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47篇 |
免费 | 256篇 |
国内免费 | 1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1篇 |
儿科学 | 28篇 |
妇产科学 | 24篇 |
基础医学 | 200篇 |
口腔科学 | 87篇 |
临床医学 | 487篇 |
内科学 | 238篇 |
皮肤病学 | 19篇 |
神经病学 | 134篇 |
特种医学 | 14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361篇 |
综合类 | 1381篇 |
预防医学 | 765篇 |
眼科学 | 22篇 |
药学 | 499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596篇 |
肿瘤学 | 1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235篇 |
2022年 | 219篇 |
2021年 | 252篇 |
2020年 | 152篇 |
2019年 | 153篇 |
2018年 | 172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95篇 |
2014年 | 231篇 |
2013年 | 165篇 |
2012年 | 219篇 |
2011年 | 210篇 |
2010年 | 183篇 |
2009年 | 197篇 |
2008年 | 199篇 |
2007年 | 215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226篇 |
2004年 | 196篇 |
2003年 | 208篇 |
2002年 | 237篇 |
2001年 | 168篇 |
2000年 | 184篇 |
1999年 | 114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77年 | 5篇 |
1975年 | 5篇 |
1974年 | 8篇 |
1958年 | 4篇 |
1956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几个世纪以来,东欧人就将植物作为药、食的来源。在大力开发植物新产品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东欧国家多年积累的有关植物药的知识和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主要介绍前苏联国家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药用植物资源、经营环境和发展机遇的概况。……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儿童使用消费品时发生啃咬行为的预测模型。方法对北京市6所医疗机构就诊的1803例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依据使用消费品时是否发生啃咬行为分为有啃咬行为组(n=617)与无啃咬行为组(n=1186)。随机抽取1442例儿童的临床资料作为训练集构建预测模型,其余作为测试集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的指标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XGBoost、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决策树、贝叶斯网络和SVM算法构建预测模型。完成机器学习算法对特征重要性的排序,比较6种方法构建的模型对儿童使用消费品时是否发生啃咬行为的预测价值。结果XGBoost、随机森林、逻辑回归、决策树、贝叶斯网络和SVM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9、0.935、0.921、0.911、0.893、0.772,灵敏度分别为0.771、0.833、0.879、0.838、0.870、0.233,特异度分别为0.928、0.898、0.847、0.874、0.751、0.969。上述6种机器学习算法优劣排序为:XGBoost>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决策树>贝叶斯网络>SVM。儿童年龄(OR=0.721,95%CI=0.683~0.761)、儿童受教育水平(小学:OR=0.244,95%CI=0.170~0.352)、主要照顾者对化学物质知识了解程度(了解一点:OR=0.679,95%CI=0.466~0.990)、主要照顾者陪伴程度(经常陪伴:OR=0.471,95%CI=0.347~0.639)、母亲职业(商业服务人员:OR=0.479,95%CI=0.234~0.980)是儿童啃咬行为主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儿童使用消费品发生啃咬行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XGBoost的预测效能优于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决策树、贝叶斯网络和SVM。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究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耐受性的相关评估与管理的具体方案.方法 积极地去查阅参考与此相关的各种比较权威的文献与论著,合理地制订相对适宜与合理的肠内营养的相关方案初稿.结果 进一步的总结与概述重症患者有关早期肠内耐受性的评估与管理的相关方案.结论专家的意见协调程度相对较好,并且比较权威,能够有效地为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99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微颗粒(PM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80例健康人PMP水平,比较不同面积、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PMP水平的差异,检测脑梗死治疗后不同时期PMP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PMP水平较高,且大面积脑梗死患者PMP水平较其他脑梗死患者更高。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PMP水平差异显著。治疗后脑梗死患者PMP水平呈动态下降。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检测血液PMP水平将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和探讨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茶多酚对PD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57BL小鼠腹腔注射MPTP复制PD模型,观察茶多酚对PD模型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果:PD模型组与茶多酚保护组比较PD模型小鼠耙杆时间明显缩短,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显著增多,纹状体内IL-6含量增高,TNF-α因子变化不明显。结论:茶多酚对MPTP-PD模型小鼠的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IL-6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99.
背景:降低不锈钢微螺钉种植体的脱落率,开发新型的抗菌材料,可以从根本上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法评价新型抗菌不锈钢种植体的细胞毒性。
方法:将待检试件(抗菌不锈钢、医用不锈钢、医用纯钛)制备成15 mm×10 mm×3 mm的长方体,表面逐级抛光后,无水乙醇脱脂、超声清洗并行高温高压消毒。将各试件以3 cm2/mL的比例浸泡于DMEM高糖培养基中置于37 ℃温箱内96 h,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实验设0.64%的苯酚培养液作为阳性对照组及空白DMEM培养基阴性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G63细胞在各试件浸提液中的生长情况,通过MTT实验得出细胞在培养24,48,72,96,120 h后的吸光度值,并计算其相对增殖率评价抗菌不锈钢的细胞毒性。
结果与结论:①培养24 h,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异常呈空泡状、其余各组细胞贴壁生长良好。②培养48 h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阳性对照组细胞表现出明显的中毒形态,其余各组细胞生长旺盛,医用不锈钢及抗菌不锈钢组开始出现少量细胞核固缩。③3组试件吸光度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用纯钛、抗菌不锈钢、医用不锈钢,但3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在观察期医用纯钛组、医用不锈钢组、抗菌不锈钢组细胞毒性等级均为0级。结果表明抗菌不锈钢毒性等级与医用不锈钢和医用纯钛相同,符合口腔正畸材料的临床应用要求。
关键词:抗菌不锈钢;细胞毒性;MTT;种植体;浸提液;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6.017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Landau-Kleffner综合征(LK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LK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临床表现均有获得性失语、癫发作及精神行为异常;脑电图呈局灶性棘波放电,头颅CT及MRI未见异常。经治疗癫发作控制较好,但失语及精神行为异常恢复较慢。结论LKS是以获得性失语和癫发作为临床特征;脑电图可见异常放电。治疗后可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