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目的 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处理经验,探讨此类患者手术指征、手术时机,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62例18岁及以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相关资料,归纳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2~40月)时的肺动脉压力、心脏大小、心功能等指标,统计患者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情况,同时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组(微创手术组、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种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肺动脉压力、左房大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与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6.5%;肺部感染22例(35.5%),低心排综合征4例(6.5%),低氧血症4例(6.5%),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1.6%)。随访期间,失访7例,无随访死亡病例,患者肺动脉压力控制满意,心功能均为Ⅱ级及以上,手术效果良好。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效果满意,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55例PVSD患者,年龄6个月~43岁.PVSD直径2.0~6.0mm,均经胸骨中下1/3段2.0~4.0cm正中小切口行微创VSD封堵术.51例采用食管超声,4例采用经胸壁超声.术后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 55例患者均微创封堵成功.其中应用等边对称封堵器41枚,偏心封堵器14枚.随访1~3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绪论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VSD封堵术治疗PVSD的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有效控制主动脉根部置换术中局部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的患者,采用瘤体血管片或自体心包片缝合包裹人造血管及吻合口,并与右心房房顶、右心耳部行吻合,建立与右心房间的交通,将人造血管及各吻合口渗血引流入右心房内。结果 7例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患者中无需要再次开胸止血,出院前心脏超声检查局部均未发现左向右分流。患者停体外循环后平均止血关胸时间大为缩短[(47.65±33.45)min],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显著减少[(187.26±83.82)ml],术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中,控制人造血管各吻合口局部渗血是个难题,采用瘤囊壁或自体心包片缝合包裹人工血管形成腔隙,与右心房内引流方法是控制出血的有效方法,可避免大量失血及长时间止血带来的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经心尖TAVR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其中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作为A组,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作为B组,分析术后早期心功能改善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龄(73.34±5.10)岁。A组31例,B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心功能分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植入永久起搏器、中转外科开胸手术、植入瓣中瓣、瓣周漏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0 d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合并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中度及以上三尖瓣反流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介入瓣膜(J-V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栓塞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及D-二聚体(DD)与肌钙蛋白I(cTnI)比值在肺栓塞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到2021年10月确诊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患者临床资料,行外科血栓切除术治疗APE患者纳入外科治疗组,行抗凝、溶栓治疗APE患者纳入内科治疗组。结果 1.本次共纳入确诊为APE患者269例,男性141(52.41%)例,女性128(47.58%)例,平均年龄为(60.51±11.39)岁。2.肺栓塞常见临床表现是胸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常见危险因素及合并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卧床及肺部感染、高血压。3.两组危险因素分析:肺部感染、长期卧床、下肢骨折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临床资料的比较:外科治疗组与内科治疗组在年龄、急诊入院、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出现低血压或休克、循环中血栓、药物治疗失败、严重右心功能不全、严重右心功能不全合并近期手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生物标记物比较:外科治疗组DD、cTnI水平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而外科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外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抑制剂巴马司他对体外循环犬肺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将16只幼犬随机分成两组,建立犬的体外循环模型;在体外循环术中,实验组肺动脉内灌注含巴马司他(30 mg/kg)的肺保护液,对照组灌注不含巴马司他的肺保护液。术后3 h处死犬,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两组犬的肺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肺组织中的iNOS。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肺组织再灌注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肺组织中iNOS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外源性MMP-9抑制剂巴马司他能减少犬肺组织中iNOS的表达,从而减轻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外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抑制剂多西环素(Doxycycline)对体外循环(CPB)引起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健康杂种幼犬(体重10~12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0);对照组:CPB前后不采取任何肺保护措施;实验组:CPB术前3d每天饲料拌食多西环素(30mg/kg体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MMP-9浓度;监测两组犬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计算术前和术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和呼吸指数(RI);比色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BALF总蛋白。CPB后,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计算肺组织干湿重系数(W/D)。结果两组犬血浆MMP-9浓度随CPB时间延长而显著增高,CBP150min和270min时实验组血浆中MMP-9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9.45±5.29ng/mlvs.18.66±5.90ng/ml,t=3.664,P=0.005;16.63±2.90ng/mlvs.26.17±5.96ng/ml,t=5.216,P=0.001)。实验组MPO活性,BALF中总蛋白浓度,肺组织W/D,术后A-aDO2和RI均较对照组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2,P=0.000;t=5.081,P=0.001;t=2.266,P=0.050;t=4.927,P=0.001;t=6.679,P=0.000)。肺组织病理和电子显微镜显示实验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多西环素通过抑制MMP-9的分泌,降低细胞基底膜的降解,减轻肺泡白细胞浸润和肺水肿,可起到对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提高房室通道缺损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2001年9月~2008年6月间,手术治疗房室通道缺损34例,其中部分型28例及过渡型3例采用补片修补缺损及二、三尖瓣成形术矫治,完全型3例采用“双片法”修补室州隔缺损及原发孔房间隔缺损。结果:痊愈32例,死亡2例(占5.88%),手术后存活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房窀通道缺损手术疗效的关键在于防止传导束损伤及恢复房室瓣的结构和功能;而完全型房室通道缺损的手术疗效的关键还在于避免手术所致的心室流出道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