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8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术中超声判定脑胶质瘤边界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IOUS)在脑胶质瘤手术中判定肿瘤边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幕上胶质瘤患者105例,择期手术患者88例,其中男42例,女46例,年龄15~67岁(平均41岁),手术中肿瘤切除前、后均进行B超探查,判定肿瘤边界并对可疑回声进行活组织检查,经病理学最后诊断,术后3日内进行MRI复查,判定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88例患者均在B超检查下进行手术,肿瘤近全切除83例,大部切除5例.病理学诊断为胶质瘤Ⅱ级30例,Ⅲ级31例,Ⅳ级27例.术中B超发现可疑回声120处,经病理学证实为肿瘤101处.B超探查发现视野死角残存肿瘤17处,发现脑内挫裂伤(血肿)1例,无手术死亡,灵敏度80.1%,特异性69.8%.结论 术中超声辅助确定胶质瘤边界,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优势,对低级别胶质瘤更具价值,并未显著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风险,可以作为术中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42.
鞍区肿瘤的锁孔入路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齐巍  张懋植  王磊  王嵘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2):1110-1112
目的 探讨利用锁孔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对42例采用锁孔入路和40例传统入路治疗的鞍区肿瘤病例的临床结果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锁孔入路与传统入路相比,肿瘤切除程度、主要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是锁孔入路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锁孔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符合微创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治疗颅咽管瘤等鞍区病变可行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3.
超声造影在脑肿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脑肿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 10例脑肿瘤患者行术中超声造影,了解肿瘤的强化情况,评价手术切除率。结果 所有病变均呈强回声,不同肿瘤有其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术中超声造影使肿瘤边界显示清晰,肿瘤呈不同程度强化,均准确评价了病灶手术切除程度。结论 术中超声造影有助于确认脑肿瘤边界,判断肿瘤切除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44.
颅脑占位性病变的术中超声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 采用术中超声观察不同颅脑占位性病变的回声和血流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术中超声造影应用于脑肿瘤的可行性及术中超声引导穿刺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5例颅脑占位性病变患者行术中超声检查,对需要术中病理检查确诊者,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随机选取同期115例未应用术中超声的颅脑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以比较手术切除率。选取10例肿块边界显示不清的肿瘤患者行超声造影,观察手术前后肿瘤强化改变。结果 (1)颅内肿瘤多呈强回声,不同病变有其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3种常见脑肿瘤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术中超声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手术全切除率(P〈0.05);(3)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后供血动脉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术前(P〈0,01);(4)术中超声引导穿刺有助于术中明确诊断,对于脑积水和肿瘤囊性变患者可穿刺抽吸减压;(5)术中超声造影有助于确认肿瘤边界,指导手术切除范围。结论 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可定位、定向,提高诊断准确性,确定病变边界,指导手术,减少损伤,并提高占位性病变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45.
成人颅咽管瘤术中垂体柄和下丘脑的保护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总结成人颅咽管瘤与垂体柄和下丘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提高颅咽管瘤根治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原发成人鞍上型颅咽管瘤患者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并对肿瘤与垂体柄和下丘脑的关系及处理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36例术中可确认垂体柄存在.颅咽管瘤与垂体柄的关系通常分为无粘连(5例)、粘连(10例)、部分侵润(8例)和完全侵润(13例).三室底前部受累42例,其中完全消失占10例.手术全切除58例,近全切除8例.术后尿崩症4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随访35月,无肿瘤复发.结论术前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术中仔细辨认和正确处理肿瘤与垂体柄和下丘脑的关系,可有效保护下丘脑-垂体系统.  相似文献   
46.
根治性切除成人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技术(附69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总结根治性切除成人颅咽管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的69例原发成人颅咽管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最大径1.5~6.0cm,平均3.6cm。术前根据肿瘤的性状、大小及部位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术中仔细辨别肿瘤与下丘脑-垂体、视路以及颈内动脉系统的关系,并进行细致的分离,同时注意对穿通动脉的保护。结果 手术全切除59例(85.5%),近全切除10例(14.5%)。术后发生尿崩症44例(63.8%),视力、视野障碍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根治性切除成人颅咽管瘤可获得满意的肿瘤控制。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人各级别胶质瘤中β-catenin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和各级别胶质瘤标本中β-catenin的表达。结果:随胶质瘤级别的升高,β-cate-nin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β-catenin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胶质瘤(P0.01)。免疫组化与上述结果类似,各级别胶质瘤同正常对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β-catenin表达水平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提示β-catenin可能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8.
颅内恶性脑膜瘤29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恶性脑膜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结合文献,对29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包括脊索样型、非典型、乳头型、间变型脑膜瘤,占同期脑膜瘤的0.65%.本组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共32例次;Simpson Ⅰ~Ⅱ级19例,Ⅲ级12例,Ⅳ级1例,随访25例(2~98个月,平均30.9个月),复发率为52%(其中Simpson Ⅰ~Ⅱ级占46.2%),死亡率为36%;手术全切(Simpson Ⅰ~Ⅱ级) 术后放疗者的复发率为27.3%,单纯手术全切复发率高达50%.结论 同良性脑膜瘤相比,此病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且预后差.就目前资料而言,手术全切尚不足以避免肿瘤复发,但可尽量减少肿瘤细胞数量,需再结合放疗以延缓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及血管瘤型脑膜瘤的超微结构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和6例血管瘤型脑膜瘤的手术活检标本进行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其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特点。结果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的瘤细胞为梭形或多边形并围绕血管呈灶状或非典型的旋涡状分布,在细胞游离的一侧可见不连续的基底膜,细胞膜表面可见少量吞饮小泡及致密斑。血管瘤型脑膜瘤细胞为梭形或不规则形,呈旋涡状分布在血管周围,其细胞突起细长并呈指状相互交织,胞质内可见中间丝,相邻胞膜之间有明显的桥粒连接,肿瘤间质内有大量血管结构。结论血管外膜细胞瘤是与中胚叶相关的恶性肿瘤,而血管瘤型脑膜瘤是来源于蛛网膜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两者的组织学来源及超微结构特点有本质的区别。电镜检查可以对血管外膜细胞瘤及血管瘤型脑膜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50.
张懋植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2300-2304
2005年6月19~24日第十三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13th World 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ry)在摩洛哥南部城市马拉喀什召开。由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ies)组织的世界神经外科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这次大会收到论文1800余篇,近100个国家的4000余名神经外科医师参加了大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组织我国将近150名神经外科医生参加了这次盛会。大会讨论内容涉及神经外科学的各个领域,现将主要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