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115篇
综合类   538篇
预防医学   21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3篇
  5篇
中国医学   213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伴急性马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6例腰椎管狭窄症伴急性马尾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获随访0.5~3年,其中3例完全康复,1例出现双下肢肌力减退伴大小便失禁,1例为截瘫。结论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的手术治疗对急性轻型马尾综合征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重型患者手术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纳美芬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PF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NP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纳美芬干预组(NAL组),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法建立NP大鼠模型,NAL组予以纳美芬注射液干预,检测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和机械刺激伤害感受阈值(MWT);HE和尼氏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及神经元数量;免疫荧光观察Ca2 +表达;TUNEL染色观察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R2B/CaMKII/HDAC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NP组相比,纳美芬注射液显著提升NP大鼠的TWL和MWT(P<0.05);改善脊髓损伤,显著增加神经元数量(P<0.05);显著抑制NP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显著降低Ca 2+表达,同时纳美芬注射液显著促进NR2B、NR2B/CaMKII复合物的表达,显著抑制CaMKIIα磷酸化及HDAC4去乙酰化水平(P<0.05)。结论 纳美芬对NP大鼠术后神经性病理性疼痛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R2B/Ca...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OF)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以减少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我院收治的65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TOF患者纳入研究(实验组),选择同期手术的65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手术后1周的血气、血常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Ⅷ和Ⅸ因子活性,并对各项指标术前、术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组内比较:术后7d实验组血红蛋白(Hb)和APTT均低于术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凝血因子Ⅷ和凝血因子Ⅸ均高于术前,PT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实验组术前Hb和APTT均高于对照组,PaO2、凝血因子Ⅷ和凝血因子Ⅸ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OF患者术前存在内源性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是自身凝血功能代偿以降低高粘血症带来的血栓形成危险,术后能得到改善,可能与血氧分压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84.
鲍宁  陈子超  刘名玉  赵春芹  李肖  张振 《中草药》2024,55(1):114-126
目的 整合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黄芪-莪术药对抗肝癌配伍机制,并进行细胞实验验证。方法 利用R软件包Limma分析GEO数据库中肝癌基因表达数据,筛选肝癌靶点;通过TCMSP数据库结合文献报道,筛选潜在活性成分;采用TCMSP、SEA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成分靶点预测,筛选抗肝癌靶点;对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成分-靶点网络、关键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结合网络贡献指数,筛选关键肝癌靶点、关键抗肝癌成分及其靶点、核心抗肝癌成分及其靶点;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细胞实验,验证所预测成分抗肝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预测得到黄芪-莪术抗肝癌活性成分33个,抗肝癌靶点180个,关键肝癌靶点112个;筛选后得到关键成分29个,对应靶点15个;KEGG通路分析显示关键成分主要通过协同影响细胞周期、细胞衰老、p53信号通路等发挥配伍作用;进一步筛选得到核心成分6个(黄芪中黄芪皂苷II、黄芪甲苷、芒柄花素,莪术中莪术醇、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对应靶点5个[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DNA拓扑异构酶2A(topoisomerase 2A,TOP2A)、极光激酶B(aurora B,AURKB)、检查点蛋白激酶1(check point kinase 1,CHEK1)、AURKA]。细胞实验结果显示,黄芪-莪术药对6个核心成分均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且黄芪皂苷II与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具有协同增效作用;黄芪皂苷II与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可通过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进而阻滞细胞周期。结论 黄芪-莪术药对的多种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相同或不同靶点抑制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等相同或不同相关信号关通路,从而发挥协同配伍抗肝癌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评价间歇性高糖对胰岛β细胞的损害及艾塞那肽( Exenatide)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大鼠胰岛INS-1细胞分为5组;正常糖(5.5mmol/L)对照组、恒定性高糖(30mmol/L)组和恒定性高糖+Exenatide(100nmol/L)组按分组所述对细胞进行培养,间歇性高糖组和间歇性高糖+Exenatide组...  相似文献   
86.
患者女性,55岁,因反复胸闷3个月人院。一年前安装DDD型起搏器。现心电图发现Ⅱ、Ⅲ、aVF和V1~V5导联T波倒置,且T波呈动态改变。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效果不佳。程控起搏器并改变参数设置后,可模拟及重复T波变化。提示起搏器术后出现倒置T波,应想到T波记忆的可能。  相似文献   
87.
中西医综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无排卵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因素,占女性不孕症25%~30%。西医治疗无排卵的方法多,疗效快,诱发排卵率达80%左右,但妊娠率约40%,每个诱发排卵周期妊娠率达20%-30%。2002年3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无排卵型不孕症45例,收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8.
山萸肉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及限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山萸肉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含量并建立限度标准。方法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山萸肉饮片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黄曲霉毒素B1(AFB1),炮制后降低,但都在国家规定的食品类AFB1限度范围之内。结论山萸肉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限度标准初步确定为≤5μg/kg,与国家食品类限度标准相同。  相似文献   
89.
张振开  黄少新  邓玄  阳冬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4):2768-2770
[目的]调查桂林市2003~2006年狂大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桂林市市区及辖区各县发生的狂大病病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个案调查.包括病例的一般情况、致伤程度和伤口处理情况、免疫接种、致伤动物、病程和潜伏期等. [结果]桂林市2003~2006年共发生狂犬病24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5/10万;发病以农民为主,占79.6%;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2岁;90.7%伤口处理不规范或未处理;85.8%未注射狂犬病疫苗;99.19%未注射人用抗狂犬病血清或人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平均潜伏期为68 d,平均病程为4 d,其中头面部、手部和上肢、躯干和下肢受伤者平均潜伏期分别为26、113和178 d,Ⅱ度与Ⅲ度致伤患者平均潜伏期分别为150和96 d,有狂大病疫苗接种史与无狂犬病疫苗接种史患者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32 d和66 d.伤人动物中,犬类占85.8%,发病动物占59.3%,未免疫动物占86.2%. [结论]犬只免疫率底,暴露后伤口未处理或处理不规范,以及未免疫接种和未注射人用抗狂犬病血清(人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导致狂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犬只管理、加强农村地区预防狂犬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动物致伤后伤口处理率及免疫接种率是当前遏制狂犬病高发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我院患儿感染产金属p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标本纯培养后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到种,协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8内酰胺酶的发生率,KB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分离的198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36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占18.18%(36/198)。产酶株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远远高于不产酶菌株),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部分敏感。结论: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我院患儿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之一,实验室重视对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可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