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8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锁孔手术治疗低级别胶质瘤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幕上低级别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手术组37例,锁孔手术组48例,对两组病人的手术参数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5年生存率、肿瘤全切率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输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位置较深、直径≤4 cm的幕上低级别胶质瘤可以采用锁孔手术治疗,远期疗效与较传统手术无差别。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对侧入路在扣带回胶质瘤术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展望.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至2010年收治的12例扣带回胶质瘤病例.4例选择对侧入路,8例选择常规入路.对手术方式、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医学影像进行复习.结果 12例中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9例;少枝-星形细胞瘤1例,少枝细胞瘤1例;神经细胞变性,胶质细胞增生1例.7例患者术后行常规放射治疗,未行化疗.4例随访(随访率33%)1~26个月,平均10个月.结论 对侧入路是切除扣带回胶质瘤可选择的一种入路,有其视角的优势;根据病变位置、扩展方向及静脉引流情况可灵活选择.对侧入路也可应用于镰旁脑膜瘤等其他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边缘系统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显微手术治疗策略,特别是锁孔手术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对91例脑边缘系统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和病理特点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对34例肿瘤直径2.5cm中的32例及57例〉5cm中的9例采用锁孔手术.包括改良翼点入路、眶上额下眉弓入路、发际内过中线横切口的锁孔手术;其余均采用传统开颅手术,如翼点入路,额下入路、纵裂入路等。结果 脑边缘系统肿瘤常见于中青年病人;癫痫发作常是首发或惟一的症状。肿瘤全切53例(58.2%),次全切38例(4l、8%)。术后病理结果示低级别胶质瘤79例(86.8%),海绵状血管瘤4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4例,神经胶质增生2例,动静脉畸形1例.胶质肉瘤1例。结论 脑边缘肿瘤以低分级胶质瘤和其他良性肿瘤为主,继发性癫痫发作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对部分肿瘤直径〈5cm的病人.应用锁孔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4.
目的:总结原发扣带回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4月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56例原发扣带回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首发症状以癫痫为主。在电生理和B超辅助下,手术全切40例,近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5例。病理结果星形细胞瘤34例,少枝胶质细胞瘤10例,间变星形细胞瘤5例,胶质母细胞瘤7例。82%肿瘤位于扣带回前部,18%肿瘤位于扣带回后部。结论扣带回胶质瘤是少见肿瘤,癫痫发作是其主要首发症状,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有效方法。术中电生理监测和术中B超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胶质母细胞瘤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以探讨凋亡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研究胶质母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之间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采用看家基因对杂交信号进行校正。差异大于1.5倍的基因视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并从中选择6个基因采用RT-PCR进行验证。结果共有28个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有17个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表达升高,11个表达下降。RT-PCR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众多凋亡相关基因参与了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其中部分基因如CRAF1、hHR23B等是新发现的与胶质母细胞瘤有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36.
颅咽管瘤切除术中下丘脑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手术中避免下丘脑损伤的的方法。方法对 40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0例患者翼点入路 ,8例患者胼胝体穹隆间入路 ,2例经额底入路。全切除 3 5例 ,近全切除 5例。术后并发硬膜外血肿死亡 1例。无病例死于下丘脑损伤。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严格沿肿瘤分离、辨认垂体柄和下丘脑结构以及保留穿通动脉是避免颅咽管瘤下丘脑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综合治疗方法及对预后影响。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5年3月手术治疗的6例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行CT和(或)MR I影像检查,患者均在显微镜下全切或次全切除肿瘤,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或B超定位指导肿瘤切除。用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病理学诊断。手术后辅助放射疗法和(或)化学疗法。手术后患者随访6个月到2年。结果患者年龄4~33岁,平均16.8岁,男∶女为1∶1。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发病时间约10余天至2个月,肿瘤为实性或以实性为主,CT平扫肿瘤质地多不均匀,MR I平扫为长T1长T2信号,肿瘤周围水肿不明显。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明显。术中可见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但边界较清楚,易与邻近脑组织分离。无手术中死亡。术后随访有3例死亡,其存活期分别为7个月、18个月和20个月。有3例患者尚生存,随访期分别为16个月、12个月和6个月。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好发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病程短,主要为高颅压症状;影像学特点为实性或囊实性,强化增强明显,肿瘤周围水肿较轻微。治疗方法以手术全切除为主,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或超声定位可更加有效切除肿瘤,保护脑组织;术后放疗和化疗可以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38.
岛叶(Insula)是大脑半球的五大脑叶之一,又称第5脑叶,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种系发生上属于旧皮质,在禽类比较发达,主要与嗅觉觅食有关。在人类,岛叶主要与内脏感觉有关,随着新皮质成分的增多,其重要性逐渐降低,加上颞叶的前移形成了外侧裂,使岛叶位于外侧裂的底面、完全被额、顶、颞叶等掩盖。在大脑半球的表面并不能直接看到岛叶,而是要将额盖、顶盖切除并将颞叶牵开才可见到。  相似文献   
39.
复发性脑胶质瘤即原发性脑胶质瘤术后及其他治疗后再次复发,其表现形式既可以是单发,也可以是多发[1]。本文回顾性分析中国武警总医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幕上复发性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探索并总结影响幕上复发性脑胶质瘤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40.
个体化开颅经脑沟入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个体化开颅经脑沟人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个体化开颅手术90例,男40例,女50例,年龄1~68岁,平均(43±14)岁.头皮直切口或马蹄形切口,骨瓣直径3~4 cm.应用神经导航和B型超声波确定病灶的最短路径,选择大脑皮层自然沟裂人路.对比同期79例经典开颅病人,男38例,女41例,年龄15~73岁(42±11)岁.利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比较个体化开颅和经典开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瓣面积、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个体化开颅手术,手术时间1.33~10.83 h,平均手术时间(3.1±1.6 h);术中出血20~500ml,平均出血量(173±168)ml;骨瓣面积:1~25 cm2,平均(12±5)cm2;术中自体血回输4例(4/90);手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9~39)d,平均住院日(20±6)d;住院费用(23 171±7280)元,低于同期经典开颅住院费用.结论 作为微创神经外科技术之一,个体化开颅经脑沟人路切除脑内病灶可降低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