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53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儿科学 | 18篇 |
妇产科学 | 20篇 |
基础医学 | 111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283篇 |
内科学 | 212篇 |
皮肤病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32篇 |
特种医学 | 9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53篇 |
综合类 | 594篇 |
预防医学 | 288篇 |
眼科学 | 42篇 |
药学 | 267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01篇 |
肿瘤学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27篇 |
2011年 | 121篇 |
2010年 | 118篇 |
2009年 | 157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119篇 |
2006年 | 147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miR-129-5p靶向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甲状腺髓样细胞MZ-CRC-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机制。方法 建立抗辐射细胞株MZ-CRC-1/R;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存活分数;qRT-qPCR检测miR-129-5p在MZ-CRC-1和MZ-CRC-1/R细胞中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9-5p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之间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HMGB1和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MZ-CRC-1细胞相比,MZ-CRC-1/R细胞的细胞存活分数显著提高(t=3.038、4.330、4.885、4.568,P<0.05);细胞活力增加(t=3.637、7.734、11.896、14.522,P<0.05);与MZ-CRC-1细胞(1.00±0.06)相比,miR-129-5p在MZ-CRC-1/R细胞中的表达(0.26±0.03)显著降低(t=19.107,P<0.05);与miR-NC-inhibitor组细胞相比,miR-129-5p-inhibitor组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增加(t=5.156、6.005、9.649,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t=8.659,P<0.05)。与miR-NC组细胞相比,miR-129-5p mimic组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t=3.118、5.034、6.005、7.488,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t=6.362,P<0.05);过表达miR-129-5p可抑制HMGB1及p-AKt信号通路的表达(t=9.325、10.614,P<0.05);与miR-129-5p inhibitor组细胞相比,miR-129-5p inhibitor+si-HMGB1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t=6.700,P<0.05);与miR-129-5p mimic组细胞相比,miR-129-5p mimic+si-HMGB1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t=7.073,P<0.05)。结论 miR-129-5p可靶向抑制HMGB1增加甲状腺髓样细胞MZ-CRC-1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腺苷试验与运动试验^201Tl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4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腺苷试验^201Tl心肌灌注显像,一组进行运动试验^201Tl心肌灌注显像。两组试验对象均同期(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冠状动脉狭窄≥50%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两种负荷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腺苷试验^201Tl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准确率分别为92.86%、57.14%、81.25%、80.0%、80.95%,运动试验^201Tl心肌灌注显像分别为100%、60.0%、71.43%、100%、80.0%,两种负荷方法对病变冠状动脉的检出率分别为66.67%和72.22%。结论两种负荷方法诊断冠心病的总体效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3.
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因左髋酸痛2个月入院。体检:腹平软,左侧髋部未扪及肿块,左髋关节活动正常。X线平片:左髂骨见一直径约10 cm的囊状膨胀性骨破坏区,境界清楚,边缘呈波浪状, 有窄的硬化带,内部可见粗大的骨嵴将病变区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多房状(图1)。 CT平扫:左髂骨见膨胀性骨破坏区,CT 值51 HU,境界清楚,内部可见骨嵴,无钙化,骨皮质不连续,病变向周围软组织生长(图2)。MR平扫:T1WI示病变呈均匀较低信号,与邻近肌肉组织信号相近, 境界清楚,边缘硬化带呈低信号,病灶向内侧软组织生长;T2WI压脂图像示病变呈高低混杂信号,中央可见斑片状低信号区(图3、4)。 相似文献
74.
SPECT及SOD检测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在评价颅脑损伤后病情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按照GCS评分标准分成轻型损伤组45例,中型损伤组8例和重型损伤组7例。20例健康员工为对照组。对人选的所有对象进行SPECT、CT扫描和SOD检测,其中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24h内和2周后进行SPECT和CT检查,伤后12h、24h、36h、48h、72h、1周、2周、1月和2-月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SOD含量。并对所有患者在伤后6月按GOS评价预后。结果入院初和伤后2周,对颅脑损伤患者SPECT检出阳性率要明显高于CT检出阳性率(P〈0.01),尤其对轻型损伤的患者更是如此.SPECT检出的颅脑损伤病灶数也比CT多。外周血SOD含量在伤后24h显著下降(P〈0.05),其中中型和重型损伤组SOD值下降最明显,直到1月后其值才恢复正常;伤后24h外周血SOD值与入院时GCS评分及伤后6月GO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早期进行SPECT和SOD的检测可以评价病情等级并可以对预后情况最出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75.
病人男性,62岁。因颈前无痛性肿物半年于2011年1月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普通外科。查体:颈部不对称,甲状腺Ⅲ度肿大。甲状腺左叶可触及一8cm×3cm大小质硬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差。甲状腺右叶靠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变化及病程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628例将其分为3组:Ⅰ组高血压无肾损害205例,Ⅱ组高血压伴单纯性蛋白尿148例,Ⅲ组高血压伴肾功能不全275例。分别记录比较住院24 h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病程与肾损害的相关性。结果:患者脉压分别为Ⅰ组52.14±9.6 mmHg,Ⅱ组76.11±10.3 mmHg,Ⅲ组97.12±18.5 mmHg,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分别为Ⅰ组9.44±5.3年,Ⅱ组15.22±7.2年,Ⅲ组26.66±10.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压增大及病程延长是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重要原因,经治疗早期肾损害大部分可恢复。 相似文献
78.
美国与英国的研究人员报道,环氧化酶抑制剂氧化氮供体硝基萘普生(nitronaproxen,AZD3582)(I)在改善膝关节炎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方面明显比安慰剂的效果要好,而且与rofecoxib(Ⅱ)一样有效。 相似文献
79.
动物试验表明Torreypines制药公司有潜力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药物,NGX267(Ⅰ),有可能是第一个可使AD病情进展停止的化合物。
临床前试验表明这种M1毒蕈碱受体部分激动剂(也叫做AF267B)具有改善疾病活性、减少大脑记忆相关区域斑块和结节形成的作用。对健康成年男性一次给药试验显示(Ⅰ)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后,此药物已经进入在健康老年人中给予单剂量和多剂量的Ⅰ期临床研究中,这次研究将在年中完成。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