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目的 探讨miR-219a-5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2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比较患者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蜡块中miR-219a-5p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生存预后情况患者的胃癌组织miR-219a-5p相对表达量,并分析患者胃癌组织miR-219a-5p相对表达量对其生存预后的判断效能。结果 患者胃癌组织中miR-219a-5p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其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97,P<0.05)。随着TNM分期增加,胃癌组织miR-219a-5p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79,P<0.05);随着肿瘤分化程度升高,胃癌组织miR-219a-5p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88,P<0.05);有远处转移患者胃癌组织miR-219a-5p相对表达量低于无远处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3,P<0.05);有肌层浸润患者胃癌组织miR-2...  相似文献   
232.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联系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用高脂喂养建立NAFL大鼠模型,对部分大鼠限食干预,RT-PCR检测肝脏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3(SOCS-3)及固醇调节成分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表达,并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高脂组TC、TG、HOMA-IR水平升高(P〈0.01),肝脏SOCS-3、SREBP-1cmRNA表达增加(P〈0.05),高脂限食组相关指标下降。结论IR和NAFL可通过一系列因子相互联系。饮食对大鼠IR和NAFL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3.
张慧芳 《山东医药》2011,51(28):71-72
目的通过对巨幼细胞性贫血(MA)同时伴环铁粒幼细胞增多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骨髓象的分析,进一步提高MA和MD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诊治的5例MA患者进行外周血、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 5例MA患者外周血检查均为3系减少,MCV值〉100 fl;骨髓象检查巨幼红细胞增多,全血细胞系呈现核畸形等类病态造血象;骨髓铁染色见内外铁明显增多,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初诊结果支持MDS。但均未见红细胞系奇书核、粒细胞间桥、小淋巴样巨核细胞等典型诊断MDS的较明确的病态造血形态学标志,故考虑为MA。给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支持MA的诊断。结论提高对血液病异常造血的认识,反复推敲仔细观察细胞形态,结合病史、染色体检查、组化检查,可进一步提高MA和MD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34.
目的评价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湿热内蕴证维持治疗期采用中药替代更昔洛韦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7年2月—2019年7月符合巨细胞病毒肝炎(湿热内蕴证)诊断标准,并完成更昔洛韦足量诱导期治疗2周的患儿120例,按随机对照表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口服清热化湿、利胆退黄治疗;对照组予更昔洛韦[5mg/(kg·d)]静脉滴注2周维持治疗。同时两组均给予葡醛内酯、熊去氧胆酸基础治疗,疗程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后2、6周对患儿胆汁淤积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恢复情况、肝脾大小及肝功能(包括ALT、AST、ALP)恢复情况进行判定。结果最终完成治疗组57例,对照组58例,5例退出观察,结果采用意向性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56/60)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52/60,χ2=11.484,P=0.009)。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6周,两组TBIL、DBIL、GGT、TBA、ALP、ALT、AST水平均下降(P<0.05),肝脾均有明显减小(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2、6周后治疗组TBIL、DBIL、GGT、TBA下降明显(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ALT、AST水平降低(P<0.05)。肝脾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治疗组3例患儿因自行停止服药脱落,对照组2例患儿出现白细胞减少,考虑更昔洛韦不良反应退出观察。治疗组有4例、对照组有2例服药后出现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予蒙脱石散后症状缓解。结论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湿热内蕴证在维持治疗期采用清热化湿、利胆退黄中药替代更昔洛韦治疗临床疗效优于更昔洛韦治疗,且临床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35.
目的:观察养肾疏肝解郁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以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失眠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唑仑片+养肾疏肝解郁汤治疗.治疗4 w后,比较两组疗效,睡眠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性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评分和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养肾疏肝解郁汤结合艾司唑仑片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雌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36.
目的 观察柴芩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湿热壅滞证)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急性胰腺炎(湿热壅滞证)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芩承气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83.93%(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各项评分、外周血CD8+、WBC、血清CRP、IL-8、IL-6、GAS、VIP水平均降低(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血清MTL水平均升高(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柴芩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湿热壅滞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胰腺...  相似文献   
237.
儿童由于生理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得感染性疾病,所以抗菌药物是儿童疾病中使用最广泛、最多见的药物.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以及糖肽类等.与成人相比,儿童各生理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代谢和调节功能不全,因此,在抗菌药物的应用方面具有特殊性[1].合理的应用是指在有明确的病原学检查结果或临床诊断的情况下,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予以适当的剂量、给药途径以及疗程以达到抑制或杀灭致病菌为目的,同时防止不良反应的产生[2].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该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一直以来是全世界儿科临床工作者们高度重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及滥用后的不良后果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