水平IFNγ,为临床应用DCCIK对移植后EBV感染致PTLD患者进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