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特种医学   2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神经生长因子调控随意皮瓣血流速度和皮温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皮瓣愈合过程中在神经生长因子(newe growth factor,NGF)作用下皮瓣血流速度和皮温变化。方法:采用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动物模型,以自身对照,于术后实验组一次局部注射66.7μg NGF,应用激光和光导纤维技术连续观察皮瓣血流速度和皮温变化。结果:从术后1d开始,实验组皮瓣各部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增加显著,实验组尾部、中部和蒂部的血流速度分别为(0.94&;#177;0.32),(1.09&;#177;0.53),(1.1l&;#177;0、94)mm/s,对照组分别为(0.85&;#177;0.29),(0.96&;#177;0.31),(1.01&;#177;0.34)mm/s,两者相比具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9,1.98和2.13,P&;lt;0.05),至术后5d,实验组皮瓣中部和蒂部的血流速度各为(0.99&;#177;0.42),(0.96&;#177;0.25)mm/s,对照组的血流速度各为(0.83&;#177;0.37),(0.80&;#177;0.41)mm/s,增加非常显著(t=2.60和3.31,P&;lt;0.01)。皮瓣中部和尾部的皮温差异从术后1d开始,而蒂部则从3d开始,术后1d时实验组皮瓣中部和尾部的皮温分别为(30.91&;#177;1.13),(30.15&;#177;0.92)℃,对照组分别为(28.95&;#177;1.06),(29.05&;#177;1.23)℃,术后3d时实验组蒂部皮温为(30.52&;#177;0.62)℃,对照组皮温为(29.31&;#177;1.1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2,1.99和2.31,P&;lt;0.05)。结论:NGF能通过增加皮瓣的血流速度来提高超长随意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62.
人表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表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进张慧敏郝振林*王东霞*(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医学实验科,烧伤科*沈阳110024)张志芬王连璞**(沈阳医学院生化教研室,解剖教研室**沈阳110031)表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建立和发展对于烧伤治疗、皮肤病学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皮瓣愈合过程中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作用下皮瓣血流速度和皮温变化。方法:采用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动物模型,以自身对照,于术后实验组一次局部注射66.7μgNGF,应用激光和光导纤维技术连续观察皮瓣血流速度和皮温变化。结果:从术后1d开始,实验组皮瓣各部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增加显著,实验组尾部、中部和蒂部的血流速度分别为(0.94±0.32),(1.09±0.53),(1.11±0.94)mm/s,对照组分别为(0.85±0.29),(0.96±0.31),(1.01±0.34)mm/s,两者相比具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9,1.98和2.13,P<0.05),至术后5d,实验组皮瓣中部和蒂部的血流速度各为(0.99±0.42),(0.96±0.25)mm/s,对照组的血流速度各为(0.83±0.37),(0.80±0.41)mm/s,增加非常显著(t=2.60和3.31,P<0.01)。皮瓣中部和尾部的皮温差异从术后1d开始,而蒂部则从3d开始,术后1d时实验组皮瓣中部和尾部的皮温分别为(30.91±1.13),(30.15±0.92)℃,对照组分别为(28.95±1.06),(29.05±1.23)℃,术后3d时实验组蒂部皮温为(30.52±0.62)℃,对照组皮温为(29.31±1.1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2,1.99和2.31,P<0.05)。结论:NGF能通过增加皮瓣的血流速度来提高超长随意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研究金荞麦对克雷伯杆菌肺炎大鼠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克雷伯杆菌肺炎大鼠模型。随机将雄性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金荞麦(生药6、3、1.5 g/kg)组、左氧氟沙星(25 mg/kg)组。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ICAM-1及INF-γ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测肺组织中TNF-α、ICAM-1及NF-κB p65蛋白表达和原位杂交法测肺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肺脏组织损伤明显,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ICAM-1及INF-γ含量升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ICAM-1、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和MIP-2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荞麦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血清中IL-6、IL-8、CAM-1及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肺组织中TNF-α、ICAM-1、NF-κB p65蛋白表达和MIP-2 mRNA的表达显著减弱(P0.05或P0.01)。结论:TNF-α、ICAM-1、NF-κB p65及MIP-2的表达上调参与了肺炎大鼠肺脏组织的损伤,金荞麦通过下调其表达来保护肺炎大鼠肺组织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6.
患儿男,1岁,因声音嘶哑、阵发性呛咳及呼吸困准1天,于1984年10月3日20时以急性喉炎收住儿科。家长否认异物吸入史。查体:T36℃,烦躁,声音嘶哑,呼吸急促,吸气性呼吸困难,鼻煽,口鼻发绀,三凹征阳性,心肺无异常。经持续吸氧、超声雾化吸入、静滴青霉素、激素等,症状无缓解。入院当晚曾请五官科会珍,同意以上诊  相似文献   
67.
室上性心动过速,属祖国医学“心悸”“怔忡”范畴,其特征为突感胸闷气促,动悸不安,脉来数急,甚则有濒死感。我们用针刺治疗27例,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现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27例中,男11例,女16例。20岁以下2  相似文献   
68.
<正> 置胃管是外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每一位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护理操作技术。但在操作中由于得不到病人配合以及操作不规范和疾病情况等方面的原因,常常发生胃管不能顺利置入或置入后又脱出,置入过深等异常情况,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笔者针对26例病人出现的情况进  相似文献   
69.
张志芬 《医学教育探索》2005,(12):1913-1913
《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制剂通则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分类更趋合理,为我国新药研发及已上市药品的规范打下基础,鼻用制剂与耳用制剂亦做了类似的调整。在《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用于鼻腔给药的制剂有滴鼻剂、洗剂、喷雾剂、软膏剂、乳膏剂、散剂、粉雾剂等[1],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将直接用于鼻腔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统归为鼻用制剂,《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的鼻用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或与化学药物制成的直接用于鼻腔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2]。鼻腔给药可避免胃酸分解和肝脏首关效应,吸收快、生物利用…  相似文献   
70.
"金匮肾气丸"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20册,由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车前子等十味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能.主治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此"金匮肾气丸"而非传统的正宗的"金匮肾气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