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1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98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215篇
综合类   471篇
预防医学   103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00篇
  2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目的通过体外观测和体内实验探讨自聚肽RAD16-Ⅱ对Ephrin-b2/Fc重组蛋白的控制释放效应及其免疫原性,解决心肌梗死蛋白质治疗中裸露的蛋白质在机体有效作用时间短且易被降解的问题。方法体外观测RAD16-Ⅱ的塑型及对Ephrin-b2/Fc重组蛋白的控制释放;构建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存活大鼠分为2组分别予心肌内注射Ephrin-b2/Fc蛋白(E组,n=25)和自聚肽Ephrin-b2/Fc蛋白凝胶(ES组,n=25),在设定的时间点(1 h,3h,24 h,7 d,14 d)各收集心肌组织和血清样本5个,分别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eprhin-b2蛋白驻留和丢失情况;皮下注射RAD16-Ⅱ,5 W后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滴度,评估RAD16-Ⅱ的免疫原性。结果 RAD16-Ⅱ在PBS中可自我聚合组装成纳米纤维网状结构;这种结构在体外可使Ephrin-b2/Fc重组蛋白的释放持续144 h,其中超过50%量在120 h内释放;免疫荧光显示除注射后1 h外,Ephrin-b2/Fc蛋白在ES组的驻留量明显高于同期的E组(P0.05);免疫印迹显示注射早期,ES组Ephrin-b2/Fc蛋白的血液释入量明显少于同期的E组(P0.05);ELISA法检测血清抗RAD16-Ⅱ抗体效价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RAD16-Ⅱ可明显地延缓Ephrin-b2/Fc重组蛋白的释放,是承载Ephrin-b2/Fc蛋白用于心肌梗死治疗和缺血性研究的较为可靠和安全的生物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92.
卟啉病是一组相对少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易漏诊或误诊。我们对我院自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收治的 6例卟啉病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6例患者中 ,男性 1例 ,女性 5例。年龄 15~64岁 ,平均年龄 3 5 .2岁 ,其中 3 0岁以下 3例 ,3 0~ 4  相似文献   
193.
目的:介绍内蒙古名中医、内蒙古首批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茹占廷临床治疗经验,探讨补中益气汤在临床实践中新的临床应用,改善因中气不足引起的嗜睡、倦怠乏力、头昏沉等症状。方法:用补中益气方法,根据患者病证进行辨证施治。结果:通过临床实践,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所有因中气不足引起的症状都有明显的改善或消失。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在临床治疗中范围广泛,辨证论证恰当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4.
当前心身医学在国内发展日新月异,中医心身医学病历在国内尚无统一规格。通过引进吸收日本九州大学病院心疗内科病历书写模式,并结合国内《中医内科学》教材中的中医内科病历书写规范内容,初步对中医心身医学门诊病历书写模式规范进行探讨。首先需明确指出,中医心身医学门诊诊疗对象以躯体症状为主,并伴随有情绪障碍及心理特征,故在门诊搜集病情资料时需追溯患者的社会心理应激情况;其次明确中医心身医学诊疗方案,治疗原则当"心身并治",以心理治疗和中药辨证汤药治疗并用。对此,初步拟定了中医心身医学门诊病历书写规范,内容在原有中医内科病历书写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患者先、后天形成的性格特征、情绪障碍表现、社会环境因素及其对患者的心理应激史以及相关心理生理专科检查。最后特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5.
目的通过观察心身疾病患者脑电信号慢波δ和θ波的功率值改变,探究心身疾病"刚柔辨证"四种常见证候与脑电慢波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 "证病结合""以方测证"为研究方法,采用脑电地形图为技术手段,把经显效方剂对应治疗2~8周后疗效为显效和临床痊愈的"刚柔辨证"主证为心肝火旺、心肝阴虚、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证的患者治疗前脑电信号δ和θ波功率值与健康人对照组脑电信号δ和θ波功率值进行对照分析。其中心肝火旺证20例、心肝阴虚证32例、肝郁气滞证27例、肝郁脾虚证21例和健康人对照组23例。结果心肝阴虚证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δ波在额区和额极区功率值增高(在FP1、F3、F4,P0.005;在FP2,P0.05),θ波在除了双颞区之外所有10个脑区功率值增高(P0.005)。心肝火旺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δ波和θ波功率值增高,以前头部为主,但此三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初步揭示"刚柔辨证"四种常见证候与脑电慢波改变的规律性及特异性表现,初步从脑电生理学角度揭示"刚柔辨证"理论的物质基础和证候实质。  相似文献   
196.
会阴部毁损性损伤由于污染重、组织缺损多而治疗困难,以往漫长的换药处理往往导致患者消耗严重而恢复缓慢。我们受创伤外科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处理感染创面的启发,采取VSD技术治疗了2例会阴部毁损性损伤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①病例1:男,34岁,因外伤致会阴部、左臀  相似文献   
197.
目的了解新疆和田地区某乡的维吾尔族农民腹股沟疝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按年龄分层,抽取总人口50%的比例随机抽样,以分层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和田地区于田县拉依素乡1270例人口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共调查1270人,其中腹股沟疝患者42例,腹股沟疝患病率约为3.30%。男性患病率5.35%,女性患病率为0.71%,性别上腹股沟疝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59,P=0.000);腹股沟疝患者与正常人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9,P=0.429);身高方面,腹股沟疝患者平均身高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1,P=0.487);体重方面,腹股沟疝患者平均体重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8,P=0.607);不同家族史的腹股沟疝患病率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χ2=56.130,P=0.000)。结论腹股沟疝的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腹股沟疝的患病率与家族性有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8.
目的:对 Roche Modular P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前清蛋白(PA)的空白限(LoB)、检测限(LoD)、定量检测限(LoQ)以及功能灵敏度(FS)进行评价。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7A 文件,将空白样品生理盐水及系列低浓度样品在 Roche Modular P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确定该方法的空白限、检出限和定量检测限。依据国内通用方法确定功能灵敏度。结果 PA 的空白限为16.35 mg/L ,检测限为18.23 mg/L ,定量检测限暂无法评价,功能灵敏度为25.00 mg/L。结合其可报告范围的低值,确定其临床的报告范围及报告方式。结论建立了 PA 在 Roche Modular P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的定量检测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对不同评价的方法进行比较,明确了不同方法实际应用的优点以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9.
本文通过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中重金属镉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该方法的不确定度主要因素,并进行评定.给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200.
对68例胃溃疡(GU)患者治疗前后的胃粘膜电位差(PD)和病理组织学进行了对照研究。GU治疗前后PD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示除溃疡外,均同时伴存慢性胃炎,且PD与炎性细胞浸润的组织学积分呈显著负相关。GU经雷尼替丁治愈者,胃炎无明显改善,1年复发率为66.7%;而经De-Nol治愈者胃炎显著减轻(P<0.01),1年复发率为33.3%,显著低于雷尼替丁组(P<0.05)。结果提示:慢性胃炎可能是GU患者胃粘膜屏障功能损害、溃疡发病和易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合并慢性胃炎的GU患者,选用De-Nol可能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