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我科自1990年2月~8月收治病毒性脑炎(除外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28例,经脑干听力诱发反应测定其中8例听力障碍。听力障碍的表现形式为听阈的异常及听觉反应的潜伏期延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28.5%。  相似文献   
32.
我院于1979~1981年9月门诊治疗因女性绝育术致癔病性瘫痪64例。其中几个地区连续发病,被迫停止手术。为总结经验和预防发生此类疾病,现将该64例的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注射液作为黏膜下注射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消化道黏膜病变43例,共45处病变,使用甘油果糖注射液进行黏膜下注射后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本组内镜下手术共有43例患者45处病灶,成功完成内镜下切除42例44处病灶,转外科手术1例,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使用甘油果糖注射液黏膜下注射,效果良好,安全性高,能有效地预防穿孔。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不同胆总管疾病经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引流术及支架种类和置入方法选择对置入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9例分别患有胆总管良性狭窄及恶性狭窄的患者,分别给予双塑料支架或金属支架置入引流术,观察疗效,并随访3~18个月。结果 29例患者完成胆管支架置入引流术,8例良性狭窄给予双塑料支架置入,半年后100%治愈;恶性狭窄给予金属支架置入,术后第1天结合胆红素下降(39.4±1.8)mol/L,术后第7天结合胆红素下降(164.8±2.2)mol/L,患者存活时间40d~3年,平均存活时间226d。结论根据不同胆总管疾病需选择不同的支架种类和不同的置入方法,支架种类和置入方法的正确选择是取得预期疗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是否具有缺血预适应样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和缺血预适应模型,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CK水平,NBT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放免法测定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6-酮基-前列腺素F1α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缺血预适应组和HSYA治疗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15.4±2.2)%,(12.0±3.3)%,(16.6±2.4)%,(22.0±3.4)%,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41.7±9.8)%明显降低(P<0.05)。缺血预适应组和HSYA治疗组较缺血再灌注组CGRP、6-酮基-前列腺素F1α显著升高,CK-MB含量降低。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其作用与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和种类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23(IL-23)/IL-17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例UC活动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法分析菌群分布;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菌群种类的变化;常规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经结肠镜活检取UC患者正常及病变肠黏膜组织,进行Mayo评分和Baron分级,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观察IL-17和IL-23表达的改变。结果:(1)与对照组比,活动期UC患者菌群失调程度明显升高(P0.05);(2)需氧培养结果表明,活动期UC患者的大肠杆菌数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0.01),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厌氧培养结果发现,活动期UC患者的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较正常人显著减少(P0.01);(3)目标菌属定量分析表明,UC患者粪便中大肠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相对定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肠球菌数量明显升高(P0.01);(4)与对照组相比,UC患者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血沉和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P0.01);(5)UC患者Mayo评分显著升高(P0.01),Baron分级显著增加(P0.01),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P0.01);(6)与对照组比较,UC患者表达丰富的IL-17和IL-23(P0.01);(7)相关性分析表明,IL-17和IL-23表达的平均吸光度与Baron分级(r=0.717,P=0.02;r=0.849,P=0.016)和病理组织学评分(r=0.660,P=0.030;r=0.675,P=0.032)呈正相关;同时,IL-23表达的平均吸光度与大肠杆菌数量呈明显负相关(r=-0.669,P=0.025),与肠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872,P=0.010),IL-17表达的平均灰度值与肠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764,P=0.046),但二者与其它目标菌属的数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活动期UC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改变的细菌与患者炎症程度密切相关。IL-23/IL-17轴作为UC发生发展的关键因子,与肠道菌群含量的变化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其相互作用在UC的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对慢性病患者脉搏波波形特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接受本团队管理的慢性病(以血糖、血脂、血压异常为主)患者中的11例为慢病组,同期选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学习的正常人8例为正常组。以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制定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处方,每天运动30 min,在运动前和运动后5、15、30、40 min测量其桡动脉脉搏波波形。对受试者脉搏波原始数据用Origin作图,对桡动脉脉搏波的上升、下降、切迹或平台等波形特征及其运动前后变化进行定性分析,并比较两组运动前、后切迹出现率。结果 运动前慢病组切迹出现率低于正常组(P=0.010)。运动后两组脉搏波均较运动前的波峰变高、波形变窄。运动后5 、15、30、40 min慢病组切迹出现率同运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切迹出现率始终为100.0%;运动后5、15、30 、40 min慢病组切迹出现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精准恒定功率运动可改变脉搏波波形,其可能作为运动疗法有效管控慢性病的指标,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丁春生 《中国卫生产业》2013,(27):101-101,103
目的对90例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2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对照组则单纯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与评定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比较中,两组平均年龄无差异,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00%。且研究内镜疗效的总有效率87%高于对照组内镜的总有效率6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总例数大于研究组。结论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率高、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良好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9.
卢漪  张振英  刘超美 《新医学》2001,32(11):681-682
1引言米勒·费希尔(MillerFisher)综合征(Fisher综合征)是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一种特殊类型,我们于1995年至1998年曾诊治3例Fisher综合征,现报告如下。2病例报告例1男性,20岁。视物成双、言语不清12日于1995年8月2日入院。半个月前病人患感冒、咳嗽,全身不适,体温38℃左右,经治疗3日后症状缓解(具体不详);l周后出现视物成双,言语含糊不清,鼻音重,双眼睑下垂,12日后出现双眼球活动受限,四肢无力,走路蹒跚,不能走直线。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晰。双眼睑下垂,双眼球正中…  相似文献   
40.
前牙外伤是口腔急诊之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前牙外伤所致牙齿脱位更是多见。笔者认为用固定矫治器托槽固定年轻恒前牙外伤有特殊重要作用和意义。 1 一般资料 1997-05至今共72例脱位年轻恒前牙,其中采用固定矫治器固定脱位年轻恒前牙38例,钢丝结扎固定脱位年轻恒前牙34例,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8~13岁,上前牙脱位54例,下前牙脱位13例,上下前牙联合脱位5例。 2 治疗方法 2.1 牙的处理 将脱落牙按常规方法清洗,浸泡在生理盐水中备用[1]。2.2 复位 在外伤后尽早时间内(就诊时间主要在24h内,最佳时间在15~20min以内[2]),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