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93篇
内科学   10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82篇
综合类   369篇
预防医学   126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60篇
  1篇
中国医学   108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为健侧颈7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测量经皮下和椎前两种健侧C7移位时,正中神经返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以及正中神经返支起点以上365 mm点距肱骨外上髁的长度.结果 经椎体前通路时测得效应器与健侧C7神经吻合点之间长度为(80.6±2.9)cm,经颈前皮下通路时长度为(86.5±3.1)c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5).测量正中神经返支和尺神经深支起点上365 mm分别位于肱骨外上髁上(4.6±0.7)cm和(6.7±0.8)cm处,两点均位于肘上部.结论 健侧C7移位修复正中神经不能恢复内在肌功能;经椎前通路优于经皮下通路;高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均位于肘上.  相似文献   
82.
椎体成形术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制备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作和评价一种可以被用来对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灌注剂进行生物力学和组织形态学研究的动物椎体骨缺损模型。方法将40个成年新鲜山羊椎体,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分别在椎体矢状面中点垂直矢状面方向,用不同直径的钻头横向钻通椎体造成缺损,并在材料试验机测试各椎体的强度和刚度。结果通过测试发现,不同直径骨缺损的椎体,随着缺损直径加大,其强度和刚度呈下降趋势。缺损Ф4mm组椎体的强度和刚度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缺损Ф4mm山羊椎体模型是一种迄今较为合适的、可以被用来对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灌注剂进行生物力学和组织形态学研究的动物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83.
张志刚 《中国医药》2012,7(11):1361-1363
目的 探寻CT影像学特征能否帮助鉴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阳性肺部恶性病变及良性肉芽肿性病变.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2月间93例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学证实为支气管肺癌及肉芽肿患者,对其术前的CT及PET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对结节的印象性诊断,并对结节的影像学特征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7.7% (65/96)患者被切除的肺结节是癌性的,而32.3%(31/96)的肺结节是肉芽肿性的.CT在64.5%(20/31)肉芽肿性疾病中呈良性表现,在4.6%(3/65)肺癌之中呈良性表现(P<0.01),阴性预测值为87.0%(20/23),其中非毛刺样边缘、不规则外形及实性密度征对良性结节的阴性预测值可达85.7%(12/14).结论 CT影像学特征可以减少PET阳性肺结节误诊的可能性,但不能完全避免,CT影像学特征中非毛刺样边缘、不规则外形及实性密度征对良性肿块的阴性预测值较高,对于PET阳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价值。方法回顾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伴大咯血患者的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的DSA主要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结节影,动脉早期肿瘤周边染色,随时间延长,染色不均匀加深,呈"渐进性"染色特点。介入栓塞支气管动脉后肿瘤血管及染色消失,咯血即刻停止。后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术中未予输血。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DSA表现较具特征性,介入栓塞治疗对控制其出血及减少术中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上海长海医院自制川芎口服制剂头痛灵口服液在冠脉介入治疗中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4月—6月住院行择期冠脉介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川芎组(113例)和对照组(109例),两组均常规水化治疗,川芎组在水化基础上加用川芎口服制剂头痛灵口服液,比较两组术后CIN的发生及川芎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冠脉介入术后发生CIN者川芎组有5例(4.42%),对照组有13例(1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1,P<0.05)。川芎组患者均未出现川芎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CIN的18例患者在水化、碱化尿液治疗后均获恢复。结论在水化治疗基础上口服川芎制剂对冠脉介入术后CIN的发生有明显预防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效果。方法对23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23例患者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等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1),无尿失禁及尿瘘发生。结论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7.
张志刚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90-1390,1403
目的 寻找治疗病理性瘢痕有效的方法.方法 用干扰素局部或全身注射及外用干扰素药膏的方法治疗31例病理性瘢痕患者.结果 干扰素治疗31例病理性瘢痕,有效26例,无效5例.结论 局部、全身应用干扰素可治疗体表病理性瘢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对3例以肾小球内“假血栓”形成为表现的不同类型肾小球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的比较,提高对其病理形态特点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用纤维蛋白染色(Weigert法)鉴别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内微血栓形成的狼疮性肾炎和“假血栓”形成为表现的脂蛋白性肾病(LPN)、冷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CrGN)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性肾小球肾炎(WMG),并对其临床特征及肾活检组织的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观察结果进行详细比较。结果LPN、CrGN和WMG3种肾病均可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但其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LPN伴发高脂蛋白血症;CrGN伴发于尿本周蛋白呈阳性的淋巴细胞增生症;WMG病例则有血清IgM单株峰升高的特点。这3种肾小球病尽管在病理形态上均以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内“假血栓”形成为表现,但其纤维蛋白染色结果均为阴性,显然与狼疮性肾炎病变肾小球内形成的“微血栓”不同,又结合其“假血栓”的光镜特点、免疫荧光检查和电镜观察结果可将其加以区别。结论对以肾小球内“假血栓”形成为表现的肾小球病的确诊,必须做到临床和病理学检查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89.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退变型股骨髁间窝撞击综合征的方法。方法关节镜下行髁间窝扩大成形术及囊肿和骨赘摘除术。结果手术治疗67例。随访62例,优18例,良30例,中9例,差5例。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股骨髁间窝撞击综合征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治疗完全、彻底,较传统的切开手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0.
u—PA和PAI—1在各类肾小球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因子PAI-1在各类肾小球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20例人肾穿活检标本中各型肾炎的u-PA、PAI-1、Ⅳ型胶原的表达水平,以及肾小球内PCNA阳性细胞核数,用图像分析方法对其u-PA和PAI-1进行光密度定量。结果各型肾小球肾炎中u-PA和PAI-1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轻微病变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各组中两者表达强度有所不同,PAl-l的阳性强度基本上高于同组的u-PA,两者差异显著(P<0.05)。u-PA的表达增强与肾小球Ⅳ型胶原的积聚和PCNA阳性细胞核数的增多明显相关(r=0.761、r=0.811,P<0.05);而PAI-1的表达则主要与肾小球内Ⅳ型胶原增多相关(r=0857,P<0.05)。结论u-PA和PAI-1的异常表达是影响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